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素芳

作品数:14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胃癌
  • 4篇疗效
  • 3篇蛋白
  • 3篇黏膜
  • 3篇胃黏膜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十二指肠
  • 2篇疗效分析
  • 2篇慢性
  • 2篇溃疡
  • 2篇癌变
  • 2篇白质
  • 2篇出血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技...
  • 1篇电泳
  • 1篇电泳图谱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机构

  • 14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广州迈景基因...

作者

  • 14篇赵素芳
  • 8篇舒晴
  • 7篇刘俊
  • 6篇刘新民
  • 5篇谭永港
  • 3篇李花林
  • 2篇詹建生
  • 2篇刘秀鹏
  • 2篇郭海建
  • 1篇吕静
  • 1篇焦璐
  • 1篇胡晶晶

传媒

  • 3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下综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65例疗效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综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共65例经内镜综合治疗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止血成功57例,初次治疗成功率为87.6%。再出血8例,再次内镜下止血4例成功,4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5.3%。结论内镜下综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该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舒晴李花林赵素芳吕静刘新民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内镜综合治疗
十二指肠降部溃疡31例胃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部溃疡主要临床表现、胃镜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诊断为十二指肠降部溃疡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胃镜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十二指肠降部溃疡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及黑粪多见[分别为74%(23/31)和32%(10/31)]。胃镜以十二指肠降部上段(90%,28/31)为好发部位。经不同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均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率88%(22/25)。结论十二指肠降部溃疡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胃镜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于十二指肠降部溃疡有活动性出血的病例要给予积极处理。
舒晴李花林赵素芳刘俊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病因胃镜诊断
以慢性腹泻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误诊1例分析
2008年
舒晴赵素芳刘新民
关键词:误诊
口腔HP清除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疗效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口腔幽门螺杆菌清除对HP阳性患者的口腔HP阳性率、胃HP根除率、用药安全性和胃HP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同时具有口腔和胃HP感染阳性的216例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均为10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序贯疗法联合口腔洁治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性和治疗后1个月的口腔HP阳性率和胃HP根除率;随访1年,比较6个月、1年的口腔HP阳性率和胃HP复发率。结果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组的口腔HP阳性率为3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3%(P=0.000),而研究组的胃HP根除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P=0.000);在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的口腔HP阳性率和胃HP复发率分别为41.67%和13.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7%和34.26%(P=0.000,0.001);在治疗后1年,研究组的口腔HP阳性率和胃HP复发率分别为49.07%和2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41%和45.37%(P=0.000,0.003);对照组治疗后1年的口腔HP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后6个月(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腔是HP感染的重要场所,口腔HP清除可以通过避免交叉感染从而降低胃HP清除率以及复发率。
赵素芳刘俊舒晴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胃癌患者伊立替康耐药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2019年
目的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明确胃癌患者产生伊立替康耐药前后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取胃癌患者用药前后的穿刺组织,进行RNA-seq,测序的覆盖度100×;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一些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胃癌患者耐药前后的组织转录水平分别有22 003和21 127个表达基因,其中有541个差异基因达到显著性水平;GO和KEGG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26条生物通路;这些通路与PI3K-Akt信号通路、胃酸分泌、黏附连接、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细胞周期和胆汁分泌相关;最终筛选得到的与胃癌产生伊立替康耐药密切相关的基因包括ABCA3、ADAMTS15、ALMS1、BCL2L11、C1QTNF6、CAPN9、COL12A1、COL5A3、COL7A1、IRF4、KRAS、MPP6、PCDHA1、PIK3CA、POU2AF1和USP13等。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胃癌患者耐药前后的转录本信息,获得了与胃癌患者产生伊立替康耐药密切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为胃癌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赵素芳李冬兵孙大勇
关键词:胃癌转录组测序耐药差异表达基因
FOXJ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FOXJ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进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8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J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FOXJ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J1表达阳性率(48.84%)低于癌旁组织(94.1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T3+T4)、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患者FOXJ1表达阳性率降低(P<0.05);FOXJ1表达阴性患者3年后病死率明显高于阳性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FOXJ1表达水平降低,TNM分期越高、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患者FOXJ1表达水平更低,FOXJ1表达阴阳性患者3年病死率高于阳性患者。
刘秀鹏赵素芳胡晶晶谭永港刘俊
关键词:胃癌病理学特征预后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的影响
2018年
目的利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为研究模型,探究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结肠肿瘤细胞HCT116周期的影响,明确GABABR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使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为模型,构建针对GABABR的sh RNA,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刺激条件下HCT116细胞周期分布,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结果 GABABR可调控HCT116细胞的增殖。GABABR激动剂巴氯芬将HCT116细胞滞留在G1期,GSK-3β激动剂wort能逆转巴氯芬对结肠癌的该作用;GSK-3β抑制剂SB216763处理后,HCT116细胞增殖得到抑制,而NF-κB激动剂PMA可以阻断此作用;NF-κB激动剂PDTC能够回救敲低GABABR所引起的HCT116细胞增殖抑制,Akt抑制剂MK-2206 2HCl能逆转巴氯芬、SB216763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GABABR/GSK-3β/NF-κB信号通路可以调控结肠癌细胞增殖,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将HCT116细胞滞留在G1期。GABABR/GSK-3β/NF-κB信号通路可以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的潜在药物靶点之一。
舒晴郭海建刘秀鹏赵素芳刘俊
关键词:结肠肿瘤
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早期间断短时血滤(IS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5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血滤组(HF组)30例进行ISVVH治疗,非血滤组(NHF组)20例未接受ISVV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腹痛消失、腹胀缓解时间、APACHEⅡ评分以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HF组患者的腹痛消失、腹胀缓解时问明显缩短(P<0.05),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5),促炎细胞因子较入院时和NHF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SAP早期行ISVVH治疗可清除体内过多的促炎细胞因子,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疗效。
赵素芳刘俊谭永港刘新民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滤过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和消化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外科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ESD的793例消化道病变患者的完整资料,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迟发性出血组(n=67)和非出血组(n=726)、穿孔组(n=47)和未穿孔组(n =746)以及消化道狭窄组(n=38)和非狭窄组(n=755),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临床基础资料、病变相关资料、手术相关资料等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在行ESD的患者中,迟发性出血、穿孔和消化道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8.45%、5.93%和4.79%.单因素分析显示: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胃窦发生病变、病变直径≥5 mm以及病变分次切除;术后穿孔的危险因素为病变直径≥5 mm以及手术时间≥90 min;消化道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食管发生病变、病变直径≥5 mm以及病变深度至固有肌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排序为胃窦发生病变>病变分次切除>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病变直径(≥5 mm);穿孔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排序为手术时间(≥90 mm)>病变直径(≥5 mm);消化道狭窄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排序为食管发生病变>病变直径(≥5 mm)>病变深度至固有肌层.结论 行ESD的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胃窦病变以及分次切除病变的应注意迟发性出血,手术时间较长易发生术后穿孔,而对于食管病变和病变较深的患者尤其应该注意消化道狭窄.
赵素芳刘俊舒晴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胃黏膜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
2010年
目的:对胃癌与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双向电泳(2-DE)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总蛋白质,并通过优化的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在胃癌组织中点检测共有蛋白质点1 137个,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点检测共有蛋白质点1 096个,发现两者间共有104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40个点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21个点仅在萎缩性胃炎中表达,33个点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47个点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结论:通过优化的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对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蛋白质组进行研究,获得了胃癌蛋白质组与萎缩性胃炎组的差异蛋白质点,为进一步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做差异蛋白质鉴定奠定了基础。
詹建生谭永港赵素芳刘新民
关键词:胃癌双向电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