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264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取栓
  • 4篇肿瘤
  • 4篇机械取栓
  • 3篇青年军人
  • 3篇误诊
  • 3篇军人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闭塞
  • 2篇血管再闭塞
  • 2篇血性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再闭塞
  • 2篇取栓术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晚期
  • 2篇晚期胰腺癌
  • 2篇腺癌

机构

  • 8篇解放军264...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6...

作者

  • 9篇陈静
  • 5篇韩小龙
  • 5篇冯燕国
  • 5篇武智刚
  • 5篇吴铁鹰
  • 5篇张峻青
  • 4篇肖振中
  • 4篇朱青峰
  • 2篇周志国
  • 2篇刘永兰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华北国防医药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机械取栓联合预见性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贴附术治疗血管再闭塞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超早期预见性去骨瓣减压手术加颞肌贴附术治疗血管再闭塞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总结血管闭塞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经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次闭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3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机械取栓联合预见性大骨窗去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附术)28例,去骨瓣减压组(预见性大骨窗去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附术)14例,机械取栓组(机械取栓术)11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预后。结果:本组53例患者中存活45例,8例死亡,其中机械取栓组死亡5例(45.0%),去骨瓣减压组死亡3例(21.0%),联合组无死亡病例(恢复良好23例,轻残5例);术前,各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机械取栓组和去骨瓣减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28)。结论:积极行血管再通治疗,早期评估血管再通及侧支循环水平,行超早期预见性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贴附术,对降低血管闭塞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及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有积极意义。
周志国陈静朱青峰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机械取栓去骨瓣减压术血管闭塞
吉西他滨联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制治疗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胰腺癌行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对照组50例仅行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立体定向放疗,总剂量4000~4500cGy,10次分割。同步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500mg/m2第1、8天。对照组给予输注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15天。结果治疗结束2个月后CT复查,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16%,疼痛缓解率分别为67%、17%。疾病进展时间治疗组为14个月,优于对照组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1,P=0.032)。中位生存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8个月及13.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8,P=0.082)。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较单纯化疗组有效率、疼痛缓解率高;能延长疾病进展时间,但未能改善总生存期。
吴铁鹰张峻青刘永兰肖振中冯燕国武智刚陈静韩小龙
关键词:胰腺肿瘤立体定位技术
青年军人恶性肿瘤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吴铁鹰张峻青肖振中武智刚冯燕国陈静韩小龙赵埃珍
关键词:军事人员肿瘤吸烟误诊
青年军人恶性肿瘤误诊原因及临床特点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认识青年军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1992~2006年收治的山西地区驻军36例恶性肿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7岁。经手术及术后确诊为结肠癌13例,其中黏液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3例;经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淋巴结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11例,其中包括腺癌8例,小细胞肺癌2例,鳞癌1例;经骨髓穿刺确诊为白血病5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4例,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1例;经淋巴结穿刺活检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经活检、手术、膀胱镜检查确诊鼻咽癌、脑恶性胶质瘤、膀胱癌各1例。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为4天~6个月,平均4.5个月。结论:青年军人肿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转移早、误诊率高、预后较差。
吴铁鹰张峻青武智刚冯燕国陈静韩小龙赵埃珍
关键词:结肠肿瘤小细胞鳞状细胞军事人员
青年军人恶性肿瘤误诊36例分析
2009年
吴铁鹰张峻青肖振中武智刚陈静冯燕国韩小龙赵埃珍
关键词:青年军人恶性肿瘤误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56例胰腺癌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总剂量4000~4500cGy,10次分割)联合盐酸吉西他滨单药化疗(500nag/m^2第1、8天)。对照组50例仅行盐酸吉西他滨单药化疗(500mg/m^2第1、8、15天)。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CT复查,治疗组及对照组缓解率分别为82%(46/56)、36%(18/50)(P〈0.05),疼痛控制率分别为67%(33/49)、15%(7/47)(P〈0.05)。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0个月,较对照组的7.5个月明显延长(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8、13.2个月(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较单药化疗近期疾病控制率较高,能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吴铁鹰张峻青刘永兰肖振中武智刚冯燕国陈静韩小龙
关键词:局部晚期胰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吉西他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机械取栓术前评估及治疗效果的意义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机械取栓术前评估和预判疗效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9月进行机械取栓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126例,按照TOAST分型标准,纳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60例、心源性栓塞型(CE)36例,比较不同类型患者致病危险因素、责任血管闭塞部位、脑侧支循环、手术前后NIHSS评分、m RS评分的差异。结果:LAA组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脑梗死病史占比均高于CE组,CE组的心脏病占比高于LA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责任血管多位于颈内动脉(46.67%),其次为大脑中动脉(38.33%)及大脑前动脉(15.00%),而CE组更多见于大脑中动脉(61.11%)及大脑前动脉(1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侧支循环良好率为70.00%,高于CE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57,P<0.001)。LAA组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低于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h NIHSS评分及3个月m 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术前TOAST分型,有助于预先评估侧支循环、预测手术效果,尤其对围时间窗的AIS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周志国陈静朱青峰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机械取栓术前评估
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闭塞病因分析及防治策略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闭塞的病因及预防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共计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治疗,采用mTICI评分及NIHSS评分评价血管再通情况,分析血管再闭塞原因及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责任血管无粥样硬化者,血管再通率较高为84.62%(P=0.023);取栓次数大于3次者,血管闭塞的比率明显增加为80.00%(P<0.05);取栓时间窗超过6 h的血管闭塞发生比率明显增加80.00%(P<0.05);穿支血管再通,即mTIC分级在2b及3级以上者,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为83.33%(P<0.05)。结论:加强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综合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动脉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预见性去骨瓣减压、内减压等多模式手术方式,能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率。
周志国陈静朱青峰
关键词:血管闭塞脑梗死
右美托咪定复合静脉麻醉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镇静麻醉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时间窗内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静联合股动脉穿刺局部麻醉,对照组单纯给予局部麻醉。观察并记录不同麻醉方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中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危险因素控制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镇静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PTR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24 h神经功能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观察组术中血压波动幅度小,<30 mm Hg者占83.33%,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心率波动幅度小,<30次/min者占80.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部麻醉可安全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能显著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使手术过程稳定,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周志国陈静朱青峰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