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卓栋 作品数:6 被引量:14 H指数:3 供职机构: 江门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磁共振定量分析全肝脂质沉积分布规律 2023年 目的 运用水脂分离MRI成像技术定量测定全肝脏脂质含量,总结分析肝内脂质沉积分布一般性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51例弥漫性脂肪肝患者MRI检查脂肪含量图,分别测量肝脏各段的脂肪分数值(HFF),将病例分成轻、中、重三个组;两两比较各段间及肝左右叶间HFF均值差异。结果 (1)轻、中、重度脂肪肝组HFF均值分别为:9.43%、15.57%、27.7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在轻度及中度脂肪肝组,肝左、右叶HHF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肝右叶H H F均值大于肝左叶。(3)在中度脂肪肝组,尾状叶与其他区域间HF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尾状叶区域HFF均值小于其他区域。(4)在重度脂肪肝组中,肝脏各段间、叶间HFF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弥漫性脂肪肝轻中度组,肝内脂质沉积在肝右叶比左叶严重;而尾状叶脂质浸润较轻;在重度脂肪肝组,脂质在肝脏各处的沉积是相对较均匀的。临床工作中应选择测定肝右叶上段区域代表脂肪肝严重程度。 梁卓栋 张嘉愉关键词:脂肪肝 磁共振 一种新的MRI水脂分离技术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估一种新的MRI水脂分离技术——屏气容积内插法梯度回波T2*衰减校正水脂分离技术(简称3D GRE MRI)在诊断脂肪肝中的作用。方法 40例受检者在1.5TMR扫描仪进行肝脏常规MRI、单体素1H-MRS和3D GRE MRI检查,2位MRI医师根据图像共同分析肝脏MR图像表现和MRS谱线特征,判断有无脂肪肝。以MRS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3D GRE MRI在诊断脂肪肝中的作用。结果①40例受检者中MR和MRS诊断脂肪肝者21例,无脂肪肝者19例。脂肪肝程度越重,同/反相位图上肝脏实质信号差别越明显,在脂肪分数含量图上信号也越高,测量的HFF3D GRE MRI值也越高。对照组21例,HFF3D GRE MRI在2.43%~12.60%,中位数4.55%;脂肪肝组19例,HFF3D GRE MRI在12.35%~38.0%,中位数18.13%。②HFF3D RGRE MRI和1H-MRS所测量的脂肪分数HFFMRS呈线性正相关,Spearson秩相关系数为0.963(P〈0.01)。结论 3D GRE MRI T2*衰减校正水脂分离技术为脂肪肝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一次屏气完成全肝检查,有潜力在高危人群中筛查脂肪肝,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黄嵘 梁卓栋 单慧明 田鑫 陈鹏 翁得河 冯飞 刘鹏程关键词:脂肪肝 磁共振成像 3D GRE T2*衰减校正水脂分离技术在脂肪肝定量检测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以磁共振波谱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估屏气容积内插法梯度回波T2*衰减校正水脂分离技术(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gradient-recalled-echo T2* ... 梁卓栋关键词:脂肪肝 磁共振成像 肠缺血坏死的特征性CT征象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总结肠缺血坏死的特征性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3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肠缺血坏死的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出现肠壁强化减弱或肠壁不强化征;28例(93%,28/30)患者出现肠壁内或肠壁下小气泡征;13例(43%,13/30)患者出现高密度肠液征或高密度腹腔积液征;8例(27%,8/30)患者出现肠系膜血管栓塞征,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3例;8例(27%,8/30)患者出现门静脉积气征或气腹征。结论肠系膜血管栓塞和肠壁强化减弱或肠壁不强化征是肠缺血坏死的直接CT征象。肠壁内或肠壁下小气泡征、高密度肠液征或高密度腹腔积液征和门静脉积气征或气腹征是肠缺血坏死的间接CT征象。 龙晚生 胡茂清 梁卓栋 崔恩铭 兰勇 黄列彬 金志发 罗学毛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钆对多b值模式弥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钆(Gd-DTPA)对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增强前后的变化规律,与增强后行DWI的可行性。方法39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在Siemens Espree 1.5 T大孔径超导MR扫描仪上,行常规T1WI、T2WI轴位,T2WI矢状位,T2WI FLAIR冠状位,DWI轴位扫描后,再由Medrad高压注射器通过肘静脉向患者注射0.2 mmol/kg剂量的Gd-DTPA,后用20 ml生理盐水冲管。在高压注射器开始注射时,启动静脉期DWI扫描,后行T1WI轴位,FS T1WI矢状位与冠状位扫描,最后行排泄期DWI扫描。平扫、静脉及排泄期DWI为单次激发SE-EPI序列,参数完全一致,b值依次取0、500、800、1000、1200、1500 s/mm2等6个,扫描时间162 s。在sygno工作站上,通过ADC分析函数分别生成平扫、静脉及排泄期在b值为500、800、1000、1200、1500 s/mm2的ADC图,在ADC图上,分别测量出不同b值及时相下瘤体强化区、水肿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后角、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豆状核及脑干的ADC值,最后对同一b值及颅脑位置在平扫、静脉及排泄期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b值及颅脑位置的ADC值随着Gd-DTPA的注入,迅速下降,再上升,到了10分钟后,ADC值与平扫基本一致,即平扫的ADC值最大,静脉期最低,排泄期接近平扫,但三期的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b值为1000 s/mm2时,瘤体强化区在平扫、静脉及排泄期的ADC值分别为1.38、1.29、1.36×(10-3 mm2/s)。同一b值,不同颅脑位置在增强前后ADC值的变化曲线不一致,其中瘤体强化区的ADC值曲线最陡峭,即瘤体强化区在静脉期的ADC值下降程度最大。同一颅脑位置及时相的DWI,随着b值增加,ADC值不断下降,即b值为500 s/mm2时, ADC值最大,1500 s/mm2时,ADC值最小,瘤体强化区在平扫DWI中,b值从500增加到1500 s/mm2, AD 李伟 龙晚生 罗学毛 梁卓栋 黄列彬 蒋基荣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钆DT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