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子鸣

作品数:26 被引量:290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5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避雷
  • 10篇避雷器
  • 7篇绝缘
  • 5篇并联
  • 5篇电线路
  • 4篇电压
  • 4篇输电
  • 4篇输电线
  • 4篇输电线路
  • 4篇绝缘子
  • 4篇可控避雷器
  • 4篇复合绝缘
  • 4篇并联间隙
  • 3篇配电
  • 3篇线路避雷器
  • 3篇雷击
  • 3篇工频电压
  • 3篇供电
  • 3篇过电压
  • 3篇防雷

机构

  • 26篇国家电网公司
  • 4篇广东电网公司
  • 3篇中国电力科学...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廊坊供电公司
  • 1篇北京电力公司
  • 1篇北京市电力公...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国网北京市电...
  • 1篇平高东芝(廊...

作者

  • 26篇贺子鸣
  • 10篇陈维江
  • 7篇颜湘莲
  • 7篇张翠霞
  • 7篇沈海滨
  • 6篇张搏宇
  • 6篇殷禹
  • 6篇陈秀娟
  • 5篇葛栋
  • 4篇尹创荣
  • 4篇王献丽
  • 4篇吕雪斌
  • 4篇王伟然
  • 4篇陈锡阳
  • 4篇杨挺
  • 3篇李志兵
  • 2篇李国富
  • 2篇苏宁
  • 2篇王承玉
  • 2篇王颂虞

传媒

  • 7篇高电压技术
  • 5篇电瓷避雷器
  • 3篇电网技术
  • 2篇高压电器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中国电力
  • 1篇华东电力
  • 1篇电力建设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用光谱诊断法测量长间隙空气电弧温度被引量:15
2011年
电弧温度是表征长间隙空气电弧物理特性的重要参量。采用光谱诊断法测量长间隙空气电弧温度,为分析输电线路潜供电弧的自熄特性提供了依据。基于空气电弧等离子体辐射的光谱诊断原理,由附加光学预处理装置的高速图像采集系统来拍摄电弧图像,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阿贝尔(Abel)变换和光谱相对强度比色法,计算得到电弧等离子体的温度分布。研制了长间隙空气电弧温度的测量系统,对小电流电弧温度特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光谱诊断测温法能有效测量长间隙空气电弧等离子体的温度分布,为研究潜供电弧的自熄机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颜湘莲陈维江贺子鸣王承玉武建文王景
关键词:等离子体辐射光谱诊断阿贝尔变换
可控避雷器中晶闸管阀电压和电流上升率仿真分析、试验检测及限制措施被引量:10
2012年
晶闸管器件的断态(开断状态)电压上升率du/dt和通态(导通状态)电流上升率di/dt是决定可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CMOA)晶闸管阀工作安全性的关键参数。以长治—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背景,对晶闸管阀中晶闸管器件需要承受的最大du/dt和di/dt进行了仿真计算,提出了技术要求,并给出了限值要求,即du/dt和di/dt均不允许超过其临界值du/dtcrit和di/dtcrit。根据实际使用条件对所选晶闸管器件的du/dtcrit和di/dtcrit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和技术要求对比表明:2.0~3.0英寸晶闸管du/dtcrit不小于45kV/μs,大于技术要求28.3kV/μs,无需限制措施;di/dtcrit为865~910A/μs,远小于技术要求87kA/μs,须采取适当的限制措施。研究表明,采用3~5mH的限流电抗器可以将di/dt限制在容许范围内,且限流电抗器对CMOA限制系统操作过电压的效果影响不大,可以采用限流电抗器限制晶闸管器件的di/dt。
陈秀娟陈维江沈海滨贺子鸣李国富葛栋
关键词:晶闸管阀电流上升率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潜供电弧仿真被引量:31
2010年
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引起的潜供电弧的随机性较强,为弥补模拟试验的不足,数字建模和仿真已成为研究潜供电弧的重要工具。鉴于此,提出了一种计算潜供电弧自熄特性的仿真模型,以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例,计算了电弧的运动特性、电弧电流波形,得到了潜供电弧自熄时间,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提出的潜供电弧仿真模型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陈维江颜湘莲贺子鸣李志兵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线路潜供电弧仿真模型
特高压避雷器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研究
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是避雷器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关系着避雷器的额定电压等基本参数的选择及避雷器长期安全可靠性.本文结合现有试验条件和标准规定,研究了特高压避雷器用电阻片工频电压极限耐受时间特性试验方法,并选取四种电阻片...
吕雪斌张搏宇贺子鸣张翠霞殷禹时卫东
关键词:电阻片工频电压
文献传递
多柱芯体并联结构避雷器暂态热特性计算方法被引量:14
2012年
多柱芯体并联结构避雷器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和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暂态热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运行可靠性,应通过合理设计确保其暂态热稳定性。对多柱芯体并联结构避雷器暂态热特性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暂态温升的计算方法,计算了避雷器散热过程的初始条件。根据避雷器散热过程的温度场方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多柱芯体并联结构避雷器散热特性三维计算模型。设计了避雷器比例单元,进行了暂态温升计算分析和试验,采用2ms方波电流试验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给芯体注入较大的能量以模拟系统中避雷器芯体的暂态温升过程,测量了每次试验芯体产生的温升。设计了4柱芯体并联结构的避雷器试品,进行了避雷器散热特性计算和试验。试验中,采用工频电流法对避雷器试品进行加热,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避雷器散热过程中的电阻片温度变化。计算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暂态温升的计算结果较实测温升高,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均<5%,暂态温升计算方法是有效的。散热特性的计算结果较试验结果偏严,误差<5%,验证了采用多柱芯体并联结构避雷器散热特性计算方法计算避雷器的自然散热特性的有效性。
贺子鸣陈维江陈秀娟张搏宇颜湘莲
关键词:避雷器光纤光栅传感器
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及转供电技术措施研究被引量:26
2021年
1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对配网安全运行及故障处理具有重要作用。以输电线路电缆化率为研究对象,利用ATP-EMTP建立10 kV配电网接地方式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电缆化率及接地方式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气特性,并据此划分了不同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详细比较了不同接地方式转供电的特点,给出建议的合环方式及保护配置,得到了如下结论:第一,当σ<10%时,采用不接地方式;10%≤σ<50%时,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50%≤σ≤80%,采用10Ω小电阻接地方式;σ> 80%时,采用5Ω小电阻接地方式;第二,对于小电阻和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转供电技术中的合环操作建议采用直接合环方式,同时在合环开关处配置保护,及时跳开合环开关隔离故障,必要时可闭锁相关保护设备并发出告警信息,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杨磊汪佛池赵涛贺子鸣沈海滨刘云鹏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方式
可控避雷器晶闸管阀串联均压方法被引量:9
2012年
可控避雷器晶闸管阀主要由反并联晶闸管对串联而成,为保证各个晶闸管承受电压的一致性,必须采取适当的均压措施。根据晶闸管阀串联均压的技术要求,利用电力电子系统设计程序,对传统RC均压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得出RC均压方法可能严重破坏可控避雷器的静态电位分布,不适用于晶闸管阀。提出采用晶闸管与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一对一并联的均压方法,利用金属氧化物电阻片良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限制晶闸管的过电压,并对电阻片的均压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合理选择电阻片的串、并联数和尺寸参数,可以将串联晶闸管的开通过冲电压均限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陈秀娟陈维江沈海滨李国富贺子鸣
关键词:可控避雷器
可控避雷器冲击残压试验方法
可控避雷器作为一种深度降低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操作过电压的新型设备,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现有常规残压试验方法无法检验可控避雷器的限压效果,有必要对可控避雷器残压试验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结合可控避雷器的动作特性...
贺子鸣陈秀娟颜湘莲沈海滨高飞陈维江
关键词:可控避雷器操作过电压
文献传递
线路避雷器工频续流特性探讨被引量:6
2015年
研究了线路避雷器工频续流试验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工频续流试验的理论背景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指出国内典型设计的避雷器能够可靠遮断工频续流;同时,讨论了研制小型化线路避雷器应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如确定合理的本体外绝缘耐水平、合理模拟污秽条件、考虑间隙支撑件对工频续流遮断特性的影响以及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安全性等。
张搏宇吕雪斌贺子鸣苏宁张彦杰
关键词:线路避雷器爬电距离额定电压小型化
110kV输电线路并联间隙的电气性能试验被引量:15
2011年
介绍了东莞地区110 kV输电线路并联间隙装置的电气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试验内容包括复合绝缘子安装并联间隙后的电晕特性和无线电干扰特性,绝缘子串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和雷电冲击伏秒特性的对比试验,不同长度复合绝缘子安装并联间隙后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和雷电冲击伏秒特性试验,工频大电流燃弧特性试验,大电流通流能力试验。通过这些电气性能试验,验证了该110 kV输电线路并联间隙满足运行要求。
葛栋沈海滨贺子鸣张翠霞王献丽陈锡阳尹创荣王伟然杨挺
关键词:110KV输电线路并联间隙电气性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