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新景

作品数:11 被引量:9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4篇隐伏
  • 4篇剖面
  • 3篇地震反射
  • 3篇地震反射剖面
  • 3篇浅部
  • 3篇浅层
  • 3篇勘探
  • 3篇反射剖面
  • 2篇地表破裂
  • 2篇地震勘探
  • 2篇地震折射
  • 2篇断层
  • 2篇银川盆地
  • 2篇隐伏断层
  • 2篇隐伏断裂
  • 2篇震源
  • 2篇盆地
  • 2篇浅层地震
  • 2篇浅层地震勘探

机构

  • 11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11篇郭新景
  • 7篇酆少英
  • 6篇刘保金
  • 6篇姬计法
  • 4篇谭雅丽
  • 3篇赵成彬
  • 3篇石金虎
  • 3篇花鑫升
  • 3篇秦晶晶
  • 2篇李吉昌
  • 2篇焦德成
  • 2篇何银娟
  • 2篇寇昆朋
  • 2篇李稳
  • 2篇徐勇
  • 1篇孙振国
  • 1篇孙方宇
  • 1篇李安
  • 1篇王夫运
  • 1篇冯生强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震研究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阻率成像技术在沁河大堤隐患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高密度电法仪,采用施龙贝格装置对沁河大堤某合同段进行了电阻率CT探测。坝体内的破碎、沉降、裂缝以及洞穴等隐患部位有均匀清晰的反映。江河大坝是其流域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是关系到国泰民安的大事。对沁河大堤的隐患探测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以电阻率成像法的运用,使得解释工作更加方便与直观,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孙方宇徐顺强李清林郭新景王宁
关键词:堤坝隐患电阻率成像电法勘探
一种基于振动信号矢量分解原理的叠前地震数据去噪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信号矢量分解原理的叠前地震数据去噪方法,用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等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噪声与有效信号在传播方向上的差异进行不规则时窗振...
李稳刘保金酆少英莘海亮何银娟李倩秦晶晶田一鸣邓小娟谭雅丽花鑫升郭新景王宏伟姬计法袁洪克石金虎徐勇杨宇东
文献传递
岫岩陨石撞击坑结构高精度地震探测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我国的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 km,保存完好,已被多方面的证据证实为陨石撞击坑.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球物理场,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次通过采用反射和折射地震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利用陨石撞击所形成的岩石的地震波速度和波阻抗差异,获得了陨石坑的速度结构、地层结构和整体形态.根据地层反射特征,直接撞击形成的区域为直径约1.8 km、深度800 m左右的坑体;受撞击影响的深度约1.4 km.撞击坑的结构分为慢速沉积区、快速沉积区和影响区三部分.根据撞击坑的地震波速度特征,在撞击坑的中心约800 m深度地震波的速度已达到7.0 km/s,且速度7.0 km/s的等值线与坑体形态一致,坑的边缘在500~600 m深度地震波的速度已达到7.0 km/s.坑体的结构和岩石的这些物性参数都进一步证实了岫岩陨石坑的陨石撞击起源.
赵成彬刘明军樊计昌姬计法郭新景李春周杨利普
关键词:地球物理场
利用反射地震资料研究吴忠地区崇兴断裂精细结构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研究宁夏吴忠地区东部隐伏断层的位置、空间展布以及内部构造特征,在可能存在崇兴断层的位置布设了几条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反射测线。结果表明,崇兴断层为走向北北东、倾向西西北的正断层。浅层反射地震测线控制的崇兴断层延伸长度约12 km,断层倾角较陡,近于直立,南部的WJQ测线上的断点F_(P1)揭示该断层可分辨上断点错断了第四系底界面T_Q,而向北的SJDD测线上的断点F_(P5)和WJZ测线上的断点F_(P6)揭示,该断层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界面T_(02),反映该断层活动性具有北段相对强而南段相对弱的特点。
李倩谭雅丽姬计法焦德成花鑫升酆少英刘增祺郭新景
关键词:隐伏断层
夏垫断裂浅部特征高分辨反射地震探测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在夏垫断裂上采用浅层纵、横波相结合的联合探测方法,获得了多条反映不同深度的高质量叠加时间剖面图,这些图像清晰地显示了夏垫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和地表以下浅至几米的地层结构和断裂特征信息,使得采用人工地震方法探测地表下10m以内的断裂成为可能。本次探测工作中,还在夏垫断裂的南侧发现了1条倾角较缓、呈铲型向下延伸的断裂,表明夏垫断裂是由2条断裂组成的断裂带。
赵成彬酆少英秦学业刘保金寇昆朋郭新景李吉昌孙振国
关键词:夏垫断裂可控震源时间剖面
成都平原内汶川Ms8.0级地震的地表变形被引量:16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除映秀—北川断裂、灌县—江油断裂上各形成240 km和72 km长的地表破裂带外,可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什邡市师古镇附近形成一条弱地表破裂带.成都平原内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与龙门山区的2条地震破裂带构成倾向北西的叠瓦状逆断裂地震地表破裂系统.野外调查发现,师古镇南肖家院—庆云庵建筑物严重破坏带、水渠跌水、地表褶皱、喷砂和地裂缝带走向30°,延伸长度约7.5 km.探槽开挖表明,地表地震褶皱陡坎下的地层发生弯曲变形,汶川地震使断层上盘的地面和最新地层褶皱隆起0.2 m.TC2探槽中的粘土层底面褶皱隆起0.4m,它可能记录到汶川地震之前另外一次与汶川地震大小相当的古地震事件.浅层地震勘探资料表明,平原区出现地震地表破裂的位置不仅存在晚更新世活动断裂,而且.伴生有第四纪活动褶皱.
杨晓平李安刘保金酆少英陈献程石金虎寇昆朋郭新景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地震地表破裂成都平原龙门山推覆构造
地震折射和反射方法研究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浅部构造特征被引量:12
2020年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一个活动构造带,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不同区段表现出不同特征的构造样式.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对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利用该区已有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宿迁段是一个由多条断裂以及凹陷和隆起构成的复杂构造带,且新生代地层厚度和地震波速分布明显受到断裂的影响与控制.郯庐断裂带的东、西两侧为基底隆起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呈现为明显的高速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小于200m.郯庐断裂带总体显示为低速凹陷结构,新生代地层厚度在300~600m之间变化,最厚处位于宿迁市的陵城镇附近.郯庐断裂带宿迁段主要由5条断裂构成,从这些断裂的上断点埋深和第四纪活动特征来看,郯庐断裂带的东边界断裂F1和西边界断裂F4的活动性相对较弱,为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断裂F2和F3控制了郯庐断裂带内部的新生代凹陷,两者的活动时代分别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安丘-莒县断裂F5位于断裂F1和F2之间,由2条相向而倾的分支断层F5和F5-1构成,其活动时代分别为全新世和晚更新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特征及其活动性提供了新证据.
秦晶晶刘保金许汉刚石金虎谭雅丽何银娟郭新景
关键词:浅层地震勘探
银川盆地断裂构造深地震反射探测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为了获得适合于在大城市开展地震反射探测工作的参数和施工方法,在银川市进行了城市活断层探测方法试验。试验内容包括地震波激发参数试验、观测系统参数试验和地震反射资料处理方法试验。并在各种参数试验和资料处理方法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通过试验所获得的工作参数和方法,在银川盆地内开展了城市活断层探测试验,试验获得了银川盆地深浅部构造的清晰图像。
赵成彬方盛明刘保金姬计法酆少英郭新景李吉昌秦学业
关键词:城市活断层断层活动性隐伏断层
宁夏吴忠地区北部的浅部结构和隐伏断裂——地震反射剖面结果被引量:3
2019年
应用浅层地震勘探法对宁夏吴忠地区北部的浅部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存在2条隐伏断裂,分别为银川主断层南段和新华桥断层。推测银川主断层南段为近SN走向的W倾正断层,断层下盘地层界面一般呈近水平状展布,而在断层上盘,T_Q及其以下的地层界面向断面方向倾伏并显示出逆牵引现象,断层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及浅层地震探测结果共同揭示新华桥断层为一条走向NE,倾向SW的正断层,深、浅地震测线控制的新华桥断层延伸长度9 km左右,向上错断了第四系内部的T_(02)界面。
李倩姬计法焦德成谭雅丽花鑫升酆少英刘增祺郭新景
关键词:隐伏断裂浅层地震勘探地壳结构
利用地震折射和反射波资料研究银川盆地浅部结构和隐伏断裂被引量:20
2017年
银川盆地是华北克拉通西部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为了研究银川盆地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活动断裂特征,我们利用2014年在银川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银川盆地高精度的基底P波速度结构和构造形态;考虑到仅根据速度结构剖面还难以确定断裂的准确位置、断层上断点埋深、断层的近地表构造组合样式等特征,研究中还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对银川盆地内的隐伏断裂和1739年平罗8.0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浅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研究结果表明:银川盆地与两侧地块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沉积盖层厚度差异较大,银川盆地总体呈现出明显的低速结构特征,盆地基底面起伏变化较大,基底最深处位于芦花台断裂和银川断裂之间的银川市下方,其深度约为7000~7200 m;贺兰山隆起区显示为明显的高速特征,地表出露中-古生代基岩地层,缺失新生代地层;鄂尔多斯地块西缘的浅层P波速度明显高于银川盆地,基底埋深相对较浅,推测其新生界地层厚度小于2500 m.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地层反射界面形态和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非常清楚,黄河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银川断裂和芦花台断裂不仅是错断盆地基底的断裂,而且还是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这些断裂的交替活动形成了"堑中堑"的盆地结构,并对银川盆地的形成、盆地内的新生代地层厚度和第四纪沉降中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近地表这些断裂表现为由2~3条断层组成的"Y字形"断裂构造,且主断裂的最新活动可追踪至晚更新世末期或全新世,是构造继承性活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进一步分析银川盆地的基底结构、隐伏断裂特征和活动构造研究等提供新的地震学证据,而且还可为该区城市规划中避让活动断层提供科学依据.
李燕刘保金酆少英姬计法秦晶晶郭新景
关键词:银川盆地地震反射剖面地表破裂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