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倩
-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肠道c-kit基因的表达
- 目的通过观察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模型大鼠的胃、小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的分布,探讨c-kit基因在...
- 郑倩
- 关键词:便秘C-KIT基因RT-PCR
- 文献传递
- 便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2年
- 便秘是一种病理改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步增加,约1/3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美国大学胃肠病学便秘小组定义便秘为“不满意的排便,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两者兼而有之。便秘的原因很多:胃肠动力的缺乏;肠道所受刺激不足;摄入过少,或者其中的粗纤维和水分不足;肠黏膜的敏感性降低,不能适时地引起排便反射;精神神经因素;肠道内容物前进受阻等。
- 郑倩徐华
- 关键词:便秘模型药物
- 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Cajal间质细胞与慢传输型便秘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观察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模型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的分布特点与含量改变,全面评估ICC在ST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便秘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含复方苯乙哌啶的混悬液和生理盐水,每5 d记录1次大鼠大便粒数、大便干质量及大鼠体质量。饲养90 d后停药1周,测定胃肠道传输功能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ICC的特异性标志物c-kit+细胞在胃窦、小肠、结肠的分布情况与含量变化。结果便秘组日均粪便粒数少于对照组(P<0.01),平均每粒粪便质量大于对照组(P<0.05);便秘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便秘组胃窦部位c-kit+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c-kit+细胞在便秘组大鼠小肠、结肠的数目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TC模型中,胃窦ICC变化不明显,小肠ICC数量有减少趋势,可能对STC有一定影响,结肠部位ICC数量明显减少,可能是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 张旭徐华毕淑英任力郑倩
-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CAJAL间质细胞胃肠动力免疫组化
- 多巴胺D2受体与慢传输便秘大鼠结肠动力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rd2)在便秘大鼠结肠组织表达情况。[方法]: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予复方苯乙哌啶混悬液鼠灌胃,对照组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通过比较2组大鼠日均大便粒数、大便干质量及测定黑便排出时间,判断造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结肠组织Drd2的表达。[结果]:2组大鼠日均粪便粒数、日均粪便质量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建立成功。实验组Drd2在结肠组织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d2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表达升高,提示Drd2可能与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结肠动力有关。
- 张晓媛徐华毕淑英郑倩张旭
-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多巴胺D2受体结肠
-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肠黏膜5-羟色胺3受体的表达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 T)3受体在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胃肠黏膜的表达,探讨其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发病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予以复方苯乙哌啶混悬液[8 mg/(kg·d)]灌胃建立慢传输便秘模型,对照组予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5d记录1次大便粒数、大便干质量及大鼠体质量.饲养90 d后停药1 wk,判断模型是否成功.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RTPCR)检测5-HT3受体在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胃、小肠及结肠的表达.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日均粪便粒数、平均每粒粪便质量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可判断造模成功.RT-PCR能特异性扩增5-HT3受体,5-HT3受体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小肠、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0.744±0.065,P<0.05;0.294±0.044,P<0.001;0.16±0.027,P<0.001).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肠黏膜存在5-HT3受体表达下调,其可能与STC发病机制有关.
- 索静宇徐华毕淑英张旭郑倩
-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5-HT3受体胃肠黏膜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致反流性食管炎1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患儿,男,9岁,因反复呕吐伴腹痛8月余入院。临床表现为:患儿每日呕吐10余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或黏液,呕吐后伴有腹痛,以脐周及上腹部为主,伴有胸骨后疼痛,烧灼感。查体:体重16kg,患儿神志清楚,精神差,体格发育落后于同龄儿,营养欠佳,体型消瘦,皮下脂肪菲薄,皮肤干燥,弹性差。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呜音正常。患儿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就诊于多家医院,
- 郑倩徐华毕淑英
- 关键词:胃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
-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肠道多巴胺D2受体表达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 receptor,Drd2)在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消化系组织表达情况,探讨引发STC大鼠便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予以复方苯乙哌啶混悬液(8 mg/kg)灌胃制造慢传输便秘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相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5 d记录1次大便粒数、大便干质量及大鼠体质量.饲养90 d后停药1 wk,判断造模成功与否.大鼠解剖后分别选取胃窦、小肠及结肠组织,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组织中Drd2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测定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日均粪便粒数、日均粪便质量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判断STC大鼠造模成功.RT-PCR能特异性扩增Drd2,Drd2在S T C大鼠胃、小肠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7±1.21,P>0.05;3.12±1.14,P>0.05),而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93±0.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C大鼠Drd2在胃、小肠组织表达与正常大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结肠组织表达显著上调,提示Drd2可能参与STC大鼠的发病机制.
- 张晓媛徐华郑倩张旭
-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胃肠道多巴胺D2受体RT-PCR
- c-kit基因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肠道的表达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c-kit基因在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胃肠道的表达。方法选取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每日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8 mg/kg)灌胃制造STC模型,对照组予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5 d记录1次大鼠大便粒数、大便干重及大鼠体质量。分别饲养60 d及90 d后停药1周,测定胃肠道传输时间。大鼠解剖后选取胃窦、小肠、结肠组织,运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c-kit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日均粪便粒数小于对照组,平均每粒粪便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大鼠胃窦组织c-kit基因60 d与90 d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大鼠小肠组织c-kit基因60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0 d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大鼠远端结肠组织c-kit基因60 d及90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STC模型中,胃窦c-kit基因表达变化不明显,小肠c-kit基因表达有减少趋势,远端结肠c-kit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可能是STC大鼠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 郑倩徐华毕淑英
-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胃肠道C-KIT基因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