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黎君

作品数:109 被引量:2,599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7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5篇疾病负担
  • 33篇死亡率
  • 14篇肿瘤
  • 13篇死因
  • 12篇疾病负担分析
  • 10篇心血管
  • 10篇血管
  • 10篇伤残调整寿命...
  • 9篇恶性
  • 9篇恶性肿瘤
  • 8篇患病代价
  • 7篇心血管疾病
  • 7篇血管疾病
  • 7篇疾病监测
  • 7篇归因
  • 7篇病监测
  • 6篇死因监测
  • 6篇疾病
  • 5篇心血管病
  • 5篇血管病

机构

  • 108篇中国疾病预防...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大学肿瘤...
  • 3篇山东省疾病预...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回龙观医...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卫生部统计信...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卫生部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心理危机...

作者

  • 109篇王黎君
  • 87篇周脉耕
  • 55篇殷鹏
  • 47篇刘韫宁
  • 45篇刘江美
  • 32篇由金玲
  • 29篇齐金蕾
  • 22篇曾新颖
  • 19篇杨功焕
  • 19篇刘世炜
  • 15篇林琳
  • 10篇黄正京
  • 9篇李镒冲
  • 8篇王丽敏
  • 8篇万霞
  • 6篇马杰民
  • 6篇葛辉
  • 6篇赵振平
  • 6篇胡以松
  • 6篇张梅

传媒

  • 33篇中华流行病学...
  • 17篇中华预防医学...
  • 10篇中国慢性病预...
  • 8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国肿瘤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国卫生统计
  • 3篇环境卫生学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卫生信息...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伤害医学(电...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8篇2024
  • 3篇2023
  • 9篇2022
  • 9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12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0—2015年中国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与"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分析被引量:190
2017年
目的 分析1990—2015年中国全国及各省份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以及实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的情况.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 ,根据WHO推荐的早死概率计算方法,计算、分析和比较1990—2015年中国全国及各省份(不包括中国台湾数据)不同性别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其年均变化速度;并以"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下降30%为标准,评价各省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实现目标的难度.结果1990—2015年中国男性和女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四类慢性病合计的早死概率由30.69%降至18.54%,女性的下降速度(由25.97%降至12.40%)远快于男性(由34.94%降至24.19%).2015年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较高的前5位省份依次为青海(28.81%)、西藏(25.88%)、贵州(24.67%)、广西(23.56%)和新疆(23.21%),而较低的前5位依次为上海(8.40%)、北京(9.39%)、香港特别行政区(10.10%)、澳门特别行政区(10.31%)和浙江(11.70%);如果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2030年早死概率较高的两个省份青海和西藏应分别下降至20.17%和18.12%,而上海和北京则应分别下降至5.88%和6.57%.1990—2015年中国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的年均下降速度为2.00%,下降速度较快的前5个省份依次是北京(3.48%)、上海(3.24%)、浙江(2.81%)、福建(2.75%)和广东(2.67%),且包括这5个省份在内的11个省份按既往下降速度均能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而其他22个省份则无法实现控制目标,需要更大的下降速度才能达标.结论 1990—2015年中国全国及各省份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与女性相比,男性的早死概率较高且下降速度较慢,各省份的四类慢性病早死概�
曾新颖李镒冲刘世炜王黎君刘韫宁刘江美周脉耕
关键词:慢性病HEALTH
2013年中国归因于高盐饮食的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高盐饮食导致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结果,选取2013年中国(不包括中国台湾)高盐饮食导致的死亡例数、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采用2000- 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计算年龄标化率,分析归因于高盐饮食的疾病负担和导致死亡的情况。结果 2013年我国因高盐饮食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2.6%。慢性病、肿瘤、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导致的死亡中,归因于高盐饮食的分别占14.5%、7.8%、25.2%、22.9%。因高盐饮食导致死亡共计1 176 553例,标化死亡率为91.5/10万,男性(121.7/10万)高于女性(63.0/10万)。因高盐饮食造成的DALY为2275.9万人年,标化DALY率为1588.0/10万,男性(2189.7/10万)高于女性(993.2/10万)。高盐饮食死亡人群归因分值较高的前5个省份分别为新疆(25.0%)、青海(23.7%)、陕西(23.2%)、西藏(22.1%)和山东(20.5%);高盐饮食归因标化死亡率较高的前5个省份分别为新疆(239.4/10万)、青海(238.9/10万)、西藏(221.7/10万)、陕西(166.2/10万)和河北(149.90/10万);标化DALY率较高的5个省份分别是新疆(4430.8/10万)、青海(4422.5/10万)、西藏(4 021.4/10万)、陕西(2816.6/10万)和河北(2624.9/10万)。结论我国因高盐饮食导致的疾病负担较重,男性高于女性,北方省份高于南方省份,应当重点在我国北方省份开展针对人群的减盐行动。
刘敏李镒冲刘世炜王黎君刘韫宁殷鹏刘江美由金玲周脉耕
关键词:疾病负担
1990年与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分析结果,分析1990年和2016年中国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女性子宫纤维瘤的疾病负担,主要指标包括患病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等。标化率的计算使用2010-2035年WHO的世界标准人口进行。结果 1990年和2016年中国≥15岁女性子宫纤维瘤的患病人数分别为13 695 567和27 169 312人,患病率分别为2.48%和4.10%,DALY值分别为146 045.05人年和281 976.67人年,DALY率分别为26.40/10万和42.50/10万。1990年和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患病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5~49岁达顶峰,之后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40~54岁年龄段的患病数占总量的55.60%(1990年)和66.74%(2016年);该年龄段DALY值占总量的48.37%(1990年)和60.65%(2016年)。1990年和2016年DALY值较高的3个省份均为山东(1990年:12 574.67人年;2016年:22 728.12人年)、河南(1990年:10 849.29人年;2016年:18 454.32人年)和江苏(1990年:10 501.55人年;2016年:18 274.10人年),标化DALY率较高的3个省份在1990年和2016年均为黑龙江(1990年:48.20/10万;2016年:47.00/10万)、山西(1990年:44.50/10万;2016年:47.70/10万)和天津(1990年:43.80/10万;2016年:46.40/10万)。与1990年相比,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的患病人数增加13 473 745人(变化率:98.38%),标化患病相对上升1.88%、DALY值增加135 931.62人年(变化率:93.08%)、标化DALY率相对上升5.92%。结论 2016年中国女性子宫纤维瘤疾病负担较1990年明显增加,尤其困扰绝经期女性。
吉宁王黎君刘世炜刘敏曾新颖周脉耕
关键词:子宫纤维瘤疾病负担
2013年中国25岁及以上人群身体活动不足归因死亡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探讨中国≥ 25岁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地区身体活动不足归因死亡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死因监测数据、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数据以及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身体活动相关健康结局及其相对危险度的数据,计算中国≥ 25岁人群身体活动相关不同健康结局的归因分值以及身体活动不足造成的归因死亡数和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全死因死亡中,≥ 25岁人群归因于身体活动的死亡为4.24%,其中女性为4.86%,男性为3.82%。身体活动的疾病健康结局包括乳腺癌、直肠癌、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和糖尿病,其归因分值分别为9.04%、13.96%、14.96%、17.80%和16.92%。身体活动归因死亡总数为388 954人,导致死亡最多的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其次为缺血性脑卒中。身体活动不足共造成人群的期望寿命损失0.43岁,其中女性损失0.47岁,男性损失0.39岁。结论 增加身体活动可以获得健康效益,降低慢性病疾病负担和延长期望寿命。
刘江美刘韫宁曾新颖赵振平张梅王丽敏殷鹏齐金蕾由金玲王黎君周脉耕
关键词:身体活动
2013年中国25岁及以上人群水果摄入不足的归因死亡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分析2013年我国≥ 25岁人群归因于水果摄入不足的死亡情况及其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计算分性别和地区的水果摄入量,采用潜在影响分值(PIF)分析归因于水果摄入不足的相关疾病死亡数、死亡率及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情况。结果 2013年,我国≥ 25岁人群的水果摄入量平均为(113.3±168.9)g/d[男性为(103.6±160.1)g/d,女性为(122.7±176.6)g/d)],城市居民的水果摄入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总死因中的15.21%是由于水果摄入不足造成的,水果摄入不足对相关疾病的PIF均约为35.00%。农村地区(16.50%)全死因的PIF高于城市地区(13.88%),东部(15.48%)及中部(16.27%)全死因的PIF高于西部地区(13.75%);归因于水果摄入不足导致死亡数约为134.84万,相关疾病死亡数依次为缺血性心脏病(47.25万)、出血性中风(33.88万)、缺血性中风(25.90万)、肺癌(20.84万)、食管癌(6.07万)、喉癌(0.54万)和口腔癌(0.36万);城市的全死因及相关疾病的归因死亡数明显低于农村地区,中部地区的全死因归因死亡数(45.27万)高于东部(53.11万)及西部地区(36.46万),我国因水果摄入不足造成期望寿命损失1.73岁(男性损失1.80岁,女性损失1.58岁),农村高于城市,中部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结论 我国水果摄入量与推荐标准相差甚远,水果摄入不足导致相关疾病的PIF较高,且对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较为严重。
齐金蕾刘韫宁周脉耕王黎君曾新颖刘世炜刘江美由金玲王丽敏张梅赵振平殷鹏
关键词:归因分析死亡率
1990与2013年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水果摄入不足的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分析1990与2013年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水果摄入不足的疾病负担情况。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研究结果,计算人群归因分值(PAF),分析1990与2013年中国(不包括中国台湾)因水果摄入不足导致的死亡例数、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变化情况,比较1990与2013年归因于水果摄入不足的DALY和不同地区DALY的变化情况;采用2000—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进行标化。结果 2013年,中国由于水果摄入不足造成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02%,比1990年(10.38%)略有上升。归因于水果摄入不足的死亡例数由1990年的79.38万增加至2013年的104.65万,归因于水果摄入不足的标化死亡率由1990年的113.04/10万下降至79.80/10万。中国水果摄入不足造成的DALY由1990年的1 834.65万人年增加至2013年的2 129.67万人年。与1990年相比,2013年水果摄入不足造成的标化DALY率下降了36.44%。2013年西藏、贵州和新疆3个省份水果摄入不足造成的疾病负担较为严重,标化DALY率分别为2 612.53/10万、2 281.85/10万和2 198.22/10万。与1990年相比,2013年各地区水果摄入不足的标化DALY率均有所下降,以天津位居首位,下降了63.61%,其后依次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浙江、上海和北京,分别下降了59.74%,59.53%,56.64%和53.88%。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3年中国水果摄入不足导致的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依然严重,尤其是西藏、贵州和新疆下降较慢。
李剑虹曾新颖李镒冲刘世炜牛静雅王黎君殷鹏由金玲周脉耕
关键词:死亡率患病代价水果
健康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2年
目的:分析健康期望寿命(HLE)的影响因素。方法:检索7个中英文数据库截至2022年5月7日收录的近三年相关文献。筛选纳入有关HLE影响因素的原始研究,影响因素包括疾病与伤害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学模型将疾病与伤害的影响因素分为5个层次:个人特质、个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社会社区网络、生活和工作条件、宏观上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状态。梳理研究地区、HLE指标、研究人群、影响因素、数据来源和结果等内容,应用证据图谱对不同HLE指标和两个维度影响因素的报告文献频次进行可视化展示,并进一步提取四大权威医学英文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的实证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90篇文献,其中在中国开展的文献研究占28.9%(26篇)。报告疾病与伤害的文献53篇,全部涉及非传染性疾病,且占比最大(58.9%)。报告健康决定因素77篇,涉及生态学模型5个层次,所有文献会同时报告多层次。其中个人特质的文献数最多,共53篇(58.9%);个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47篇(52.2%);社会社区网络10篇(11.1%);生活与工作条件35篇(38.9%);宏观上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状态8篇(8.9%)。提取四大权威医学英文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近三年发表的HLE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21篇,其中涉及非传染性疾病和个人特质的文献最多,分别有11篇(52.3%)和12篇(57.1%)。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伤残调整寿命年贡献的最主要因素,个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为最易被改变因素。结论:近三年HLE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非传染性疾病与个人特质的研究;未来应当深入探讨个体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和职业环境因素。
臧博莹屈静晗周俊文王婉琪刘梦泽李敏瑞赵厚宇张睿刘韫宁王黎君万霞孙凤吴静
关键词:健康期望寿命影响因素
1990年与2017年中国胰腺癌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32
2019年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7年中国胰腺癌的发病、死亡和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描述1990年与2017年我国胰腺癌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在总人群、各年龄组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并以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世界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结果2017年中国胰腺癌发病人数为8.36万,发病率为5.92/10万,标化发病率为4.37/10万,较1990年分别增长230.94%、180.45%和49.88%;2017年死亡人数8.51万,死亡率为6.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8/10万,较1990年分别上升236.08%、184.80%和47.51%。1990年与2017年胰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2017年85~89岁年龄组发病率、死亡率最高,1990年90~94岁年龄组发病率、死亡率最高。胰腺癌标化DALY率由1990年的71.00/10万增长到2017年的94.32/10万,增长率为32.84%;标化YLL率由70.39/10万增长到93.42/10万,增长率为32.72%;标化YLD率由0.62/10万增长到0.90/10万,增长率为45.80%。从年龄分布来看,1990年与2017年胰腺癌DALY率、YLL率和YLD率随年龄增长基本呈上升趋势。2017年胰腺癌标化死亡率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7.61/10万)、上海(7.52/10万)和辽宁(6.84/10万),相比1990年,标化死亡率增长率最高的3个省份分别为河南(104.28%)、四川(94.02%)、河北(90.39%)。结论我国胰腺癌的疾病负担在1990-2017年间有较大增长,需加强防治措施。
徐晓慧曾新颖王黎君刘韫宁刘江美齐金蕾殷鹏周脉耕
关键词:胰腺癌死亡率发病率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情况,探讨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173例已经发生死亡并且死亡原因已知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死亡信息,分析死于心血管病淋巴瘤患者的特点。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73例淋巴瘤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病75例(6.4%),其中冠心病27例,脑卒中25例,高血压7例,心源性猝死5例,肺栓塞4例,心力衰竭3例,其他心血管病4例。在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病者占16.1%(35/217例)。在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病者占11.7%(7/6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瘤的原发部位(OR=0.521,P=0.039)、分期(Ⅱ期:OR=2.487,P=0.016;Ⅲ期:OR=3.233,P=0.002)和诊疗过程中是否发生心血管毒性(OR=3.019,P=0.001)是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淋巴瘤原发部位为淋巴结的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低,淋巴瘤分期为Ⅱ~Ⅲ期、诊疗过程中发生心血管毒性的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高。结论心血管病是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随着生存时间的延长,死于心血管的风险明显增加。淋巴瘤原发部位、分期和诊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心血管毒性可能是淋巴瘤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韩森刘卫平米岚季新强方健刘江美殷鹏王黎君周脉耕安涛张宇辉朱军
关键词:淋巴瘤心血管病
中国88个区/县大气臭氧对人群脑卒中死亡的急性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中国88个区/县大气臭氧(O3)对人群脑卒中死亡的急性效应。方法利用分布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88个区/县2015-2018年每日脑卒中死亡、大气污染和气象的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首先运用准泊松分布和广义相加模型相连接的方法,控制长期和季节变化趋势、气象因素和"星期几效应"的影响,定量分析各个区/县大气O3对人群脑卒中死亡的影响,然后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各区/县的效应值,获得88个区/县平均水平上O3对人群脑卒中死亡的急性效应,并对O3在不同区域、季节、性别和年龄的效应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在88个区/县平均水平上,大气O3浓度(lag1)每升高10μg/m^3,人群脑卒中的死亡风险增加0.30%(95%CI:0.13%~0.47%)。在区域平均水平上,华南地区的效应最强,为0.74%(95%CI:0.08%~1.40%)。分层分析结果表明,O3浓度对女性脑卒中死亡影响的效应值高于男性,分别为0.38%(95%CI:0.13%~0.63%)、0.23%(95%CI:0.002%~0.460%);O3和脑卒中死亡的关联强度在年长人群中更强;此外,暖季O3的效应值略高于冷季,但经统计学检验,不同区域、季节、性别和年龄组间效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气O3浓度的升高增加了人群脑卒中死亡的风险,应加强开展O3污染防治工作。
何敏齐金蕾殷鹏周脉耕刘江美刘韫宁由金玲林琳王黎君
关键词:臭氧脑卒中急性效应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