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艳 作品数:10 被引量:4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热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热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及更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WANFANG Data),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热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由各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5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6篇RCT,共1 295例患者。结果显示:①热放化疗组在近期疗效(治疗结束时的完全缓解率、治疗结束后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方面均高于放化疗组、热放疗组及单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有效率方面高于放化疗组及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方面,热放化疗组1年无瘤生存率较放化疗组及热放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年及5年生存率,热放化疗组与放化疗组、单放疗组及热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热放化疗组与放化疗组及单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热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近期毒副反应(膀胱反应、直肠反应、干性皮炎),热放化疗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方面,热放化疗组较单放疗组和热放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能够耐受。远期毒副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热放化疗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热放化综合治疗宫颈癌有提高疗效的趋势,并不增加其远期毒副反应,今后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就其近期及远期疗效、近期及远期毒副反应方面进行研究。 马小萍 杨永秀 葛艳关键词:宫颈肿瘤 热疗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META分析 宫瘤清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宫瘤清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SCI、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并辅手工检索,收集宫瘤清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年4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联合用药组(宫瘤清联合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组)在子宫肌瘤体积减小情况、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恶心及潮热多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水平变化方面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瘤清联合米非司酮可以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可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但今后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就其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面进行研究。 马小萍 杨永秀 葛艳关键词: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META分析 新辅助化疗加腹腔镜手术治疗晚期阴道残端癌一例 被引量:1 2018年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较为罕见,约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1%~2%,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所有阴道肿瘤的90%[1]。阴道残端癌是指全子宫切除后发生于阴道残端的恶性肿瘤[2]。因“子宫脱垂、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后10年发生的阴道残端癌更为少见,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现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例晚期阴道残端癌报告如下。一般情况患者女,74岁,因“全子宫切除术后10年,阴道不规则出血1年余”,于2017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自诉10年前因“子宫脱垂、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色暗红;半年前出现阴道异常流液,量多,色淡黄,有臭味,且阴道出血较前加重。 袁倩倩 刘畅 葛艳 杨永秀关键词:阴道肿瘤 腹腔镜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新辅助化疗 女性盆腔良性囊性病变的分类及其超声表现 被引量:4 2019年 盆腔囊肿是女性常见病,且大多数是良性病变,发病较为缓慢,在各种类型的盆腔囊肿中卵巢起源的盆腔良性囊性病变发病率较高。较小的囊肿,一般无症状,也不影响月经及全身状况,大多是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当囊肿逐渐增大至中等大小时,患者自觉腹胀等不适或自己触及肿块。蒂长时肿块能自由活动。当囊肿很大占满盆腔时可产生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压迫膈肌时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妇检时于子宫旁可扪及囊性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好,与子宫关系不紧密。若囊肿很大,与周围器官有粘连,往往不易辨别肿瘤界限,也不易推动。腹腔内一般无腹水⑴。本文就盆腔良性囊肿的超声表现及介入治疗综述如下。 柴红霞 葛艳 杨永秀关键词:盆腔囊肿 超声诊断 介入治疗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菌群紊乱幼鼠结肠黏膜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混合抗生素诱导的菌群紊乱幼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雄性BALB/c幼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西药组,0.68 g·kg^(-1))及半夏泻心汤全方组、辛开组、苦降组、甘补组(9.1、3.19、1.82、4.1 g·kg^(-1)),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予混合抗生素灌胃诱导肠道菌群紊乱,14 d后西药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灌胃,全方组、辛开组、苦降组及甘补组分别予半夏泻心汤及不同配伍药组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共14 d。连续给药14 d后无菌采集粪便样本用于16S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并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1))诱导炎性反应,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组织形态,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肠黏膜巨噬细胞浸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幼鼠肠道微生物结构显著改变(P<0.01),结肠黏膜损伤明显,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及IL-10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组均能增加菌群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提高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等有益菌的比例(P<0.01);同时西药组、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组均能改善结肠黏膜损伤(P<0.05,P<0.01),增加巨噬细胞浸润(P<0.05,P<0.01),升高IL-6、IL-8、TNF-αmRNA表达水平(P<0.01);西药组、半夏泻心汤及苦降、甘补组升高IL-1βmRNA表达(P<0.01);西药组、半夏泻心汤及辛开、甘补组IL-10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及拆方组能调整抗生素暴露幼鼠肠道菌群,保护肠道菌群紊乱后结肠黏膜免疫� 戴丽蓉 陈启明 刘喜平 林延延 李侃 岳娟 葛艳 李沛清 朱中博 张金铎 施丽娟关键词:半夏泻心汤 肠道免疫 配伍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PFR)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妇147例,其中73例产后实施PFR(观察组),74例未实施PFR(对照组)。产后42d和10周,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情况,并对两组进行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产后42d,两组盆底功能情况相仿(P>0.05);产后10周,观察组尿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48%vs.16.22%)(P<0.05)。观察组情绪状态和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产后10周快肌阶段最大值、慢肌阶段平均值、耐力测试阶段平均值和总得分均较产后42d升高(P<0.01)。结论 PFR可改善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远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王奕翔 葛艳 葛艳 王丽娟 杨永秀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 水通道蛋白5过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AQP5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正常宫颈、2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5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QP5的表达,并对其表达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QP5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相对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16,P=0.000);其表达的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12%、23.18%和36.0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04,P=0.000);AQP5过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r=0.351,P=0.008),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无关。结论:增强的AQP5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恶性转化和宫颈癌发生有关,有望为宫颈癌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靶点和预后标记。 胡乐 杨永秀 葛艳关键词: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Twist2和E-cadher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Twist2与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ist2、E-cadherin在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宫颈鳞癌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wist2和E-cadherin在4组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63,P=0.000;χ2=43.169,P=0.000).宫颈鳞癌Twist2、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2与E-cadher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1,P=0.003).对照组、CIN组、宫颈鳞癌组间Twist2、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225,P=0.000;F=299.112,P=0.000).结论:Twist2、E-cadherin可能共同参与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恶性转化过程,联合检测Twist2与E-cadherin有助于判断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 葛艳 杨永秀 胡乐 刘畅 朱骏关键词:TWIST转录因子 钙黏着糖蛋白类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51例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估BRCA1/2基因突变状态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2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51例接受BRCA1/2基因检测的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结果分为BRCA1/2突变组(30例)和BRCA1/2正常组(2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影响BRCA1/2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BRCA1/2突变组与BRCA1/2正常组相比,发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恶性肿瘤家族史、治疗前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及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RCA1/2突变组与BRCA1/2正常组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RCA1/2基因突变不是卵巢癌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HR=0.752,95%CI:0.394~1.435,P=0.329)。结论:BRCA1/2基因突变是决定卵巢癌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因素,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但仍不能确定BRCA1/2基因突变是卵巢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葛艳 许飞雪 李虹维 高明霞关键词:卵巢肿瘤 基因 比例危险度模型 MACC1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恶性肿瘤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及生存,对于其发病机制及转移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结肠癌转移关联基因1 (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是2009年发现的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不仅诱导肿瘤的发生、转移,且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明显相关,这主要与MACC1调节HGF/c-Met信号通路有关。在未来,MACC1有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本篇结合国内外的文献,就MACC1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葛艳 张亚运 石占香 柴红霞关键词:肿瘤转移 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