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义建
- 作品数:25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恩泽医疗中心(集团)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对老年结肠癌患者组织PTEN及P13K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老年结肠癌患者组织抑癌基因PTEN及P13K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结肠癌老年患者6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n=27)采用单纯FOLFOX4方案化疗,研究组(n=35)在FOLFOX4化疗方案基础上给予西妥昔单抗治疗,疗程均为4个周期,对比2组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免疫组化测定病理组织PTEN及P13K表达状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51.4%)与对照组有效率(44.4%),研究组疾病控制率(80.0%)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62.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98,P=0.585;χ2=2.223,P=0.136)。在组织PTEN及P13K表达上,研究组治疗后PTEN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vs.59.26%,P〈0.05),治疗后P13K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7.14%vs.62.96%,P〈0.05)。结论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老年结肠癌能提高组织PTEN表达,降低P13K表达,效果显著。
- 虞义建虞玲燕王双珠
-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FOLFOX4老年结肠癌PTENP13K
-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胰腺患者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累及胰腺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台州医院的4例MM累及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53~64岁,3例IgG/λ型,1例IgG/κ型;DS分期IA期2例、IIIA期2例;ISS分期II期2例、III期2例;累及胰腺距离MM确诊时间为16.3~92.2个月,4例初诊时均无髓外受累(EMD),但累及胰腺前或时均存在其他部位的EMD。累及胰腺时3例存在乏力、眼黄、腰酸;3例血淀粉酶升高,2例胆红素升高,2例CA199升高。4例均累及胰头、2例同时累及胰尾、1例还累及胰体;胰腺病灶在经腹B超下易漏诊,CT平扫呈稍低密度,增强后多轻度强化,PET/CT中病灶标准摄取值(SUV)升高。2例骨髓和EMD(胸腹水、胰腺)中的CD56表达均明显下调。确诊后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或者蒽环类/铂类药物化疗,获得了短期的疗效,胰腺累及确诊后总生存仅1.7~7.8个月,其中3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MM继发胰腺累及极为罕见,可在MM的不同阶段出现,常伴随或者晚于其他部位的EMD出现,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疾病终末期,CD56表达下调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新型药物的联合治疗或可改善疗效。
- 应双伟虞义建张杰沈健杨艳朱夏吟邵燕萍郭群依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胰腺
- 子宫绒毛叶状水泡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一例被引量:2
- 2006年
- 吴影蔡菊芳张国峰翁寿向虞义建
- 关键词:盆腔肿块超声检查
- 舍雷肽酶肠溶片对慢性鼻窦炎疾病肿胀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舍雷肽酶肠溶片治疗慢性鼻窦炎疾病肿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7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收集时间为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按照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7例),分别给予克拉霉素治疗和克拉霉素联合舍雷肽酶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判定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与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50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评分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评分均出现显著的下降(P<0.05),且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舍雷肽酶肠溶片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肿胀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郑晶琼虞义建潘兆虎
-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肿胀安全性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学分析
- 2014年
-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3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6 ~63岁,平均年龄35岁,多为成年人.13例患者共有15处病变,镜下见组织细胞样瘤细胞弥漫分布,可见核沟,背景内有数量不等嗜酸性粒细胞及其他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S-100、CD1a、朗格汉斯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凝集素.治疗后随访6~101个月,均健在.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 王秋鹏虞义建王教辰翁寿向甘梅富
-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朗格汉斯细胞
- 54例鼻部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 笔者分析54例经病理证实鼻部淋巴瘤的临床及鼻内镜表现,探讨其临床特征,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
- 吴娇娇朱洪源谢静静虞义建吴国民
- 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患者组织P53及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患者组织中P53及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7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28例口服吉非替尼,研究组39例在吉非替尼基础上加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免疫组化法测定治疗前后组织Ki-67及P53蛋白水平,同时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研究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P53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Ki-67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T、CD4^+T低于对照组,CD8^+T、CD4^+T/CD8^+T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患者组织降低Ki-67及提高P53蛋白表达的效果显著。
- 虞义建甘梅富
- 关键词:黄芪多糖注射液吉非替尼肺癌KI-67P53
-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治疗食管重复囊肿策略和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食管重复囊肿(EDC)的策略和并发症。方法收集浙江省台州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STER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EDC的11例住院患者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CT表现、内镜下表现、术后疗效、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学表现等。结果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年龄为13~67岁,平均年龄为(43.0±18.2)岁。1例表现为进食哽噎感,1例嗳气,4例上腹部胀痛,余5例无特异性症状。11例患者胃镜下病灶均表现为食管腔内半球形或丘状、表面光滑的黏膜下肿物,触之质地较软;超声内镜下均表现为位于食管固有肌层、边界清楚的低回声团块。CT检查示9例患者有纵隔内类圆形、低密度囊性肿物,其中7例轻度强化,囊肿最大径为1.5~4.4 cm,平均最大径为(2.8±0.8)cm,多数(7例)患者病灶最大径为2~3 cm;另2例患者CT检查仅表现为食管壁略增厚。5例EDC发生于食管下段水平纵隔内。11例患者均行STER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其中6例单纯行STER完整切除囊肿,5例行STER+残余囊壁氩气刀烧灼术。术后病理检查示6例为先天性食管囊肿,5例为食管壁内支气管源性囊肿。1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42个月(12~86个月)。1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现病灶局部复发、恶变、转移;1例复发,再次行STER+残余囊壁氩气刀烧灼术治愈。11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食管瘘、纵隔感染、死亡等并发症。结论STER治疗EDC微创、安全、有效,可作为EDC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彭金榜何必立叶丽萍毛鑫礼虞义建杨威王俊张玉
- 关键词:先天性食管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腔内超声检查
- 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干预措施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通过调查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成立感染控制小组,对浙江省台州医院耳鼻咽喉科2015年1~11月收治的63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耳鼻咽喉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06%;感染发生部位以手术切口为主,为63人,其次为术腔42人、下呼吸道感染16人、上呼吸道感染10人;检出病原菌中,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患者〉60岁、使用免疫抑制剂、≥两种并发症、住院时间〉50天、伴皮肤或黏膜溃烂时,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存在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医院管理者应加强监督,加强侵入性操作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护服务。
- 郑晶琼虞义建李小燕虞玲燕
- 关键词:耳鼻咽喉科医院感染
- 儿童鼻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误诊为钙化上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是横纹肌肉瘤(RMS)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起源自未分化的中胚层组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常累及头颈部及泌尿生殖道,发生于鼻旁部位十分罕见[1]。我科于2019年收治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现报道如下,以期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1病历摘要患儿男,3岁,因发现“右侧鼻旁肿块1个月”入院。患儿1个月前在家中被家长无意中发现右侧鼻旁肿块,约黄豆大小,表面光滑,无破溃出血,无疼痛不适等,且肿块逐渐增大,现长至蚕豆大小,性质同前,遂就诊于我院。
- 杨天明郑立荣肖林黎胜苗虞义建
- 关键词:儿童鼻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