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诊断及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4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患者,男23例,女11例,均为单足损伤;年龄17~62岁,平均39.5岁。按照Myerson分类:中柱损伤7例,中柱合并内侧柱损伤16例,三柱损伤11例。其中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13例,开放复位内固定19例,一期关节融合术2例。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的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依据AOFAS评分标准对术后的功能进行评价:优6例,良17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67.6%;其中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与一期关节融合术后优良率均100%,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优良率为42.1%。术后并发症中克氏针松动8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3例、开放复位内固定术5例),螺钉断钉2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各1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均为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结论跖跗关节损伤常规摄足正、侧位和30°内斜位X线片,必要时与健侧足X线片对比;CT诊断在跖跗关节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易发现隐匿性骨折;MRI不仅能显示骨折,还能显示Lisfranc韧带损伤。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创伤小,并发症低,能有效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创伤大,并发症高,仅适用于闭合复位失败或者骨折-脱位较严重者;一期关节融合术并发症低,但影响患者功能,适用于韧带撕裂、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或脱位、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的患者。
目的当前手术中广泛使用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spine,ASIS)帮助定位股骨头中心(femoral head center,FHC).本研究通过相关软件辅助测量CT后重建的骨盆和髋关节三维模型,了解ASIS、FHC与股骨大转子尖端(tip of greater trochanter,GT)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一定数量的成人骨盆和髋关节CT扫描图像,使用Mimics软件进行骨盆和髋关节三维重建,将生成的三维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标注ASIS、FHC和GT,在Pro Engineer软件中分别测量ASIS到FHC的距离(distance between ASIS and FHC,AF)、ASIS到GT的距离(distance between ASIS and GT,AG)、GT角(FHC与GT连线和AG之间的夹角)等数值,采用独立样本和配对t检验,研究各测量值差异.结果AF和AG的平均值分别为(79.34±7.12)mm和(88.65±9.14)mm,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AF和AO[AO值等于AG×Sin(GT角)]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C角(FHC与GT连线和AF之间的夹角)平均值为(91.04±11.68)°,且左右下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AF和AO值因个体不同而不同,但单个样本的AF和AO值接近相等,为骨科医生寻找一种较为有效、简便、准确的方法判断FHC提供了基础.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和常规手术下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各型骨折疗效比较。方法:我院从2005年3月至2011年10月,共收集20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标准共126例,其中在关节镜下治疗有67例(s组),在常规手术下治疗共59例(O组)。除2例外,其余病例均获得11-16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结果: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nss)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I~Ⅲ型比常规手术具有诊断准确、创伤小、功能恢复早,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在Ⅳ~Ⅵ型骨折中,常规手术比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功能恢复要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