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邸道生

作品数:10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林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人工林
  • 4篇生物量
  • 4篇物量
  • 3篇生产力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福建柏
  • 3篇产力
  • 2篇土壤
  • 2篇密度管理
  • 2篇肥力
  • 1篇驯化
  • 1篇驯化栽培
  • 1篇驯化栽培试验
  • 1篇栽培
  • 1篇栽培试验
  • 1篇生态
  • 1篇天然林
  • 1篇土壤肥力
  • 1篇土壤肥力变化
  • 1篇土壤理化

机构

  • 10篇福建林学院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10篇邸道生
  • 10篇张春能
  • 5篇陈作智
  • 2篇杨玉盛
  • 2篇刘爱琴

传媒

  • 3篇林业科技通讯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3
  • 4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立在树冠竞争因子上的建柏人工林密度管理
1990年
本文根据含树冠竞争因子和树干体积的福建柏的单木模型,模拟出树冠充分郁闭时的模式林分。并根据单木冠幅、冠长和树高之间相互关系的回归方程,探讨福建柏人工林密度管理的若干问题。
廖涵宗邸道生张春能陈作智
关键词:福建柏人工林林分密度
福建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被引量:12
1995年
以双重抽样法和“相对变比生长”模型(y=axbecx)、“树形管道”模型(y=axbLc)测定4个福建柏人工林的生物量。结果表明:24年生福建柏人工林密林分(Ⅱ类立地,2700株/hm2)和26年生稀林分(Ⅰ类立地,1216株/hm2)的生物量,前者为178.240t/hm2(乔木层占99.6%),后者为155.204t/hm2(乔木层占99.6%);前者年平均净生产量为7.628t/(hm2·a),后者为6.075t/(hm2·a);乔木层干物质的密度,前者为13.9t/(hm2·m),后者为11.5t/(hm2·m)。树体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大小顺序为:树干>根>枝>树皮>叶。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威布尔分布均是正偏的。由于分布均是从小径阶开始,所以正偏即是朝偏向小径阶分布。密林分起始径阶小,稀林分的起始径阶大且前者正偏程度比后者来得大.表明数量与质量是二律背反逻辑。林木生物量的年间生产量和年平均生产量于24~26年生时相交,其年间生产量最大值出现于15~18年生。
廖涵宗张春能邸道生陈作智
关键词:福建柏生物量
米槠人工林生产量的研究被引量:10
1991年
本文以双重抽样和相对变比生长模型(y=ax^be^(cx))测定米槠人工林在疏开状态下的生产量。10年生米槠林分生物量为72.317t·ha^(-1),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为71.404、0.305和0.606t·ha^(-1),乔木层占98.74%;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树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26.410、24.170、7.413和13.411t·ha^(-1),树冠生物重占44.23%,产生较大的倾斜分配。林分叶面积指数为5.478m^2/m^2,林木现存单株生物量达到166.45±62.55kg。林分生长质量好,Ⅰ级木生物量占47.77%。
廖涵宗张春能邸道生陈作智
关键词:人工林生物量
闽粤栲人工林驯化栽培试验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本文对闽粤栲驯化栽培环节中的采种、育苗、造林和抚育管理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并用分层切割法测定样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用壕沟法测定地下部分根系的生物量。结果表明:10年生林分生物量为76.416t/ha,其中乔木层为76.061t/ha;净生产量为7.642t/ha·a(乔木层7.606t/ha·a),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3.938,1.372,0.705和1.591t/ha·a。解析木数据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速生期分别出现在7—22年间、4—14年间和从第11年开始,该林分尚属生长旺盛期。
张春能廖涵宗邸道生陈作智袁宗簧
关键词:闽粤栲栽培生态系统生产力驯化
青钩栲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被引量:18
1992年
青钩栲(Castanopsis kawakamii Hayata)是福建中亚热带区域性代表种。在我国除三明市莘口格氏栲天然林保护区有成片的青钩栲优势种群以外,其区域性分布仅呈零星少量。为了繁衍珍贵树种资源,推广多树种造林,莘口教学林场自60年代以来,人工成片驯化栽培珍贵树种达45个,计400ha之多。其中青钩栲人工林23年生蓄积量高达163m^3/ha,最大单株材积为0.922m^3(胸径42cm,树高18m)。是一个很成功的造林树种。研究青钩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对制定合理的营林技术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廖涵宗邸道生张春能
关键词:青钩栲生产力生物量人工林生态
人工阔叶林取代格氏栲天然林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3
1993年
于1990年在福建三明市小湖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对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试验研究,采用标准地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多层次的格氏栲天然林林地自肥能力较强,具有良好自动调节及抗逆性能。格氏栲和楠木纯人工林,林分结构单一,凋落物层和表土层变薄,土壤结构性能变差(其中楠木林更为明显),土壤营养元素贮量锐减,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栽植23年后的格氏栲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仍远低于天然林。说明天然林受干扰后需要很长时间土壤肥力才能得以恢复。
杨玉盛李振问刘爱琴张春能邸道生
关键词:天然林土壤肥力阔叶林
樟树、楠木人工林密度管理被引量:9
1989年
本文根据Seymour的以树冠投影面积和树高预测单木胸径的回归方程,分别对357株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378株楠木(PhoebeBounei)优势木和亚优势木样木数据进行拟合,进而导出树冠充分郁闭时,樟树高在7-17,楠木高在5-15M范围内林分断面积—每公项株数相对密度,并根据树冠竞争因子探讨林分密度管理。
廖涵宗邸道生张春能袁宗黄
关键词:楠木人工林
福建柏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6
1992年
分析比较了23年生福建柏与毗邻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福建柏林地比杉木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强,土壤孔隙和水分性能良好,土壤营养贮量较为丰富且供应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的作用。并认为采用福建柏与杉木轮栽或混交方式造林,可改变地力下降状况。
杨玉盛李振向刘爱琴邸道生张春能
关键词:福建柏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肥力
红豆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被引量:5
1992年
采用测定植株全部生物量的方法对红豆树人工林的生产力进行研究。用分层切割法测定10株样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壕沟法测定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用“相对变比生长”模型估得23年生红豆树林分生物量为121.488吨/公顷,其中乔木层为118.612吨/公顷;平均净生物量为5.282吨/公顷·年,乔木层为5.157吨/公顷·年;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59.923、25.020、4.623和29.046吨/公顷。林分叶面积指数为5.68,叶的净同化率为303.13±30.46克/米~2·年。第23年生时树干年均净生产量与年间生产量曲线尚未相交,该林分仍属生产性生态系统。
廖涵宗邸道生张春能
关键词: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红豆树
木荚红豆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0
1991年
本文用分层切割法测定了样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用壕沟法测定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用“相对变比生长”模型估得22年生木荚红豆树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22年生林分生物量为165.165t/ha,其中乔木层为161.571 t/ha;平均净生产量为8.933 t/(ha·a)(乔木层7.344 t/(ha·a)),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83.572、40.039、15.526和24.474 t/ha。用Logistic生长方程拟合各解析木数据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速生期分别出现在9~12,9~14和15~17年生左右。该林分尚属生长旺盛期。
邸道生廖涵宗张春能陈作智
关键词:生态系统人工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