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书玲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慢性
  • 7篇乙型
  • 7篇肝炎
  • 6篇乙型肝炎
  • 6篇慢性乙型
  • 6篇肝组织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自然史
  • 4篇纤维化
  • 3篇慢性HBV感...
  • 3篇肝纤维化
  • 3篇肝脏
  • 3篇肝脏病
  • 3篇肝脏病理
  • 3篇氨基转移酶
  • 3篇丙氨酸氨基
  • 3篇丙氨酸氨基转...
  • 3篇病毒
  • 2篇阳性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6篇广东医学院
  • 6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艾书玲
  • 11篇何清
  • 11篇唐奇远
  • 7篇敖飞健
  • 7篇廖雪姣
  • 6篇李知玉
  • 6篇白冰
  • 4篇张斌
  • 3篇赵连三
  • 2篇唐蔚
  • 2篇苟继周
  • 2篇杨大国
  • 2篇吴繁
  • 1篇周元平
  • 1篇祝葆华
  • 1篇乐晓华
  • 1篇周伯平
  • 1篇陈心春
  • 1篇刘威龙
  • 1篇程佳

传媒

  • 3篇中国病毒病杂...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各期肝组织病理特点及HBcAg分布规律的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各期中肝组织病理特点及其HBcAg的分布情况。方法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描述的慢乙肝自然史分期的血清学特征作为纳入标准,将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
何清艾书玲唐奇远敖飞健李知玉张斌白冰唐蔚
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各期肝组织HBcAg演变规律的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肝组织HBcAg分布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各期的演变,进一步揭示HBV感染过程中免疫状态的规律。方法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描述的慢型乙型肝炎自然史分期的血清学特征,将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以及再活动期。分别统计慢性HBV感染各个阶段肝组织HBcAg分布的情况。结果共纳入637例患者,其中男性501例(78.6%),女性136例(21.4%)。处于免疫耐受期患者101例,免疫清除期248例,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119例,再活动期169例。各阶段患者肝组织HBcAg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7.975,P<0.0001)。免疫耐受期肝组织HBcAg分布以核型与混合型为主(89.1%);免疫清除期以混合型与浆型为主(74.6%);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以阴性为主(89.1%);再活动期以浆型与阴性为主(73.4%)。结论在慢型乙型肝炎自然史过程中,肝组织HBcAg经过了以核型为主→浆型为主→阴性→浆型为主的规律性变化。HBcAg的分布特征是HBV自然史阶段中机体免疫功能与病毒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标志。
艾书玲何清唐奇远吴繁唐情容敖飞健廖雪姣赵连三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24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免疫清除期演变规律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阐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病程中免疫清除期不同阶段血清学及肝脏病理的演变规律。方法将处于免疫清除期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按照其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由轻到重(SO、s1、s2、s3-s4)将免疫清除期划分为初、早、中、后4个阶段,统计不同阶段患者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1.T)、HBVDNA定量、肝组织炎症分级及肝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分布的关系。结果符合免疫清除期纳入标准患者248例,男性187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31.7±7.5)岁。处于初、早、中、后4个阶段的患者分别为15例、141例、54例、38例,相应年龄分别为(27.40±4.87)岁、(30.74±6.12)岁、(32.85±9.40)岁、(35.45±8.38)岁,ALT分别为(64.73±38.81)U/L、(103.06±82.54)U/L、(165.83±263.73)U/L、(146.34±168.23)U/L,血清HBVDNA载量分别为(7.36±1.30)lgIU/ml、(7.26±0.92)lgIU/ml、(6.92±1.08)lgIU/ml、(6.47±1.10)lgIU/ml。不同阶段患者年龄、ALT、HBVDNA载量、肝组织炎症分级及HBcAg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免疫清除期是肝组织炎症逐渐活跃,HBVDNA载量持续下降的演变过程。随着不同阶段的进展,肝组织HBcAg分布进展到以浆型为主。
艾书玲何清唐奇远敖飞健廖雪姣吕德良赵连三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免疫清除期肝脏病理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阅片结果主观差异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阅片者对同一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诊断的主观性误差对比以了解肝组织病理这一金标准的可信程度。方法收集125例CHB患者肝组织活检术后病理切片(嗜银染色、HE染色、免疫组化)及病理学资料(炎症分级G、纤维化分期S、免疫组化HBcAg分布)。将病理切片交由另一位资深肝脏病理学家进行再次单盲阅片,统计阅片结果并与本院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收集两次阅片G分级123例,G0~4分级一致率分别为G016.67%、G125.8%、G221.05%、G353.85%、G425%,S分期125例,S0~4分期一致率分别为S072.7%、S117.4%、S265.5%、S354.84%、S445.16%,HBcAg不同分布117例,HBcAg分布呈阴性、浆型、核型、混合型的前后阅片一致率分别为77.42%、42.1%、75%、6.78%;对两次阅片G分期、S分期、HBcAg分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χ2=58.352、15.451、68.238;P=0.000、0.004、0.000。结论不同病理专家对相同的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切片的阅片结果存在较明显主观差异,尤其在判定G2/G3、S1/S2中。故临床应用肝脏病理结果这一“金标准”时仍需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程佳许诚何清艾书玲唐奇远乐晓华周元平苟继周
关键词:肝脏病理
干扰素α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干扰素α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2×正常值上限(ULN)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以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短效干扰素α-1b治疗24周,随访24周,分析其基线血清HBV DNA载量及肝组织病理指标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共入组42例患者,48周时,有14例患者HBV DNA载量低于可测值,其中9例患者实现了HBeAg的阴转。基线HBV DNA<1×106拷贝/ml的患者,治疗后的HBV DNA阴转率高于基线HBV DNA≥1×106拷贝/ml的患者(55.6%vs 2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炎症G2组疗效优于G1组(P<0.05);纤维化程度为S2~4组疗效优于S0~1组(P<0.05);肝组织HBcAg浆型+阴性分布组患者疗效优于核型+混合型分布组(P<0.05)。结论部分ALT轻度升高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有效,基线HBV DNA低载量、活跃的肝组织炎症水平、较重的肝纤维化水平以及肝组织HBcAg浆型分布或者阴性可能是干扰素治疗有效的预测指标。
唐奇远何清艾书玲苟继周敖飞健李知玉张斌白冰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炎乙型慢性干扰素Α
637例慢性HBV感染者自然史各期肝组织纤维化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自然史各期中肝组织纤维化演变规律。方法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描述的CHB自然史分期的血清学特征作为纳入标准,将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以及再活动期,统计和分析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LT水平、血清HBV DNA、肝组织炎症(G)的变化特点,以及各组肝组织纤维化(S)的演变规律。结果共637例患者,其中男性501例(78.6%),女性136例(21.4%)。免疫耐受期患者101例,免疫清除期患者248例,低(非)复制期患者119例,再活动期患者169例。各期患者的相应肝组织炎症分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肝组织炎症较为活跃(χ2=150.424,P<0.0001)。各期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亦有统计学差异,其纤维化程度呈渐次加重的趋势(χ2=141.682,P<0.0001)。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自然史表现为肝组织炎症反复活跃、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性加重的过程。
廖雪姣何清杨大国艾书玲唐奇远敖飞健白冰李知玉赵连三
关键词:自然史肝纤维化
637例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各期肝组织纤维化演变规律研究
<正>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各期中肝组织纤维化演变规律。方法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11年1月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所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
廖雪姣何清杨大国艾书玲唐奇远敖飞健白冰李知玉
文献传递
ALT<2倍ULN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非创性评分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构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评分模型。方法选择249例ALT〈2倍ULN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筛选出临床常规指标,经Spearman等级相关逐一分析各指标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联性,筛选其中6项指标(P〈0.05,r〉0.259),建立评分模型DMFibroS。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比值,得出分值并累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诊断能力并进行验证。结果纳入患者249例,其中建模组204例,验证组45例。分析6项指标(包括年龄、血小板计数、透明质酸、γ-谷氨酰转肽酶、HBV DNA、脾厚)诊断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波动在0.660~0.777。综合6项指标建立DMFibroS模型,拟将各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相对比值分别设定为1.0分、1.1分、1.5分,经计算AUC为0.835,6项指标总计6.7分为肝纤维化≥S2的最佳诊断点,此时敏感度为71.2%,特异度为82.8%。以45例患者进行验证,准确度为77.8%。结论 DMFibroS能准确判断ALT〈2倍ULN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此类患者行肝组织活检。
唐情容何清廖雪姣敖飞建唐奇远艾书玲赖长祥吕德良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脏病理
ALT<2倍ULN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非创性评分模型的建立
目的 构建诊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上限(ULN)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评分模型.方法 选择307例具备肝组织病理分期资料的ALT<2倍ULN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临床经验及参考相关文献筛出临床常规的...
唐情容何清廖雪姣敖飞建艾书玲唐奇远吕德良
门诊就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880例的资料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特点,为CHB防治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收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 8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抗HBV治疗中单用替比夫定患者最多,其次为单用干扰素及单用恩替卡韦。一半以上的患者治疗后HBV-DNA可低于正常值下限。结论: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案。
赖长祥何清唐奇远唐情容艾书玲廖雪姣白冰张斌李知玉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门诊调查流行病调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