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红 作品数:32 被引量:74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更多>>
利用神经网络预报电离层f_0F_2 被引量:14 2005年 由中国武汉电离层台站和澳大利亚Hobart台站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0F2)的资料,利用三层 前向反馈神经网络(BP网络),提出一种提前24 h预测,f0F2的方法,该方法以前5天观测的,f0F2数据拟合 的5个系数以及太阳活动参数作为输入,以当天24 h的,f0F2作为输出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好的网络可以实 现对,f0F2提前24 h的预报.预测结果显示,利用神经网络预测的,f0F2与实际观测结果变化趋势较一致,并且 比IRI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误差分析表明,在南半球Hobart(-42.9°,147.3°)台站比中国武汉站(30.4°, 114.3°)的结果要好,在低年比高年要好,在冬夏季节比春秋季节稍好.本文说明利用神经网络对电离层参量进 行预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陈艳红 薛炳森 李利斌关键词:神经网络 电离层预报 F0F2 利用卫星和GPS观测研究低纬局部等离子体浓度增强现象 被引量:4 2010年 本文同时利用DMSP、ROCSAT-1卫星数据和地基的GPS观测数据,研究一种与低纬等离子体泡相伴随的局部等离子体浓度增强现象.地基GPS的观测表明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也能反映这种等离子体浓度增强.通过4个观测事例的详细分析表明:这种等离子体浓度增强主要出现在磁纬±10°~±20°的局部区域,有时在近磁赤道区和中纬地区的电离层顶部也能观测到;与等离子体泡的出现规律相似,这种等离子体浓度增强主要出现在地方时21∶00以后,并在午夜后也能观测到.当等离子体浓度增强和等离子体泡发生时,在午夜前一般对应着背景垂直速度明显向上的扰动,在午夜后一般处于等离子体垂直速度下降至反向前的时间段,表明东向电场对于低纬不规则体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陈艳红 龚建村 马冠一 黄文耿 刘四清关键词:TEC GPS 基于深度学习的太阳黑子Wilson山磁类型识别方法 被引量:1 2022年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中带有较强磁场的区域,通常是太阳爆发活动的源区。Wilson山磁分类是当前最为主流的太阳黑子分类方法之一,对研究太阳爆发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17年间SDO/HMI成像仪观测到的720s_SHARP磁图和白光图数据,研究使用深度学习对太阳黑子群Wilson山磁分类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Xception网络在识别太阳黑子Wilson山磁类型上能取得最优的效果,其中对α类型黑子的F1得分为96.50%,β类为93.20%,其他类型的黑子为84.65%。 李书馨 赵学斌 陈君 李伟夫 陈洪 陈艳红 陈艳红 袁天娇关键词:太阳黑子 辐射带高能电子通量波动与地磁暴警报 被引量:2 2015年 地球磁场捕获带电粒子形成辐射带,地磁场的扰动将导致带电粒子通量的变化.根据磁暴期间外辐射带高能电子通量起伏和波动的特点及规律,利用GOES卫星实时发布的5 min分辨率高能电子微分通量数据,构建了高能电子通量波动指数,并分析了该指数与地磁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高能电子通量波动指数与地磁事件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起到地磁暴发生的指示剂作用,相对于目前空间环境业务化预报过程中广泛使用的3 h K_p指数,高能电子通量波动指数能更早地警报地磁暴的发生,是潜在有效的地磁暴警报辅助手段,能为空间环境预报中的地磁暴实时警报提供重要参考. 黄文耿 沈华 刘四清 钟秋珍 陈艳红关键词:高能电子 辐射带 磁暴 KP指数 1996—2002年太阳耀斑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 2003年 分析了1996—2002年南北半球的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南北半球太阳X射线耀斑级别(简称Imp)≥M1.0的太阳X射线耀斑的特征和不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的程度交替上升,在2001年7月以前北半球的太阳耀斑活动强于南半球, 2001年7月开始耀斑活动逐渐以南半球为主.本文还逐月分析了1996—2001年南北半球的耀斑指数. 2000年7月为第23周太阳指数最大的一个月、与第23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大月均值吻合. 乐贵明 陈艳红关键词:太阳耀斑 统计分析 太阳黑子 海南地区电离层不规则体纬向漂移速度的观测和研究 被引量:8 2008年 根据中国海南富克(19.3°N,109.1°E)三点GPS观测系统2007年3月至11月的观测数据,利用互相关方法分析了三站闪烁信号的时间延迟,得出了不规则体纬向漂移的基本特征.在中国海南地区,闪烁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夜间不规则体的纬向漂移速度以东向为主,大小在50~150 m/s之间;平均东向漂移速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另外,在闪烁刚发生时,不规则体纬向速度起伏较大,这可能与不规则体的随机起伏以及等离子体泡产生时垂直速度较大有关.中国海南地区不规则体纬向漂移速度的这些基本特征与低纬其他地区的测量结果较为一致. 陈艳红 黄文耿 龚建村 马冠一 孙传礼 沈华 Susumu Saito关键词:GPS 海南地区电离层不规则体纬向漂移速度的初步研究 <正>为了研究赤道异常区电离层不规则体的漂移特性,中科院空间中心与日本通信情报所合作在海南富克(19.3°N,109.1°E)建立了一个三站 GPS 观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东西相距91m,南北相距 陈艳红 马冠一 黄文耿 孙传立 Susumu Saito文献传递 2006年4月5日中等强度磁暴期间观测到的大经度范围等离子体泡 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分布在70°E-210°E和20°S-40°N之间的GPS台站的数据,分析了2006年4月5日夜间(中等强度磁暴期间)观测到的电离层等离子体泡的特性.结果表明,本次事件中,等离子体泡大约发生在当地日落后1-1.5 h;空间范围为经度90°E-160°E,纬度12°S-33°N.这是第一次利用地基设备观测到如此大经度范围内的等离子体泡.等离子体泡在南半球出现较早,并且存活时间较长.在其产生的过程中,在约1100 km高度上,映射到磁赤道向上的运动速度约为300m/s,并且等离子体泡在高度上有倾斜.东向电场的存在,对激发等离子体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李婧华 马冠一 陈艳红 沈华 刘四清 黄文耿关键词:电离层 TEC 中低纬地区电离层对CIR和CME响应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利用中低纬日本地区(131°E,35°N)GPS-TEC格点化数据,分析了2001—2009年间109个共转相互作用区(CIR)事件、45个日冕物质抛射(CME)事件引起的地磁扰动期间电离层的响应.结果表明,电离层暴的类型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变化,CIR事件引发的电离层正相暴、正负双相暴多发生在太阳活动下降年,负相暴多发生在高年,负正双相暴多发生在低年;CME事件引发的电离层正相暴和负相暴多发生在高年.CIR和CME引发的不同类型的电离层暴的季节性差异不大,在夏季多发生正负双相暴.电离层暴发生时间相对地磁暴的时延大部分在-6~6h之间,但CIR引发的电离层暴时延范围更广,在-12~24h之间,而CME引发的电离层暴时延主要在-6~6h之间.中低纬的电离层暴多发生在主相阶段,其中CIR引发的双相暴也会发生在初相阶段.电离层负暴多发生在AE最大值为800~1200nT之间.CIR引起的电离层扰动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6天左右,而CME引起的电离层扰动持续时间一般在1~4天左右. 邱娜 陈艳红 王文斌 龚建村 刘四清关键词:电离层暴 CIR CME 磁暴 持续时间 武汉电离层foF2和TEC经验模式 <正> 电离层模式对电离层理论和相关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理论模式基于对电离层的基本物理规律(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等等离子体输运方程)的认识,借助相应的数字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实验模拟电离层等离子体的产生... 刘立波 万卫星 毛田 陈艳红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