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作品数:8 被引量:62 H指数:3 供职机构: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研究 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研究呼吸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肺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25)。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呼吸训练,在训练前后均进行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呼气流速(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Barthel指数(MBI)ADL能力(ADL)评定、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生存质量评定。结果:经过12周的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VC、FEV1/FVC、PEF)、血氧指标(Pa O2、Sp O2)、简式FMA评分、MBI、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肺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以及生存质量,可作为有效的干预手段应用于临床。 马頔 王维关键词:偏瘫 脑卒中 星状神经节区超短波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6年 肩-手综合征(shou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征,严重影响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质量,其主要表现为患侧肩、手疼痛,患手水肿,患侧上肢和手关节活动障碍,严重则出现患侧上肢活动功能丧失、手部关节畸形、肌肉萎缩明显等症状。目前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多是利用利多卡因等麻醉剂注射法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但其操作要求高且危险性较大[1]。 蔡洪梅 王维 马頔 王文娟关键词:肩-手综合征 超短波治疗 患侧上肢 星状神经节 关节畸形 注射法 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三点突变体体外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脊髓损伤后只有尽早地在损伤局部构建有效的血管网络,才能为各种细胞的分化提供营养支持和代谢保证,加速损伤局部的愈合。目的:构建三点突变的低氧诱导因子1α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检测常氧条件下对脊髓损伤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利用PCR方法定点突变人低氧诱导因子1α编码区的第402,564和803位氨基酸,将突变后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重组入腺病毒pAdEasy-1系统,包装病毒并测定滴度,同理包装未突变组和空病毒组;以3种病毒液连同空白组共分4组进行后续实验。将病毒液转染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通过示踪因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观察病毒转染效率,通过RT-PCR方法检测4组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mRNA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组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及其下游成血管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编码区第402,564和803位氨基酸均定点突变为丙氨酸;3种腺病毒重组体构建成功并包装鉴定完毕。含突变基因病毒液组、含未突变基因病毒液组低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病毒液组、空白组(P<0.05)。含突变基因病毒液组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提示三点突变后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不仅能够在常氧条件下大量且高效表达,还同时能够促进其下游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高效表达,为脊髓损伤疾病的血管新生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向。 惠春影 肖洪艳 何欣玲 王维关键词: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1Α 类糜蛋白酶通过ICAM-1诱导肥大细胞聚集的机制研究 王维 湛萌萌 陈韩秋 方泽漫 陈慧芳 何韶衡CD63、CD203c和FcεRIα在AR患者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表达变化 汪曌 郑文娇 张丹阳 王维 臧艳艳 何韶衡 张慧云功能性电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神经功能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有残留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60例。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FES组、对照组。2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FES组术后第l天开始采用FES治疗仪治疗,治疗频率35Hz、0.28ms,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共4周。对照组在研究期间不接受任何电刺激。观察术后2组患者患肢拇趾背屈肌力、JO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FES组的肌力为15.10±5.03,与对照组(12.03±6.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FES组肌力为20.43±5.73,比对照组(14.57±7.17)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FES组的JOA评分为24.63±1.91,较对照组(19.87±2.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2~4周的功能性电刺激治疗,FES组的拇趾背屈肌力明显改善;并且术后第4周的JOA评分FE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神经损害有确切的疗效,是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之一。 王文娟 赵晓晨 王维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 神经损害 功能性电刺激 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 被引量:1 2014年 背景: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等多种神经元都有广泛作用,能促进干细胞更多的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低氧诱导因子1α可提高组织和细胞在缺血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维持局部成血管微环境方面比任何基因均有更广泛的生理作用。目的:通过构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三点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探索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2种基因在体外常氧条件下对脊髓损伤促神经再生及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①利用PCR方法定点突变人低氧诱导因子1α编码区的第402、564和803位氨基酸,将突变后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联合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重组入腺病毒pAdEasy-1系统,包装病毒并测定滴度。②以4种病毒液连同空白组共分5组进行后续实验;将病毒液转染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观察转染效率,检测各组转染细胞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及低氧诱导因子1α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③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的下游成血管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编码区第402、564和803位氨基酸均定点突变为丙氨酸;4种腺病毒重组体构建成功并包装鉴定完毕。②实验组、阳性对照组1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实验组、阳性对照组2细胞内低氧诱导因子1αmRNA及蛋白表达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果说明单载体双基因腺病毒系统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不仅能够在常氧条件下大量且高效表达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还同时能够促进其下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效表达,为基因联合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 徐艳梅 孙飞 惠春影 王维关键词:干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低氧诱导因子1Α 功能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功能电刺激(FES)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诱发电位(MEP)、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V)表达、肌肉湿重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FES组和模型组,每组24只。FES组和模型组大鼠采用NYU打击器制作T9脊髓完全损伤动物模型。FES组损伤后给予后肢大腿位置FES治疗,模型组电极安放后不予通电。假手术组只作椎板切除术,不进行脊髓的损伤。FES后7d、14d、28d、56d,运用诱发电位仪检测各组大鼠的MEP潜伏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GFAP的表达,干-湿重法检测后肢伸肌的湿重。结果FES组14d、28d、56d MEP潜伏期测出,较假手术组明显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d、56d时FES组大鼠MEP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S组28d、56d时肌肉湿重比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后28d、56d,FES组大鼠GFAP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大鼠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在SCI的治疗中不仅能够抑制GFAP的表达,而且能缩短MEP潜伏期,抑制瘫痪肢体肌肉萎缩,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王维 马雪 赵晓晨 王文娟 苑秀华关键词:脊髓损伤 功能电刺激 神经胶质酸性蛋白 运动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