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水利局科技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丘陵区
  • 7篇紫色丘陵
  • 7篇紫色丘陵区
  • 7篇耕地
  • 6篇土壤
  • 6篇坡耕地
  • 2篇氮磷
  • 2篇氮磷流失
  • 2篇氮磷流失特征
  • 2篇桑树
  • 2篇生物埂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2篇土壤结构
  • 2篇紫色土
  • 2篇稳定性分析
  • 2篇污染
  • 2篇林地
  • 2篇林地土壤
  • 2篇磷流失

机构

  • 15篇西南大学
  • 7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作者

  • 15篇蒋平
  • 13篇史东梅
  • 7篇胡雪琴
  • 4篇丁文斌
  • 4篇彭旭东
  • 2篇黄先智
  • 2篇李叶鑫
  • 2篇郭天雷
  • 1篇陈正发
  • 1篇刘益军
  • 1篇汪三树
  • 1篇刘志鹏
  • 1篇胡青
  • 1篇杜志洋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亚热带水土保...
  • 2篇水土保持应用...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坡改梯工程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讨
2015年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丘陵区实施坡改梯工程,不仅能改善山区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同时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为城乡建设用地提供补充耕地资源。坡改梯工程建设成基本农田的标准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四个方面;根据重庆市水土保持区位及自然环境特点,荒地采用"工程整地+水平梯田+土壤改良"模式,坡耕地(土层较厚型,土层较薄、石料丰富型和破碎化利用型)采用"水平梯田+植物护埂+水系配套"模式,废弃宅基地采用"工程整地+熟土覆盖+植物护埂"模式;不同水土保持分区下土地置换对象、资金筹措方式及置换标准差异明显。
郭宏忠于亚莉汪三树彭旭东蒋平史东梅
关键词:耕地占补平衡坡改梯工程城乡建设用地
紫色丘陵区不同经果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经果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为该地区发展经果林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已种植3年的柑橘林、枇杷林和已种植2年的龙眼林下撒播黑麦草和菊苣两种优质牧草,设柑橘+黑麦草(GH)、柑橘+菊苣(GJ)、柑橘纯林(GC)、枇杷+黑麦草(PH)、枇杷+菊苣(PJ)、枇杷纯林(PC)、龙眼+黑麦草(LH)、龙眼+菊苣(LJ)和龙眼纯林(LC)等处理,进行整地培肥;同时采用农地作对照处理(CK),测定各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等指标。【结果】经果林模式土壤砂粒(0.050-1.000 mm)和粗粉粒(0.001-0.050 mm)含量整体较高,分别为30.37%-65.29%和24.42%-57.44%;与纯林相比,柑橘、龙眼经果林模式土壤容重较低、土壤孔隙度较大;不同经果林模式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大于纯林模式,说明经果林模式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经果林模式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除枇杷经果林外其余模式下不同草种间土壤全氮的提高幅度差异不显著(P〉0.05);柑橘经果林模式对土壤速效磷的改良效果最佳,经果林模式土壤中速效钾含量的增幅排序为PJ〉GH〉LJ〉GJ〉GC〉PH〉LH〉CK〉PC〉LC。【结论】不同经果林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质地,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升土壤养分含量,柑橘和枇杷经果林模式土壤全磷的改善效果优于龙眼经果林模式,柑橘经果林模式对土壤速效磷的改良效果最佳。
胡雪琴蒋平丁文斌史东梅
关键词:经果林水土保持效应紫色丘陵区
实现担保物权非讼程序研究
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各类债权债务关系的发生既能激活经济亦能抑制经济。市场经济实践证明,有担保的债权比无担保的债权更能保障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担保物权的存在既能保障债权、激活经济,亦能促进交易、繁荣市场。然而高...
蒋平
关键词:非讼程序形式审查救济机制
文献传递
三峡库区不同生境下桑树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与持水性能被引量:3
2016年
为保证桑树在三峡库区困难立地条件下的正常生长,对该区砾石土、粗骨土、砾质土和扰动土4种生境土壤结构稳定性与持水性能进行诊断,并探讨了各种生境障碍因素的改良途径。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显著(p<0.05),土壤容重表现为粗骨土生境(1.30g/cm3)>砾石土生境(1.23g/cm3)>砾质土生境(1.12g/cm3)>扰动土生境(1.08g/cm3),砂粒含量为粗骨土生境>砾石土生境>砾质土生境>扰动土生境。(2)不同生境土壤抵御季节性干旱能力差异较大,总库容表现为砾石土生境(97.185mm)>砾质土生境(81.139mm)>扰动土生境(66.958mm)>粗骨土生境(47.353mm);而最大有效库容则为砾石土生境(54.140mm)>砾质土生境(47.552 mm)>粗骨土生境(36.399 mm)>扰动土生境(11.705mm),砾石土生境最好,扰动土最差。(3)不同生境土壤稳定性指数(ASI)表现为粗骨土生境(4.57)>砾石土生境(2.44)>砾质土生境(2.36)>扰动土生境(2.31),土壤稳定性与土壤砂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粉粒和粘粒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孔隙状况相关性不显著。(4)桑树在不同生境的土壤障碍因素差异明显,在粗骨土生境可通过土壤改良剂和菌根接种调整土壤透水性能,在扰动土生境可通过施加保水剂改善土壤有效库容,而在砾石土和砾质土生境可通过种植固氮植物、绿肥改善土壤养分条件。
于亚莉史东梅蒋平丁文斌
关键词:土壤结构稳定性持水性能桑树三峡库区
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泥沙及氮磷流失特征被引量:12
2015年
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研究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泥沙特征及面源污染物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2014年6-7月共观测到6次产生地表径流降雨事件,其降雨量在14.3~34.3mm之间,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产流量均以荒草地最大,其数值在25~35L之间;而产沙量均以顺坡耕作最大,其产沙模数在0.130~2.056g/m2,其次为横坡耕作。(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径流总氮浓度均以6月25日和6月30日较高且以横坡耕作最大,而总磷浓度在观测期间均以顺坡耕作最大,其浓度在2.51~5.90 mg/L之间;顺坡耕作平均总氮流失量比横坡耕作和横坡植物篱耕作分别高9.31%和94.49%,而平均总磷流失量分别为二者的2倍和3倍左右。(3)总氮次产污模数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且前期降雨会导致次产污模数迅速增加;降雨量为27.8mm(6月30日)时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总氮次产污模数达到最大值;总磷次产污模数与总氮相比较小,数值在0.03~0.51kg/km2之间,与降雨量关系不明显。
胡雪琴蒋平彭旭东史东梅
关键词:面源污染径流泥沙土地利用类型紫色丘陵区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对入渗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以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理化分析方法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和自然生草埂模式下的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对入渗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物埂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均表现为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埂,相比自然生草埂,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48.6%,45.8%,27.9%。生物埂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的团聚状况,增强了土壤结构稳定性;(2)不同生物埂土壤入渗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后均趋于一个稳定值。入渗初期(0-2min),不同生物埂入渗率最大,桑树埂的初始入渗率最大(1.91mm/min),分别是花椒埂、紫花苜蓿埂和自然生草埂的1.05,1.28,1.61倍;随着时间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入渗速率依然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变缓;30min之后,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入渗基本保持稳定,即达到了稳定入渗状态。且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平均入渗率变化趋势一致,依次为桑树埂〉花椒埂〉紫花苜蓿埂〉自然生草埂;(3)不同生物埂模式下土壤入渗性能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粒径〉0.25mm水稳性团聚体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郭天雷胡雪琴黄先智史东梅蒋平
关键词:生物埂土壤结构特征入渗坡耕地紫色丘陵区
不同土石比的工程堆积体边坡径流侵蚀过程被引量:50
2015年
工程堆积体可在短时期内极大程度地改变原地貌地形、土壤和植被条件,使其在降雨径流作用下将发生严重土壤侵蚀,因此是生产建设项目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貌单元。该文采用土工试验方法及野外实地放水冲刷法研究不同物质来源和土石比的工程堆积体边坡物理性质、侵蚀动力及径流侵蚀过程。结果表明:1)2种松散工程堆积体的物质组成和入渗性能均较原土差异明显,其中黄沙壤工程堆积体以≤0.25mm颗粒为主,其颗粒变异系数为原土的1.2-2.0倍,稳定入渗率为原土1.70-4.07倍;而紫色土堆积体级配良好,颗粒变异系数是其原土的2.2倍,稳定入渗率为原土的7.02-11.59倍。2)各种工程堆积体边坡侵蚀动力学参数随放水流量变大而增加,黄沙壤工程堆积体边坡径流流速在0.155-0.318 m/s之间变化,径流剪切力变化在27.632-57.154 N/m^2,土壤剥蚀率在0.337-77.071 g/(m2·s)之间;而紫色土工程堆积体边坡径流流速、剪切力和土壤剥蚀率分别在0.184-0.281 m/s,35.525-53.600 N/m^2和1.445-61.910 g/(m2·s)。3)土石混合质边坡在产流9 min内存在不同程度突变或波动,在相同条件下边坡累积产流量均表现为偏土质〉土石混合质,黄沙壤工程堆积体边坡累积产流量高于紫色土;而土石混合质边坡的产沙率呈连续性多峰多谷变化,边坡侵蚀沟壁土体崩塌脱落是造成产沙率波动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量预测和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选择提供基本参数和技术支持。
史东梅蒋光毅彭旭东汪三树李叶鑫蒋平
关键词:径流水动力学岩土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耕层适宜性诊断研究
我国紫色土旱地资源共有1889.1万 hm2,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占全国紫色土面积的51.28%。紫色土成土速率快、耕性和生产力高;但其也具有侵蚀性高、抗旱性差、土壤退化严重等特征。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作为四川省和重庆市农业...
蒋平
关键词:紫色丘陵区坡耕地耕层土壤
紫色土坡耕地不同生物埂的土壤稳定性分析
2015年
生物埂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具有重要防护作用。为研究紫花苜蓿、花椒和桑树对紫色土坡耕地生物埂土壤稳定性的作用,采用室内试验分析方法,测定了3种生物埂的土壤理化性质、土体抗剪强度及抗蚀性特征指标。结果表明:生物埂植被能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花椒和桑树生物埂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花椒生物埂有机质含量最高,3种生物埂砂砾(〉0.05 mm)和粉粒(0.002-0.05 mm)含量分别为37.44%-46.03%、42.11%-49.07%;花椒改善土壤结构稳定性效果最优,花椒生物埂以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湿筛团聚体含量)含量最高(69.97%)花椒生物埂土壤微团聚体结构稳定性最好,其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低、微团聚体分散率最小(37.01%)。此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坡耕地生产潜力充分发挥和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
胡雪琴蒋平史东梅
关键词:生物埂稳定性坡耕地紫色土
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模式被引量:5
2015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各种生产建设项目的弃土弃渣是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地貌单元,本文对重庆市各种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条件、修复原理和典型修复模式设计进行了研究。认为:1重庆市良好的光热和降雨条件为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了基本自然环境条件,较快的母岩风化速率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养分和种质资源。2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应坚持以近自然修复为目标,以乡土植被为主要建群物种,以渣顶和坡面为主要地貌单元,以堆放完成期为重点修复时期的基本原理。3设计了土质沟道弃渣场、石质坡面弃渣场和土石质河滩地弃渣场三种不同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可为重庆市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和部分参数。
蒋光毅汪三树郭宏忠蒋平史东梅
关键词:弃渣场生态修复模式水土保持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