柳晓锋
- 作品数:13 被引量:69H指数:7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 /d、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2040 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 侯永革王菁刘燚隆王冬欣柳晓锋杨茜
- 关键词:颅内动脉疾病再狭窄
- 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方法筛选收治的发病6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17例有房颤证据并骤然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其中机械取栓15例,动脉溶栓2例;34例非房颤相关脑梗死患者给予0.9 mg/kg的静脉rt-PA标准剂量治疗。完成术后24 h、72 h头CT检查,了解术后颅内出血情况;采用术后72 h NIHSS评分改善>4分及90 d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作为良好结局指标,评价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风险及疗效。结果 17例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入组患者72 h颅内出血3例,其中症状性出血2例占11.8%,造影剂外渗3例,同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相比颅内出血增加(P<0.05);90 d mRS评分≤2分、获得良好结局者11例占64.7%,明显高于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获得良好结局的35.3%(P<0.05)。结论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发病6 h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治疗是可行的,对于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应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不同优先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预后。
- 朱荣彦柳晓锋李丽侯永革刘翠平齐秀彦谢少云
- 关键词:房颤脑梗死血管再通机械取栓动脉溶栓
- 不同类型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的风险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随访研究急性期住院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01例卒中住院患者发病2周时分别进行抑郁情绪评定,调查不同类型脑卒中住院患者抑郁的发病率,同时测评患者一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明智力测验(MMSE)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分析影响卒中后抑郁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 (1)2周时不同类型脑卒中后P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周时PSD患者与非PSD患者,性别比、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病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卒中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PSD与非PSD患者,婚姻状况、病灶部位、社会支持度、NIHSS、mRS、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额颞叶卒中患者PSD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额颞叶卒中患者(P<0.05)。丧偶、离异或独身者2周时PSD发生率显著高于已婚患者(P<0.05)。社会支持度良好的患者,2周时PSD的发生率显著较低。2周时PSD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非PSD患者(P均<0.01),而mRS和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PSD患者(P<0.01)。(3)2周时,婚姻状况、病灶部位、社会支持度、NIHSS、mRS评分,NIHSS、mRS与PS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SD在卒中后2周时发病率较高,卒中类型同PSD的发生无相关性,婚姻状况、病灶部位、社会支持度、NIHSS、mRS评分与2周PSD发生显著相关。
- 朱荣彦卢海丽杨建芳许月琨高兰芳侯永革柳晓锋
- 关键词:发病率
- 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将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insulin infusion,CSII)组43例,普通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II)40例,观察2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MSII组,每日胰岛素用量少于M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预后GCS>8分的比例高于MSII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MSII组(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泵治疗颅脑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快速平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杨茜严臻泉柳晓锋张金峰门焕丽侯永革
- 关键词:颅脑损伤胰岛素输注系统
- 体位管理对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体位管理对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发病>6 h、<24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5分≤NIHSS评分≤20分,随机分为体位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2周后,将卒中相关性肺炎、坐位平衡功能、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体位管理对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1)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6.71±8.2)岁,发病时间(10.66±4.5)h,NIHSS评分(9.06±4.7)分。体位管理组患者平均年龄(64.90±8.1)岁,发病时间(11.29±4.2)h,NIHSS评分(10.11±4.1)分。2组年龄、发病时间、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2周内,对照组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12例,占同组34.3%,体位管理组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10例,占同组28.4%;2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治疗2周,对照组坐位平衡功能的再建立平均为(7.97±3.40)d,体位管理组坐位平衡功能再建立平均(6.06±2.99)d。体位管理组坐位平衡功能再建立明显早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患者mRS评分(2.80±1.43)分,体位管理组患者mRS评分(2.11±1.30)分。2组患者比较,体位管理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患病早期体位管理,能有利于卒中患者早期坐位平衡功能的再建立,有效改善患者早期临床结局。
- 朱荣彦李丽柳晓锋刘翠平侯永革
- 关键词:体位管理急性脑梗死卒中相关性肺炎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组(手术组)23例,内科保守治疗组(非手术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短期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记录随访一年脑卒中复发率、死亡率。结果手术组患者治愈率(47.83%)及显效率(47.83%)高于非手术组的治愈率(13.33%)和显效率(44.44%),无效率(4.34%)低于非手术组(42.22%)(P=0.001);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36.5±5.6)d短于非手术组[(44.8±6.7)d](P=0.001),住院费用[(51 200±230)元]低于非手术组[(67 900±470)元](P=0.001);随访一年,手术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8.69%)低于非手术组(42.22%)(P=0.005),死亡率(4.34%)低于非手术组(24.44%)(P=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效果好,安全有效,经济适用。
- 杨茜严臻泉吴国斌张博柳晓锋
-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 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发病6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1例,分为房颤组(n=17)和非房颤组(n=34)。房颤组:有房颤证据并骤然起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例,经家属充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其中机械取栓15例,动脉溶栓2例;非房颤组:非房颤相关脑梗死患者34例给予0.9 mg/kg的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则激活物(rt-PA)标准剂量治疗。完成术后24 h、72 h颅脑CT检查,了解术后颅内出血情况;采用术后72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4分及90 d改良的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作为良好结局指标,评价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策略的风险及疗效。结果房颤组72 h颅内出血3例,其中症状性出血2例,为11.8%,造影剂外渗3例,同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相比颅内出血有所增加(P<0.05);90 d mRS评分≤2分、获得良好结局者11例,占64.7%,明显高于单纯静脉rt-PA标准剂量溶栓获得良好结局的比率(P<0.05)。结论在条件成熟的高级卒中中心,房颤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首选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 朱荣彦柳晓锋李丽侯永革刘翠平齐秀彦谢少云
- 关键词:房颤脑梗死血管再通机械取栓动脉溶栓卒中中心
- 颅内外动脉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
- 2012年
- 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是挽救患者神经功能的最有效措施。近十余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用于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接触性溶栓、支架等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已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本文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78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介入治疗的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 侯永革耿红刘辉朱荣彦卢海丽杨茜柳晓锋
- 关键词:脑动脉闭塞动脉溶栓尿激酶支架置入
- 药物与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及药物治疗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24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支架置入组(n=113)和药物治疗组(n=127),支架置入组进行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药物治疗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并随访12个月,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新发脑梗死发生率。结果支架置入组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但2例围手术期合并脑出血,1例病情加重死亡,1例痊愈,术后随访112例有9例(8.04%)发生与原狭窄动脉供血区相关的轻微卒中;药物治疗组患者随访127例再发卒中27例(2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支架置入治疗安全、有效,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能显著改善短期内的临床预后。
- 侯永革刘辉杨建芳薛银萍朱荣彦卢海丽柳晓锋杨茜刘翠平
- 关键词: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再狭窄
- 不同类型脑卒中并发卒中后抑郁的风险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 朱荣彦杨建芳许月坤许尊贵卢海丽张海燕侯永革刘翠平杨茜柳晓锋
- 在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课题组发现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并发抑郁,严重阻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课题通过“心...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