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合兵
- 作品数:21 被引量:229H指数:8
- 供职机构: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滇黄精中一个三萜皂苷的NMR研究(英文)被引量:16
- 2007年
- 从滇黄精新鲜根茎中首次分离得到一个三萜皂苷,拟人参皂苷-F11。本文利用1D NMR和2D NMR对其碳、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并对文献中报道的碳谱数据进行了纠正。
- 马百平张洁康利平余河水邹鹏杨云陈合兵颜贤忠
- 关键词:核磁共振三萜皂苷滇黄精
- 七叶皂苷钠混合物的波谱学分析
- 2008年
- 混合物的分析在药物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NMR是混合物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利用HPLC对七叶皂苷钠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A、B、C、D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应用谱带选择性2D CT-HMBC及多种2D NMR实验方法,对这些主要成分的波谱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各组分的特征谱峰和选择性2D方法的高分辨率对结构相似的成分的谱峰进行了精确的区分和指认,进而对所有的1H、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选择性2D NMR技术能够有利于混合物的分析和谱峰归属.
- 陈合兵李昱张琪吴胜明孙博颜贤忠
- 关键词:NMRNMR七叶皂苷钠
- 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代谢组学分析被引量:19
- 2009年
- 目的研究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浆代谢表型的特征及凉血解毒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3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和31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核磁共振谱仪技术分析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代谢产物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健康人与银屑病血热证患者之间、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经凉血解毒汤治疗前后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核磁共振氢谱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仅银屑病血热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能够被明显区分,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也能较好的分开。组间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提示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存在脂类、蛋白质、能量代谢异常及肝肾功能损害。凉血解毒汤能调节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糖脂类代谢,使其代谢网络呈现向正常状态修复的趋势。结论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病理及代谢状态,并可应用于药效评价研究。
- 刘卫红李萍王萍颜贤忠张琪陈合兵张蕾王丽华于凤华王莒生
- 关键词:代谢组学模式识别核磁共振银屑病
- 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 <正>本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和完善了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方法,建立了标准的生物体液和器官的采集、储存、处理、样品制备方法,以及组织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优化了NMR实验的参数并使之标准化。将该方法应用到抗肿瘤新药...
- 颜贤忠张琪赵剑宇王全军李伶董方霆廖艳彭双清廖明阳陈合兵吴胜明
- 文献传递
- 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定量分析和混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 药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物分析学是整个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药物分析技术,核磁共振技术能提供最为丰富的结构信息,在药物结构确证和定量测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探讨核磁共振技术在...
- 陈合兵
- 关键词:七叶皂苷钠药物分析结构确证核磁共振技术
- 中药关木通肾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 <正>近年来,有关中草药毒副作用的报道日见增多。特别是近年报道的国外因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而引起的肾脏疾病的报道,使得中药安全性的问题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1,2]。中药目前尚无毒性作用评价的标准及客观依据,也无安全性...
- 颜贤忠赵剑宇陈合兵彭双清廖明阳
- 文献传递
-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附子的毒性
- <正>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是一味常用中药,在六十多种国家基本医药保险用药中出现。中医认为,附子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能够治疗亡阳之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附子具有强心镇...
- 李伶袁金桥张琪陈合兵高月颜贤忠
- 文献传递
- 核磁共振实验参数对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的影响
- <正>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崭新技术手段[1],它通过检测机体中生物体液(血浆、尿液)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成分的变化,对代谢产物谱进行动态追踪,从而反映出中毒或代谢损害而引起的细胞功能异常,及其随时间...
- 陈合兵颜贤忠赵剑宇彭双清廖明阳
- 文献传递
- 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用于肝移植物功能变化的评估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探讨基于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肝移植患者15例,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及1周,空腹收集其血液,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总胆红素、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乳酸等血浆生化指标进行检查,同时测定其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1d患者血浆中的血糖和乳酸水平显著升高,缬氨酸、丙氨酸、丙酮、琥珀酸、谷氨酰胺、胆碱含量亦显著升高;至术后1周,血脂和胆碱水平显著升高,血糖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主成分分析显示,肝移植围手术期各时段血样的代谢谱图之间差异显著,并能够互相区分开来。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血糖、血脂、胆碱、乳酸等物质含量的变化。其中血糖、血脂(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以及乳酸的变化规律与临床检测血浆生化的改变一致,但血液中胆碱的含量随着治疗进程出现显著的变化。结论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能较清晰地反映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段血浆样本间的代谢差异和变化,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在肝移植患者术后诊断中可能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 张琪高静李伶陈合兵李昕权颜贤忠
- 关键词:肝脏移植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模式识别
- “肝郁证”方证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在肝郁证大鼠模型代谢组学研究基础上,进行逍遥散治疗肝郁证大鼠模型的方证代谢组学研究,探讨逍遥散治疗机制及进一步明确肝郁证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逍遥散+模型组、逍遥散+空白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逍遥散+模型组和模型组采用慢性束缚的方法造模,逍遥散+模型组和逍遥散+空白组同时用逍遥散灌胃,第22天采血检测血浆皮质酮,运用1HNMR技术对4组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第15天,22天体质量增长缓慢,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均<0.01);4组血浆皮质酮存在差异(P<0.001),浓度从高到底依次为模型组、逍遥散+模型组、逍遥散+空白组和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模型组显著高于逍遥散+模型组及其它两组(P<0.01)。代谢组学分析表明,4组样本间沿第1主成分(t1)方向有明显的分组差异,其中逍遥散+空白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稍有差异,而逍遥散+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样本的差别较大,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样本的差别最大,且物质的变化大多呈单向改变。结论逍遥散对肝郁证的治疗作用在代谢物水平并非仅仅简单的上调、下调从而中和模型造成的代谢物变化,而可能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发挥治疗作用。通过方证整体研究,找出随证候模型和相应方剂治疗后变化一致并趋于正常的物质,可能较好地代表证候的代谢组学特征,从而更适合于中医证候研究。
- 徐舒陈合兵李洪张琪蔡红兵颜贤忠吕志平
- 关键词:肝郁证代谢组学大鼠模型方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