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强
- 作品数:52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林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地热快速培育油茶芽苗砧木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热快速培育油茶芽苗砧木的方法,包括种子收集、种子消毒、建设催芽床和种子催芽工序。采用湿沙为培育基质,地热线提供热源,在冬每年春季节通过对催芽床加温控制22~28℃,催芽床含水量控制在8~10%,能够促进...
- 叶航马锦林陈国臣张乃燕江泽鹏王东雪曾雯珺陈林强梁国校
- 文献传递
- 一种岑溪软枝油茶密植果穗两用林的营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岑溪软枝油茶密植果穗两用林的营建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选取岑溪软枝油茶系列优良无性系用于造林;(2)选择光照充足、便于园艺化管理的宜林地作造林用地,提前整地并按适宜栽植密度及造林排列方式挖种...
- 江泽鹏江珊鸿张乃燕王东雪陈国臣夏莹莹刘凯叶航陈林强
- 文献传递
- 油茶大树换优需注意问题及建议被引量:1
- 2016年
- 指出了油茶大树通过换优能够快速地改良品种,提高茶油的产量与质量。阐述了油茶大树换优需注意的问题,并从砧木与接穗的亲和性、主换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选择及配置、嫁接时间选择、穗条的选择及削穗、嫁接要求、嫁接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陈林强叶志青陈国臣梁国校
- 关键词:油茶
- 广西油茶杂交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路被引量:22
- 2008年
- 回顾和总结了广西油茶杂交育种的发展,对当前杂交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广西油茶杂交育种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完善育种科研体系,确保杂交育种可持续发展;明确育种目标,制订长远杂交育种计划;加强优良繁殖材料的再选择,不断贮备杂交育种资源;重视杂种家系的无性转化利用;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 张乃燕蒙敬彪江泽鹏赵海鹄陈林强
- 关键词:油茶杂交育种
- 一种陆川油茶穗条的简易保存方法
- 叶航王东雪陈国臣张乃燕韦维梁国校周招娣刘凯陈林强梁斌
- 技术背景:陆川油茶(CamelliaVietnamensis),又名越南油茶、华南油茶、高州油茶,乔木,主要分布在越南和中国广东和广西南部、香港等地,为南亚热带的主要栽培种。陆川油茶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能获得高产,具有较高...
- 关键词:
- 关键词:穗条
- 义安油茶新品种培育
- 陈国臣叶航曾雯珺夏莹莹马锦林蒋桂雄张乃燕王东雪江泽鹏陈林强梁国校梁斌
- 课题来源与背景:该课题为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任务书编号:桂科能1347013-1,研究起止年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研究领域为林木育种和无性繁育。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根据林木育种学...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茶
- 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林的营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林的营建方法,包括采种育苗、植苗造林和林分管理工序,选择通过人工控制授粉的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优良家系结果株进行采种育苗,得到适宜的岑溪软枝油茶容器苗后造林,造林后及进行林分土壤管...
- 张乃燕王东雪江泽鹏刘凯梁国校陈林强梁斌曾雯珺
- 文献传递
- 广西油茶抗日灼和炭疽病良种选育现状与展望被引量:3
- 2011年
- 广西地处油茶栽培的南缘地区,高温、高湿、强光导致油茶日灼和炭疽病的发生。在介绍广西油茶主要栽培物种、品种的基础上,概述了抗日灼和抗炭疽病品种的育种现状,并讨论今后抗病品种的选育研究方向。
- 曾雯珺叶航陈林强
- 关键词:油茶日灼炭疽病
- 油茶幼砧嫁接容器苗的繁殖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茶幼砧嫁接容器苗的繁殖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操作步骤是首先培育幼砧,选好圃地后做好苗床和容器的摆放工作,选用油茶物种中的普通油茶种子进行播种育砧;然后再进行嫁接繁殖的操作,先是搭建荫棚再进行嫁接,以4~6个月...
- 李开祥张乃燕陈国臣马锦林陈林强王东雪
- 文献传递
- ’红羽1号’’红羽2号’油茶新品种果实成熟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为了研究广宁红花油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在果实成熟期的变化趋势及分配规律,【方法】选定临近果实成熟期的4个采样点分别对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的2个新品种’红羽1号’’红羽2号’的叶片、果皮、种壳和种仁4个部位进行测定。【结果】叶片、果皮和种仁中的可溶性糖随着采样时间的延长,其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种壳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2.58~40.40 mg/g之间波动;叶片、果皮和种仁中淀粉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种壳中淀粉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且淀粉含量在3.11~27.52 mg/g之间波动;叶片和种仁中总NSC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果皮和种壳中的总NSC含量呈下降趋势,总NSC含量在5.46~64.26 mg/g之间波动,且表现出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含量在种仁中最高,其次为叶片、果皮和种壳;种仁中可溶性糖含量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1~2倍,而种仁和叶片中的NSC、淀粉含量相当,可溶性糖、淀粉和总NSC在种仁与叶片、种仁与果皮中的比值均保持不变,而可溶性糖、总NSC在种仁与种壳中的比值变化较大,随着成熟期的临近,二者比值逐渐增加,而种仁/种壳淀粉含量的比值是先升高后降低。各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NSC与叶片可溶性糖、种壳NSC与种壳可溶性糖、果皮NSC与果皮淀粉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 <0.01),叶片NSC与种壳淀粉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P <0.05),果皮NSC与种仁可溶性糖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在临近采收期,5个组织部位样品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趋于稳定,且品种间不存在差异性。
- 郝丙青江泽鹏陈林强梁斌夏莹莹
- 关键词:可溶性糖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