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健

作品数:40 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成像
  • 7篇棘球蚴
  • 7篇棘球蚴病
  • 6篇细胞
  • 6篇包虫
  • 5篇手术
  • 5篇包虫病
  • 5篇虫病
  • 5篇磁共振
  • 4篇血管
  • 4篇影像
  • 4篇泡球蚴
  • 4篇椎管
  • 4篇颈椎
  • 4篇教学
  • 4篇肝脏
  • 4篇病理
  • 3篇肿瘤
  • 3篇显像
  • 3篇骨折

机构

  • 3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1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克拉玛依市中...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石河子市人民...
  • 1篇慧影医疗科技...
  • 1篇厦门市海沧医...

作者

  • 40篇王健
  • 22篇刘文亚
  • 8篇王静
  • 7篇盛伟斌
  • 7篇蒋奕
  • 6篇梁卫东
  • 5篇盛军
  • 4篇温浩
  • 3篇王海涛
  • 3篇任波
  • 3篇赵圆
  • 3篇赵建卿
  • 3篇刘新立
  • 3篇姚冰
  • 2篇赵艳萍
  • 2篇苏克奕
  • 2篇蒋铁民
  • 2篇吐尔干艾力·...
  • 2篇曾红春
  • 2篇曹锐

传媒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肠道淋巴瘤与间质瘤的CT诊断与误诊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淋巴瘤与间质瘤的CT表现,并进一步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胃肠道间质瘤和11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间质瘤的主要CT特点:(1)巨大不规则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出血坏死多见(15/15);(2)8例病灶内可见气液平面,3例误诊为淋巴瘤,表现为"假肠腔征",不与周围肠管直接相通(2例),周围可见受压的肠管(1例);(3)肿瘤明显强化,2例CTA显示粗大供血动脉和瘤体内迂曲杂乱肿瘤血管。11例淋巴瘤(包括2例误诊为间质瘤)的主要CT特点:(1)肠管壁广泛增厚,边界清楚,内部积气积液形成"真肠腔征",可见与邻近正常肠管直接相通;(2)肿瘤实质部分密度较均匀,中度强化;(3)肿瘤近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5例。结论真假肠腔难辨是胃肠道淋巴瘤与间质瘤误诊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积累经验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认识。
王静刘文亚刘延玲王健
关键词:胃肠肿瘤间质瘤淋巴瘤
多层螺旋CT对肝包虫病累及血管或胆管的术前评价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MSCT对肝囊性包虫病血管和(或)胆管受累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搜集2008年1月至10月期间实施外囊完整摘除或大部分外囊切除术的44例肝囊性包虫病患者资料,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进行3D血管重组;怀疑病灶破入胆管的3例患者行阴性法胆管重组。将CT轴面及3D重组图像所显示的血管和(或)胆管与病灶的空间关系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44例患者CT共检出46个病灶,判断病灶破入胆管3例;血管重组图像显示病灶累及门静脉一级血管14例、肝段下腔静脉18例,与术中判断完全相符;血管重组图像显示病灶累及肝动脉一级血管11例、肝动脉二级血管26例、门静脉二级血管35例、肝静脉主干34例与手术(肝动脉一级血管11例、肝动脉二级血管23例、门静脉二级血管33例、肝静脉主干31例)对照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805,0.6087,0.7751,0.7392;3例胆管成像所显示胆管与病灶的空间关系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MSCT及血管重组图像能够真实反映病灶与肝内血管和(或)胆管的毗邻关系,能为术前掌握肝囊性包虫病灶与邻近肝脏血管和(或)胆管空间关系、客观评估手术风险及决定术式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
王健蒋奕赵艳萍刘文亚王静刘新立
肝泡型包虫影像学分型与PNM分期、直径的关系及病程变化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影像学分型与PNM分期、直径的相关性及其病程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AE患者的CT和MRI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对病灶分型,同时记录病灶最大直径、钙化及其PNM分期情况。比较不同影像学分型在PNM分期、病灶最大直径及钙化方面的差异。结果AE患者87例111个病灶中肿块型占33.3%(37/111),混合型占41.4%(46/111),假囊肿型占25.2%(28/111)。病灶内钙化形态及分布特点:斑点状占49.5%(55/111),地图状占42.3%(47/111),大片状占8.1%(9/111);假囊肿型与肿块型及混合型在P、N分期及发生钙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型与混合型在P、N分期、最大直径以及发生钙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影像学分型病灶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钙化分布与最大直径无相关性(r=0.035,P>0.05)。结论肿块型与混合型病灶是AE晚期的主要表现形式,假囊肿型可能是AE的一种特殊类型。
王静曾红春王健刘文亚温浩
关键词:泡球蚴肝细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基于PACS临床病例影像资源库的建立及在影像PBL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4年
医学影像学教育改革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是影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方法由于其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已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一致肯定。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的引入方便了临床病例影像资料库的建立,为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PACS和PBL 2种方法的结合使学生对影像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利用PACS临床病例影像资源库的PBL教学模式在影像实践教学中值得推广。
蒋奕王媛媛王健赵圆刘文亚
关键词:放射学信息系统诊断显像PACSPBL教学
基于CT影像组学鉴别骨肌系统良恶性病变的辅助诊断系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一套基于CT影像组学鉴别骨肌系统良恶性病变的辅助诊断系统。方法运用影像组学和医学结合的新兴智能医疗方法研究更精准的智能辅助诊断模型,利用云技术开发更便捷的智能医疗系统,服务于骨肌系统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预测。结果在骨肌系统良恶性病变的标准数据库上运用影像组学的方法实现了对影像的自动鉴别,良性和恶性的AUC值分别可达到0.97和0.92的高精度,并充分利用云技术的可扩展性、可移动性和实时性,以模块化的方式开发了一套可辅助临床诊断的智能系统。结论该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可靠的分析模型和智能诊断结果,为临床诊断带来便利的同时,为建立新型的智能分析方法解决骨肌系统良恶性病变的临床鉴别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
周平程丰飞任波王健张冉柴象飞
关键词:云计算
保留双侧半棘肌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疾患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评价经肌间隙保留双侧半棘肌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自行改良设计的经肌问隙保留双侧半棘肌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慢性压迫性颈椎疾患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平均(57.22±10.75)岁。手术节段为C3-C6。同一时间段内采用C3-C6保留棘上韧带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同类患者32例、C3~C7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同类患者35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诊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曲度、活动度、轴性症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c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颈部功能障碍评分(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疾病类型、术前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传统手术组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分别为34.380±7.960和11.89°±7.70°,较术前明显丢失(P〈0.05);保留半棘肌组分别为38.41°±7.33°和14.60°±8.56°,保留棘上韧带组分别为37.63°±4.91°和14.34°±8.02°,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丢失,且大于传统手术组(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JOA评分和N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保留半棘肌组和保留棘上韧带组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三组间JOA评分及其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VAS和ND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留半棘肌组的疼痛VAS和NDI评分更小。患者术后早期均有颈部疼痛症状,随访期间19例(19%)出现轴性症状,其中保留半棘肌组2例(6%)、保留棘上韧带组5例(16%)、传统手术组12例(34%),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出现C5
曹锐梁卫东安忠诚王健郭海龙买尔旦·买买提甫拉提·买买提盛军盛伟斌
关键词: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预测及评估宫颈癌放疗疗效价值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宫颈癌放疗疗效预测和评估的价值。方法31例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及放疗后1个月行MRI平扫及轴位DWI成像检查,并根据放疗后有无肿瘤残留分为无残留组25例与残留组6例,测量放疗前、后肿瘤大小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放疗后31例患者肿瘤体积较放疗前明显缩小,宫颈癌病灶ADC值((1.408±0.083)×10-3 mm2/s)较放疗前((0.976±0.091)×10-3 mm2/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前残留组ADC值高于无残留组,放疗后ADC值低于无残留组,ADC值变化率小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放疗后宫颈癌体积缩小,ADC值升高,DWI序列可作为预测和评价宫颈癌放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鲁雪红王健刘文亚丁岩
关键词:宫颈癌扩散加权成像ADC值
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影像诊断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超声(USG)、CT或CT胆道成像(CTC)、MR或MR胰胆管成像(MRCP)及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影像特点,评价各种影像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确诊的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患者的资料,其中46例术前行USG检查;41例行CT检查,并进行阴性法胆道重组(N—CTC);35例行MRCP检查;14例行ERCP检查,将影像特征与手术所见进行对照。采用χ^2检验对4种影像检查方法诊断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上述4种检查方法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7.4%(31/46)、80.5%(33/41)、94.3%(33/35)及100.0%(1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370,P〈0.05);其中USG与MR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4)。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USG、CT、MRCP及ERCP的直接影像征象包括:(1)交通破裂口的显示为3/46、3/41、9/35及13/14;(2)胆道密度增高,内有棘球蚴病囊皮、子囊碎片影为5/46、6/41、6/35及8/14;(3)病灶与胆管紧密相邻,胆管壁增厚,可伴随胆管显影中断为24/46、26/41、31/35及8/14。间接征象包括:(1)囊肿塌陷,囊液密度增高为30/46、33/41及27/35,ERCP无此征象;(2)囊膜剥离征象为21/46、24/41及22/35,ERCP无此征象;(3)周围胆管扩张为30/46、29/41、34/35及6/14。结论USG与CTC能较准确显示包虫囊肿破入胆道,MRCP对高度可疑的病例具有无创的准确诊断价值,ERCP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有确诊的价值。
刘文亚刘新立王健
关键词:胆道
定量MRI评价肝泡型包虫病肝储备功能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T_1-mapping、T_2-mapping定量评价肝泡型包虫病(HAE)肝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本院行肝脏磁共振T_1-mapping及T_2-mapping扫描的36例HAE患者(病例组)和20例肝脏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Child-Pugh分级评分将病例组分为肝功能A级组(n=14)、B级组(n=12)和C级组(n=10)。分别测量肝泡型包虫病例组及对照组正常肝实质的弛豫时间,得到T_1值和T_2值,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四组间T_1、T_2值。结果:对照组T_1值为(338.9±95.6)ms,T_2值为(42.7±3.1)ms;病例A组T_1值为(393.47±158)ms,T_2值为(43.74±5.3)ms;B组T_1值为(351.5±84.7)ms,T_2值为(57.85±7.7)ms;C组T_1值为(460.9±76.0)ms,T_2值为(65.9±3.0)ms。各组间T_1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值与病例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病例B组、C组及病例组A、B、C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泡型包虫病例随肝功能C-P分级不同,其T_2值存在差异,磁共振T_2-mapping成像有望用于定量评价肝脏储备功能,为临床医师评估肝泡型包虫肝脏储备功能提供一种新的手段。T_1值定量评价HAE肝功能仍需论证。
张茜茹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王健蒋奕刘文亚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功能
肝囊性包虫病的术前MSCT评价
目的:分析肝囊性包虫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以及三维重建图像在肝囊性包虫病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实施了外囊完整切除术并在术前有完善的影像学检查的38例肝囊性包虫病患者资料,术前均行64层螺旋...
王健
关键词:肝包虫术前评价三维成像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