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楠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化感
  • 4篇化感效应
  • 3篇间作
  • 2篇幼苗
  • 2篇幼苗生长
  • 2篇苗生长
  • 1篇豆科
  • 1篇芽期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循环
  • 1篇油污染
  • 1篇玉米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社会责任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石油污染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修复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田楠
  • 5篇刘增文
  • 5篇时腾飞
  • 4篇李俊
  • 1篇陈凯
  • 1篇陈昕
  • 1篇王国保

传媒

  • 2篇草地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5篇2013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热点正从理论和政策的殿堂走向中国企业的自觉实践。然而,仍有大量企业表现出“反社会责任”的行为。可见在政府强制和媒体施压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而真正促使企业...
田楠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结构方程模型
文献传递
林(果)粮间作中树木枯落叶分解对作物的化感效应
林(果)粮间作是现代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形式,以其高产、高效和稳定的生态经济效益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但是,由于化感效应引起的种间关系不协调将导致林(果)粮间作中作物生长受挫,总体效益下降。本研究在广泛调查陕西关中平原...
田楠
关键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生理特性化感效应
文献传递
黄土区石油污染对土壤及豆科灌草植物的潜在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以不同程度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黄土区石油污染对土壤和豆科灌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潜在影响,由此确定适宜的修复物种。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呈非单调抑制、对放线菌呈单调抑制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对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单调抑制作用,对蔗糖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呈单调促进作用;可使得土壤向偏碱性发展,对有机碳含量呈单调提升作用,对氮、磷和钾的有效性均呈单调抑制作用。在无污染情况下,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属极易发芽种子,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属较易发芽种子,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属较难发芽种子,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属极难发芽种子;其中,胡枝子、毛苕子、紫穗槐、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属于旺盛生长灌草类型。受到石油污染后,对柠条、小冠花和红豆草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或有所促进,其余灌草种子均受到抑制,对所有灌草幼苗的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油污土壤修复的角度考虑,柠条、紫穗槐、毛苕子和紫花苜蓿较适宜播种发芽且后期生长良好,红豆草、小冠花、沙打旺较适宜播种发芽但后期生长不良,草木樨和胡枝子既不适宜播种发芽且后期生长不良。
时腾飞刘增文田楠李俊陈昕王国保
关键词: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12种林(果)粮间作树种枯落叶分解对玉米的化感效应被引量:15
2013年
采用经混土分解120 d后的12种树种(杜仲、泡桐、杨树、元宝枫、柿树、桃树、花椒、核桃、杏树、枣树、苹果和梨树)枯落叶不同质量浓度水浸提液培养进行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林(果)粮间作树种对玉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从各树种枯落叶分解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作用来看,杜仲、花椒和梨树枯落叶对玉米的综合化感效应在各浓度下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而泡桐、杨树、元宝枫、核桃、柿树、桃树、杏树和枣树枯落叶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苹果枯落叶浸提液在质量浓度20 mg.mL-1时促进了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所以,在选择与玉米进行林(果)粮间作树种配置时,杜仲、花椒和梨树应尽量避免,而泡桐、杨树、元宝枫、核桃、柿树、桃树、杏树、枣树和苹果可以选择为间作树种,但不宜配置过密。
田楠刘增文时腾飞
关键词:玉米化感效应
林(果)粮间作中树木枯落叶对小麦发芽期和苗期的化感效应被引量:20
2013年
树木枯落叶对作物的化感效应是建设林(果)粮间作复合体系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12种树木枯落叶经室内混土分解培养后的不同浓度水浸提液作为培养基质,进行室内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试验,探讨了林(果)粮间作树种枯落叶对小麦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杜仲处理和元宝枫处理促进了小麦幼苗苗高生长,提高了CAT活性,却降低了根系活力;泡桐处理和杨树处理促进了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花椒处理抑制了小麦幼苗根长、生物量、CAT活性和根系活力;核桃处理在高浓度时明显抑制了小麦发芽速度指数、根长、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梨树处理对小麦发芽速度指数、根长和叶绿素含量表现为低促高抑;苹果处理提高了小麦发芽速度指数、幼苗苗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柿树处理和枣树处理抑制了小麦幼苗根长和生物量;桃树处理和杏树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2)统计学主成分分析表明,整体上对小麦发芽和生长起明显促进作用的树种是泡桐、苹果和杨树,其次是杏树和元宝枫;整体上对小麦发芽和生长起到明显抑制作用的树种是柿树、核桃和枣树,其次是花椒和桃树;而梨树起到低促高抑的作用,杜仲则相反。
田楠刘增文李俊时腾飞
关键词:小麦幼苗生长化感效应
黄土高原人工林枯落叶对苜蓿的化感效应被引量:12
2013年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黄土高原13种人工林当年枯落叶经室内混土分解培养后,所获得的枯落叶分解水浸提液对苜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对苜蓿种子萌发,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白榆(Ulmus pumi-la)、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落叶水浸液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落叶水浸液在中低浓度下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对苜蓿幼苗生长,樟子松、白榆和辽东栎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侧柏、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小叶杨、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旱柳(Salix matsudana)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在中低浓度下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对苜蓿幼苗CAT活性,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白榆、刺槐和3种灌木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侧柏(中低浓度)和小叶杨表现为促进作用;对苜蓿幼苗根系活力,紫穗槐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油松、侧柏、落叶松、小叶杨、旱柳和白桦与之相反,樟子松、白榆和刺槐表现为"低促高抑";对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油松、落叶松、侧柏、辽东栎、旱柳和白桦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樟子松、沙棘和紫穗槐高浓度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综合对苜蓿的化感效应,辽东栎、白榆和紫穗槐整体上表现为较强的抑制作用,侧柏、白桦和旱柳表现为较强的促进作用,樟子松、落叶松、小叶杨、刺槐、油松、柠条和沙棘表现为"低促高抑"。
李俊刘增文田楠时腾飞
关键词:人工林苜蓿化感效应
基于SOFM网络对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分类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分类是认识森林生态过程的根本途径,传统的从结构角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分类只能反映森林的外在特征,而无法从功能角度区别森林的本质差异。通过对黄土高原3个生物气候区18个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特征测算和分析,选取了能全面反映养分的积累和分布(生物量、枯落物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循环通量(年吸收量、年存留量、年归还量)以及养分循环效率(循环系数、利用系数、养分生产力)等多方面指标作为分类指标体系,利用自组织映射特征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SOFM)聚类方法,从养分循环的角度将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2个一级类型,6个二级类型。该分类结果与实际较符,从而探索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分类方法,也验证了SOFM网络模型应用于森林养分循环分类的可行性。
陈凯刘增文李俊田楠时腾飞
关键词:养分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