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超声骨刀和传统球钻在onlay植骨、上颌窦提升、骨劈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超声骨刀在种植手术中的优越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对需要进行植骨手术的78例患者,分别使用超声骨刀和传统球钻在Onlay植骨、上颌窦提升、骨劈开等手术中进行切骨操作;超声骨刀组42例,传统球钻组38例。分别于术后6 h、24 h、3 d进行复查,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术后疼痛水平,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将数据进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超声骨刀组与传统球钻组术后6 h VAS均值分别为3.98±2.16、4.79±1.95,24 h VAS均值分别为2.35±1.86、3.21±1.76,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3 d VAS均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传统球钻相比,采用超声骨刀进行种植植骨手术可以降低植骨术后短期疼痛发生率。
目的 :评价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platelet rich fibrin,I-PRF)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促进成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于江苏省常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上颌后部磨牙或前磨牙单颗缺失可用骨高度3~5 mm,需进行上颌窦外提升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A组窦底填塞Bio-oss骨粉,B组窦底填塞Bio-oss骨粉+I-PRF混合物。拍摄锥形束CT(CBCT),于术前测量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测量新生骨高度(new formed bone height,NFBH),并于术后4个月进行二期手术,术后6个月修复时测量ISQ值,比较2组成骨效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裂开等。CBCT检查显示,术前、术后12个月2组间R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A组RBH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4个月,A组ISQ值显著高于B组(P<0.05),而术后6个月2组ISQ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RF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增强成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