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津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路径演化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大转型:兴衰探源与历史比较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通过构建"制度适宜性调整——技术进步方式转换——经济结构动态转变"理论解释框架,从中国经济大转型的路径演化过程探寻增长表现兴衰转化的深层动力。研究认为:路径生成、稳定与分化阶段均可能孕育出经济转型的路径构建机会,只有当各个环节形成匹配合力时,经济转型才能够顺利实现;历次转型之间内含的递进逻辑与累积效应,会借助自发演化趋势与思想模型修正的相互作用,在矛盾生成、消解过程中予以传递,进而催生出不同经济转型之间路径演化的阶段性差异;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认知协调,理论探索与经验实践的创新结合以及开放系统下的多方位互动等內容,共同构成中国式经济转型增长的历史启示。
- 王津津任保平
- 关键词:技术进步
- 重释李约瑟之谜:经济转型路径演化视角下的兴盛与衰落被引量:2
- 2016年
- 李约瑟之谜不仅是对现代科技起源的诘问,更是文明转换背景下的经济转型问题。本文从路径生成、稳定与分化三个相互继起的环节比较分析了中西方经济转型路径的演化过程,提出"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结构转变"具有多向度机制的解释性假说。研究认为,制度初始禀赋孕育出的经济转型路径生成力量构成制度动态约束条件分叉的动力源,技术层面路径构建力量能否实现对制度层面路径依赖力量的有效冲击是科技分化现象产生的关键,系统内选择机制与创新机制作用下的分化路径组合引起了经济形态与增长表现的分流。构建包容性制度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重视创新与选择机制的结构转变效应是历史赋予未来转型挑战的规律性启示。
- 王津津任保平
- 关键词:经济转型技术进步
- 我国农民工低工资的一个可能性解释——基于效率工资模型及其扩展的思考
- 2014年
- 农民工资长期锁定在较低水平,是引发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同时出现用工荒与失业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农民工低工资形成机制的研究。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回顾并分析了传统效率工资模型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将现行农地制度纳入到效率工资模型中,从农民工劳动需求与供给意愿两个层面探讨效率工资的决定。与此同时,进一步从现行的农地制度、户籍制度以及农民工供需数量三个方面解释了我国农民工的低工资现状。提出了从加大人力资本培训、构建统一市场等方面改善农民工工资低水平现状的基本思路。
- 王津津
- 关键词:农民工低工资
- 中国经济衰微与复兴的历史大转型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中国经济衰微与复兴的动态变迁过程是一系列多层次、大规模、不均衡转型的外在反映。本文构建"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结构转变"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经济衰微与复兴的历史形成机制进行深层次解释。认为由盛转衰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建国以后经济复兴的重启得益于近代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的转型;1978年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源自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而包容性制度环境的构建、经济开放度的提高、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以及供需结构的调整是中国经济由衰微走向复兴带来的重要启示。
- 王津津任保平
- 关键词:经济表现技术进步历史转型
-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 2013年
- 利用2001—2010年中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认为就长期而言,城市化水平可以决定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不能决定城市化水平。通过估计不同地区的城市化产出弹性,进一步分析不同省、市、自治区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西部区域的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大,中、东部区域部分城市出现过度城市化现象,抑制经济增长。据此建议通过改革户籍制度、优化城市规模结构、重视城市化质量来提高城市化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 王津津
- 关键词: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 历史大转型视域下的经济发展新常态
- 2016年
-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众多"常态"不断继承与转化的结果,而"常态"的演进内嵌于具有"适宜制度—技术进步—结构转变"互动演化机制的经济转型增长过程。伴随着制度适宜特征由减弱向增强、技术进步方式转换压力由加剧向消解、经济结构由失衡向均衡的阶段性反复,既有运行机制更新释放出的增长机遇以及内含的矛盾演化构成新一轮经济转型增长与"常态"转换的历史遗产。因此,需要从大转型视域对新常态进行历史维度的生成机制追溯、经验认知重构与矛盾演化探源。在国情、战略与体制特征约束下,形成动力要素互动演化、新旧动力平稳交接、供需双侧协同发力的增长动力转换新思考。
- 王津津任保平
- 关键词: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