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雷
- 作品数:44 被引量:30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西藏色卡执湖区更新世晚期以来微体古生物记录的气候演变被引量:8
- 2010年
- 研究了西藏色卡执盐湖一个670cm厚的钻孔SZK剖面中微体古生物包含的古环境信息,探讨湖区近22ka以来环境气候的演变。SZK孔剖面含有丰富的介形类,但分异度较低,计有4属8种。据其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8个组合。根据这些组合及生态特征,结合U系和14C测年,发现色卡执湖区在近22ka以来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气候和环境变动:①22060~15070aB.P.,湖水浅、水温低、气候较冷湿;②15070~12425aB.P.,湖面扩大抬升,水温回升,气候转暖湿;③12425~10010aB.P.,湖面下降,水温低,气候寒冷,其中10600~10010aB.P.期间,气候突然变冷,为全球新仙女木寒冷事件在本区的反应;④10010~7550aB.P.,湖盆水量增加,气候冷湿;⑤7550~6730aB.P.,湖水温度继续回升,气候转暖湿;⑥6730~5760aB.P.,湖面下降,气候趋于干冷;⑦5760~4750aB.P.,湖盆发育晚期、气候干冷。
- 刘俊英王海雷袁鹤然
- 关键词:微体古生物
- 青藏高原日土地区全新世中期以来介形类和孢粉组合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5
- 2010年
- 本文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日土地区RT-1剖面中介形类和孢粉种类组合的变化,结合三个光释光测年数据,探讨了该地区6510aBP以来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变。分析表明:日土地区在全新世中期曾有一个温暖湿润期(6170~5540aBP),之后气候环境频繁波动,逐渐趋向冷干,接近现代气候环境。43~30kaBP期间在鲁玛江冬错和班公错之间的古泛湖解体后,日土地区因为地势低洼,而在当时成为一个封闭的水体,并且一度与相邻的班公错相连。当时的水体一直持续到全新世,在经历了全新世暖湿期时短暂的湖涨期以后,逐渐萎缩,至约1570~1380aBP最终干涸消失,形成现今地貌。研究表明全新世大暖期在本地区也有反映,但是在高原深部,大暖期更为短暂,气候波动更为频繁。
- 王海雷刘俊英王成敏
- 关键词:全新世中期介形类孢粉古环境演变
- 西藏地热区微生物对铯的吸附及其对铯硅华成矿的贡献
- 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相继在西藏发现了一种铯的水热成矿新类型——铯硅华矿床。在铯硅华矿区现今仍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含铯硅华仍在不断形成。我们在矿区发现有微生物大量发育,并从这些微生物入手,研究了微生物对铯的吸附和...
- 王海雷
-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吸附成矿模式
- 河蟹开口饵料——单胞藻的定向培育试验
- 2004年
- 试验在沿海混盐水池塘中施入不同品种和不同比例的肥料 (有机肥和无机肥 ) ,研究施肥对浮游植物种群增长的影响 ,并分析了在混盐水池塘中影响施肥效果的几种可能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在混盐水中施肥可以达到定向培育浮游植物的目的 ,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在施肥后 4 5d进入指数增长期 ,78d达到高峰期。单施氮肥和施氮磷混合肥对生物量并没有太大影响 ,最高生物量可达 2 80mg/L以上1,同时种类趋于单一化 ,完全可以满足河蟹育苗生产中河蟹幼体对开口饵料的需要。
- 王海雷赵文李晓东刘胥何志辉
- 关键词:河蟹饵料单胞藻
- 西藏扎布耶湖区128~1.4ka BP的微体古生物与环境气候变化被引量:15
- 2007年
- 本文主要根据西藏扎布耶湖区SZK02孔所揭露的近84m剖面的沉积物特征与其产的介形类6属20种,轮藻类2属3种,结合14C、ESR、U-series地层测年等,初步认为该区128~1.4ka至少存在5个较明显的气候变化时期。①在128~76.7ka(83.63~57.0m)处于我国末次间冰期时段,气候凉湿,湖盆扩展,在90~81ka期间湖面最高,水质最淡。②76.7~58.6ka(57.0~38.13m)为我国末次冰期早冰阶时期,湖盆收缩,水温低,早期76.7~69.7ka(57.0~47.5m)偏冷湿,中期69.7~65.0ka(47.52~42.64m)气候温干,正逢早冰阶时期;晚期65.0~58.6ka(42.64~38.13m)气候干燥度下降。③58.6~29.1ka(38.13~13.75m)处于我国末次冰期间冰阶时段,早期58.6~51.6ka(38.13~33.07m)偏温湿,为3c暖期;中期51.6~42.5ka(33.07~26.13m)气候干冷,为3b冷期,正临末次冰期中冰阶时;晚期42.5~36.0ka(26.13~20.16m)偏凉湿,湿度更大,再次出现高湖面,为3a暖期;末期36.0~29.1ka(20.16~13.75m),趋向温干。④29.1~11.8Cal.ka(13.75~4.83m),气候趋向干冷,处于末次盛冰期(LGM)、末次晚冰阶时期,湖盆萎缩,水温低。早期29.1~16.6Cal.ka(13.75~6.98m)偏温湿;晚期16.6~13.1Cal.ka(6.98~5.76m)寒冷干燥;至末期13.1~11.7Cal.ka(5.76~4.83m),进一步干燥寒冷,全球新仙女木事件在本区发生。⑤11.7~1.4Cal.ka(4.83~0.65m),大致进入全新世气候期,气候波动大,凉湿与干冷交替频繁发生。在11.7~10.7Cal.ka(4.83~4.42m)时较温湿;10.7~9.5Cal.ka(4.42~4.07m)转向干冷;9.5~9.1Cal.ka(4.07~3.7m)更干冷,湖盆进一步萎缩;9.1~6.3Cal.ka(3.7~2.86m)向温干过渡;6.3~3.6Cal.ka(2.86~1.77m)干冷,湖泊已成盐湖;3.6~1.4Cal.ka(1.77~0.65m),气候趋向冷湿。
- 刘俊英郑绵平袁鹤然刘喜方王海雷
- 关键词:微体古生物BP
- 西藏中部扎西错布晚更新世晚期微体古生物与环境变化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西藏中部扎西错布东岸T1剖面厚639cm,含6属11种介形类和1属2种以上轮藻类。据其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划分出8个生物组合,各组合间的差异表现在介形类动物群的丰度、分异度和每个种的丰度变化,根据生物属种生态特征和组合变化探讨湖区大约18653~13144aBP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情况如下:①约18653~17239aBP,湖区气候较干(冷),湖面收缩下降,湖水有一定含盐度(可能达中盐水18‰),其间有波动:18309~17809aBP,气候曾一度暖湿,湖面扩大,水质淡化;②约17239~13920aBP,气候较暖湿,水质含盐度降低,其间有气候波动,分别在16506~15213aBP和15213~13963aBP时段偏干(冷)和偏湿冷,相应地其水质含盐度增加或减小;③13920~13144aBP,气候突变,湖泊环境突然恶化,介形类灭绝,仅剩下对气候环境反应滞后的轮藻类低等植物。
- 刘俊英郑绵平王海雷
- 关键词:晚更新世晚期微体古生物环境变化
- 滇西北金沙江小中甸盆地晚更新世的介形类及其古环境被引量:5
- 2007年
- 本文研究了滇西北地区金沙江小中甸盆地两条剖面(A和B)的介形类组合特征。据地层沉积特征和介形虫分布规律,结合光释光测年数据和野外调查研究,初步认为滇西北金沙江小中甸盆地存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期和末次冰期早冰阶的沉积,气候以冷湿为主,间以短暂的温干、冷干变化。
- 刘俊英王海雷
- 关键词:滇西北晚更新世介形类古环境
- 青藏高原现生介形类环境指示意义的初步研究
- 笔者等2008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从青藏高原不同水体,包括不同盐度的湖泊,以及浅水坑、河流等采集了117件水体表层沉积物样品.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现生介形类的生态分布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本次研究获得大量现生介形类壳体,计有...
- 宋高王海雷
- 关键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
-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湖泊地质环境与成盐成藏作用被引量:33
- 2013年
- 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是地质构造和气候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湖泊沉积既是地质环境记录器,又是盐类和油气战略资源。但是,以往在高原内部还缺乏连续完整的高分辨率的长达1~2km的湖芯。本项目在柴达木东、西部获取1~2km5支系统的岩芯,取得丰富的高原沉积盆地新纪录。将本轮工作的年代学结果与最新的国际标准相对比,建立了柴达木盆地较精确的磁性地层年代框架。通过柴达木钻孔剖面冷、暖相盐类矿物环境指标研究,从2MaBP开始断续出现冷相矿物至今,柴达木盆地西部共出现31个冷系列,这与国外冰期研究结果相近。通过对钻孔沉积速率和粒度的研究,尝试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几个阶段进行划分。对盆地盐沉积的综合研究,首次发现在盆地中部存在古大气环流的明显界限和成盐突变带。在该线以北,反映冷湿期盐沉积的西风优势区,在该区西侧2Ma出现冷相盐沉积,向东侧渐变至0.72Ma出现冷相盐沉积;而在该分界线以南,0.048Ma才突然出现盐沉积。提出在高山深盆背景下多级盐盆迁聚成钾观点,进一步完善陆相成钾理论。本轮工作还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发现富钾卤水的新型矿层。
- 郑绵平张雪飞侯献华王海雷李洪普施林峰
- 关键词:冷事件青藏高原隆升
- 苏干湖地区22.7 ka以来气候环境演变
- <正>苏干湖盆地是套嵌在柴达木盆地中的一个封闭盆地,苏干湖是盆地的汇水中心,是一个封闭湖泊。研究区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区,主要受西风带和冬季风控制,本文对苏干湖一根6.12 m的湖芯SGH-2开展了年代学和C、O同位素和粒度...
- 王海雷施林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