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丹 作品数:9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历史地理 更多>>
论集安高句丽墓壁画中的细腰鼓 被引量:6 2016年 在中国的吉林省集安市附近,长眠着数以千计的高句丽古墓、留存着千年前的山城旧址,它们见证着一个跨越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古代政权由盛而衰的历史,向我们传递着41世纪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讯息。高句丽,从泛黄的史籍中走出,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在目前公开发表的报告中,集安市附近约有30座高句丽壁画墓①,其壁画内容包括宴饮、狩猎、庖厨、奇禽异兽、仙人、日月、四神等,其中多处亦有相关乐舞、伎乐仙人等内容,提供了4-7世纪高句丽音乐发展最为直接的历史讯息。 王希丹关键词:壁画内容 地区政治 文化发展 音乐发展 朝鲜境内高句丽墓音乐壁画的内容、分类及特征 被引量:1 2020年 朝鲜境内迄今为止共发现高句丽壁画墓共计83座,经过正式调查或发掘、报告或图片已发表的约63座,其中包含音乐壁画的高句丽墓共计15座,主要分布于平壤市、南浦市、黄海南道和平安南道四个区域,本文探讨了这些朝鲜境内高句丽墓所见音乐壁画的内容、分类和特征。通过分析可知,朝鲜境内高句丽墓所见的音乐壁画与中国集安所见高句丽墓音乐壁画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数量众多的行列图值得引起重视。 王希丹音乐考古之贯通 丝路乐舞之交流——第8届东亚国际音乐考古学会年会综述 被引量:1 2017年 2016年11月12—15日,由郑州大学、河南省博物院、东亚音乐考古学会主办,郑州大学社科院、郑州大学音乐学院、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和洛阳市博物馆协办的“第8届东亚国际音乐考古学会年会暨丝绸之路沿线音乐文物展演”活动正式展开。本次活动于郑州、洛阳两地进行,是一次集学术研讨、文物展览、音乐展演、实地考察等于一体的重要音乐考古学术活动。 王希丹关键词:音乐考古学 音乐文物 先秦至隋唐筝的考古学考察 2023年 一、绪论中国古代乐器形成时间早、种类多,其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同时也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图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众多乐器中,筝作为我国传统的弹拨类乐器中一个重要的门类,既是中华礼乐文化的优秀承载体,也是文人寄托心绪的精神慰藉,其发展史能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1])。 蒋璐 吴添慧 黄丽珍 王希丹 赵俊杰 郭怡关键词:礼乐文化 考古学考察 精神慰藉 社会生产力发展 隋唐 中国古代音乐史视域下高句丽音乐研究的得与失 2018年 中国的高句丽音乐研究起步较日本、朝鲜半岛国家为晚,但最初便具备了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其中对以集安高句丽壁画墓为主的高句丽乐舞研究展开得较为充分。近年来高句丽音乐研究逐步获得了更多关注,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相关高句丽音乐记载的文献可以进一步进行整理和分析,集安高句丽壁画墓与公元4至7世纪朝鲜半岛大同江、载宁江流域壁画墓的关系尚需厘清,集安高句丽墓音乐壁画亦需进行重新的分类研究,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汇总的基础上,高句丽音乐史研究仍有着不小的研究空间。 王希丹《梦溪笔谈》中的“燕乐十五声”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运用版本学、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对《梦溪笔谈》中的"燕乐十五声"史料和同时代的史料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梦溪笔谈》中的114条指出北宋燕乐首音偏高、无法与原有的燕乐十六声相和,因此只有十五声,该记载较早且较为可靠。《补笔谈》中的532条记述与其相似,但前后逻辑自相矛盾。结合胡道静先生对《补笔谈》时间的考证和《宋史》《文献通考》记载的旁证,笔者认为,532条可能是后人缀补上去、因不懂音律又疏于考证而出现了混淆。 王希丹关键词:《梦溪笔谈》 第八届国际音乐考古学会研讨会暨第四届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年会——会议纪要 2013年 2012年10月21日至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中国音乐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八届国际音乐考古学会研讨会暨第四届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年会在中国苏州、北京两地召开,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中东地区等地的近14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 任宏 安其乐 王希丹 马国伟关键词:音乐考古 向往古代:从文物、图像和文本构建过去——第12届国际音乐考古学会(ISGMA)会议综述 2024年 2023年9月25—29日,国际音乐考古学会(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Music Archaeology,简称ISGMA)第12届会议在位于德国中南部维尔茨堡(Würzburg)的维尔茨堡宫(Residenz Würzburg)召开。本次会议由维尔茨堡大学、国际音乐考古学会主办,来自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区的近六十位学者参加。会议主题为“文物—图像—文本:考古学与声音历史编纂学”[1],内容包括主题演讲、论文发表、工作坊实践和博物馆参观等,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是难得一见的国际音乐考古学界重要学术活动,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与研究趋势。 王希丹关键词:历史编纂学 音乐考古学 工作坊 文物 集安高句丽音乐文化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高句丽是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少数民族。据《汉书》可知,高句丽民族至迟在汉代就已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并接受汉朝的管辖。其于公元前37年建立地方政权,号"高句丽",至公元668年,为唐王朝和新罗国联合所灭,历705年。集安是高句丽民族早期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是高句丽王桂娄部的中心所在。高句丽政权于公元3年自桓仁迁都至此,历425年,这一时期是高句丽政权的大发展时期。之后虽迁都平壤,集安作为"别都",仍位列高句丽"三京"之一,因此分布于集安的高句丽文化遗产最为集中、齐全与典型。本文就高句丽乐舞、乐器和伎乐仙人图三个方面,对集安高句丽音乐文化遗产进行探讨,以期为未来的高句丽音乐全史研究做好准备。 王希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