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家华
- 作品数:48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开埠与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1904—1937)
- 本文旨在重建自开商埠背景下的济南早期城市现代化历史并略作史学诠释.历史上的济南主要是作为一个区域性封建政治中心而日益显现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的.自开商埠成了济南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起点.开埠及随之而来的通商贸易给济南传统经济注入...
- 聂家华
- 关键词:自开商埠城市现代化城市经济城市规划
- 文献传递
- 赓续与演化: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谱系的嬗变被引量:1
- 2009年
-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的反映。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长时程看,若以五四运动为界,此前的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漫长的赓续演化中,历经了五次历史性转折,展示出一条既有内在关联性和继承性,又有阶段性差异和不同特点的发展轨迹。
- 王立胜聂家华
- 关键词: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谱系
- 变鲁为齐,其实尚鲁——评《韩复榘主鲁研究》
- 2017年
- 我对韩复榘的认知从看电视剧《大染坊》说起,在这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日本军队打到济南,陈寿亭刚给韩复榘捐了一万大洋,恰逢韩复榘大寿,在为他祝寿之时,几个朋友欲打算敬酒说韩复榘要是能守住济南,就给陈寿亭立碑,可是酒杯刚端到他面前,就来信说韩复榘丢下济南跑了,陈寿亭当时气的吐血,并悲哀道:这是什么样的军队,这是什么样的国家!
- 聂家华
- 关键词:韩复榘日本军队《大染坊》电视剧
-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 2009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在理论体系上,主要体现为继承与开放、创新相结合,民族性与时代性及实践性相统一;在制度安排上,主要体现在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协调,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有机统一;在实践上,主要体现在目标的坚定性与手段的灵活性、过程的渐进性相适应。
- 姜文荣聂家华
- 关键词:社会主义
- 隐性农业革命背景下的喀什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 2012年
- 隐性农业革命是黄宗智对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基本概括,集中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农业劳均产值的持续增长。隐性农业革命为喀什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和可能性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喀什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就是坚持全球化视野和本土眼光、后现代思维和现代科技、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与品牌化战略、资本下乡与项目化操作的紧密结合。
- 王立胜聂家华
- 略论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被引量:1
- 1997年
- 聂家华
- 关键词:毛泽东人民利益观人民群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 生成与生存:城市化背景下的山东城市下层社会述论(1912-1937)被引量:2
- 2008年
- 近代山东城市社会下层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它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社会结构剧烈分化和重组的结果。近代山东城市社会下层主要由四个群体组成,他们收入微薄、生活艰难、处境悲惨,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 吕伟俊聂家华
- 关键词:城市化下层社会
- 毛泽东精神与新时期中国精神的建构被引量:8
- 2014年
- 毛泽东精神具有作为一般意义的精神世界的层次性特征,具体包括四个层次:以"对技术精益求精"为核心的科学精神,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核心的道德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精神,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核心的信仰精神。毛泽东精神是20世纪中国精神的典型代表,要充分挖掘、吸收和应用毛泽东精神中的可用资源,把毛泽东精神和中国精神渗透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中国精神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的精神纽带和动力作用。
- 王立胜聂家华
- 关键词:毛泽东精神
- 传播学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17年
- 在传播学视角下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要坚持党的领导,提高理论素质,发挥意见领袖和把关人的作用,从而提高传播主体的传播力;二要选择贴近群众的内容,注重创新性,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吸收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俱进,从而提高传播内容的吸引力;三要增加传播客体的理论知识储备,提高受众参与度,变被动传播为主动传播,从而提高传播客体的接受力;四要利用网络技术促进传播媒体现代化,整合优势传播资源,打造全新传播格局,从而提高传播媒体的承载力。
- 苏童聂家华
- 关键词:传播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客体传播媒介
- 论毛泽东的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思想——以《论持久战》为中心的思考被引量:2
- 2016年
- 《论持久战》既是一部军事和哲学论著,也是一部政治学论著。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的意义、主体、客体、目的和方式方法。阐述了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的实践艺术,揭示了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的深厚哲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而进行政治动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一整套有效的政治动员内容和方法。
- 王立胜聂家华
- 关键词:毛泽东政治动员政治参与《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