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占福
- 作品数:34 被引量:172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近10年甘肃省城市用地综合效益及其内部协调度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城市用地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载体,城市用地效益是城市效益的直接体现,本文以甘肃省12个城市为对象,建立甘肃省城市用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2002—2011年甘肃省各城市用地的社会经济与城市环境效益间协调度变化过程,以此揭示甘肃省城市用地综合效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12个城市的城市用地综合效益整体都有所上升,尤其是城市用地经济效益增长明显,城市用地综合效益内部构成开始出现均衡增长态势,基本均衡城市由2002年的2个城市(嘉峪关市、金昌市和酒泉市),增加到2011年的5个城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和酒泉市);从城市用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间的协调状况,中度协调的城市由2002年2个城市(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增加到了2011年5个城市(新增张掖市、金昌市和兰州市)。甘肃省全省各城市不仅城市用地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并且内部构成效益间协调性增大,协调型城市增多。
- 何珊蒋瑜雒占福张万萍孟越男张剑
- 关键词:协调度
- 中国城市供水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变化特征被引量:7
- 2020年
- 城市供水效率不仅体现单纯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行的社会效益,更关系到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城市化质量。利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方法,定量测算了2006年、2010年与2016年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供水效率及其生产率变化。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供水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城市供水规模效率高于纯技术效率,已成为城市供水综合效率的主要驱动力量。(2)中国城市间供水效率差异显著,存在高效率、中高、中等、中低与低效率等不同等级,且其效率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3)中国城市供水效率变化趋势向好,形成了双驱动上升型与双滞后下降型、综合效率驱动上升型与滞后下降型、技术变化驱动上升型与滞后下降型等差异显著的不同类型的供水效率变化城市。(4)中国城市供水效率及Malmquist生产率变化在三大地区基本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差异特征,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基本一致,且东部地区的技术变化作用较中西部城市更为突出。(5)中国城市供水效率及Malmquist生产率变化在不同规模等级城市中呈现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等级差异特征,大城市的技术变化作用较中小城市突出。
- 雒占福朱立祥常飞范圆圆张金
- 关键词:城市供水DEA模型MALMQUIST指数
- 河谷型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的识别及其影响因素——以兰州市主城区为例被引量:3
- 2021年
- 居住环境质量提升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其设施的不均衡性、可获取性与可选择性差异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情感需求具有显著的剥夺影响。本研究以兰州市主城区居住区为研究对象,以各类城市设施的POI为数据源,通过构建居住环境剥夺评价体系定量识别其剥夺程度并对影响因素作出分析,结果表明:(1)居住环境的综合剥夺在东西狭长的河谷城区上呈现出重心偏东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高剥夺区集中在河谷边缘区以及西部城区,低剥夺区呈现于河谷中心区与东部城区。(2)居住环境的正向维度基本呈现出河谷中心区剥夺程度低,河谷边缘区剥夺程度高的态势;负向维度在空间上则呈现出与正向维度反向的分布趋势。(3)河谷型城市居住环境剥夺格局是城市形态、居住区区位、城市的动态扩张次序、居住区密度以及政策规划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其中,城市形态下的空间可达性制约着城市空间的开发时序,进而影响设施的空间配置水平;居住区区位制约着居住区自身对设施的选择性与环境干扰性;城市的动态扩张导致了河谷城市开发周期的不同,进而导致新旧城区设施配置的不同;居住区密度对城市设施的配置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政策规划对居住环境剥夺格局具有重构作用。
- 雒占福雷德宏李晓慧原悦
- 关键词:居住环境河谷型城市影响因素
-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综述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由于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等的不同,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不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违背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本文参考了大量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文献,从研...
- 朱立祥雒占福王启雯
- 关键词:区域经济
- 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异化特征及其机理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土地综合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作用的中介和协调程度的表征,其空间异化研究能够有效地为多样化与区域适应性的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构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标,从城市个体空间异化视角,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兰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特征及其机理进行了剖析研究。研究认为,地均固定资产投资(0.102)、经济密度(0.088)指标所占比重较大,经济技术是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稳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数总体变化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高承载力区主要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支撑,而榆中、皋兰等县低承载力区域,其主要受制于自然、经济环境多方面的限制。
- 王小鹏雒占福贵立德
- 关键词:土地综合承载力熵值法
- 基于协整分析的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关系研究——以兰州市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定量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对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1988-2012年兰州市基础设施与建设用地面积的相关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分析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兰州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增长及城市空间的集约化利用具有正向的作用关系;2)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以0.342206的调节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并且短期内道路基础设施是引导兰州市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变量,是兰州市城市空间增长的前导性基础设施;3)兰州市社会性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之间无Granger因果关系,工程性基础设施中道路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存在单项Granger因果关系,供水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
- 雒占福张瑞雪梁炳伟何珊张剑
-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市空间增长
- 县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 2021年
- 基于2005—2019年福建省64个县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利用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等方法,创新性研究福建省县域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福建省县域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持续推进,空间特征表现为从2005年的单县域核心模式向2019年的多县域核心模式转变。(2)产业结构高级化热点县域始终集中在厦门市区—泉州市区—晋江市及周边县域,中西部与北部县域长期处于冷点区域。(3)劳动力数量对福建县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程度最大,人均R&D经费的影响程度最小但交互作用显著,各影响因素的交互均不同程度地增强了单一影响因素的作用。(4)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县域具有不同的正、负相关性,表现为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的带状分布。
- 雒占福王家明张蓉梁晶晶杜雨涵
-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级化时空演变特征县域
- 白银市城市空间组织演化过程及其合理性分析
- 2018年
-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巨系统,但人类的干预作用几乎伴随其成长的整个过程。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类特殊城市在其空间发展变化中都留下了自组织与他组织的作用烙印,科学认识二者作用下的空间成长变化规律对实施转型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白银市为例,选择白银城区1953年、1986年、2000年、2016年建设用地为数据源,运用GIS方法对白银城区空间扩展演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白银市城市空间演变经历了城市兴起成长的他组织主导空间扩展期(1953—1986年)、城市波动发展的自—他组织共同作用的空间扩展期(1987—2000年)与转型发展的自组织主导空间扩展期(2000—2016年)三个阶段,虽然自组织机制在城市空间演变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他组织机制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导管理作用。(2)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在纵向上不断增大,不同阶段各类型建设用地扩展强度差异显著,各有侧重,而在横向上方位分异性突出,各阶段有各自的主导扩展方向。表明在国家经济体制、城市经济转型和城市空间结构等变化过程中,自组织机制与他组织机制随其变化而影响到空间扩展强度和范围的变化。(3)各阶段白银市城市空间的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过大,虽凸显了资源型城市的特质,但严重超国家标准。同时,无论是单项人均居住与工业用地,还是人均建设用地都大幅超国家标准。(4)城市空间与城市人口和经济的相对增长关系趋好性显著,城市空间形态的离散程度与分形维数降低,空间紧凑度提升。表明城市空间扩展的演化方向是一个能够发挥自组织机制和他组织机制的优势互补的优化过程。
- 雒占福何昕王福红徐静范圆圆
- 关键词:自组织
- 基于空间句法的兰州市城市道路网络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以2015年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模型,分别选择连接度、控制值、集成度与智能度指标定量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呈现河谷带状组团式空间分布特征,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诸如方格网式或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结构形式,相对独立地形成了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与西固区4大道路网组团,导致组团间道路联系松散,路网的均衡性与整体性差;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中,高连接度和控制度的道路数量较少,交通选择性整体水平低,而在仅有的高选择性道路中,横向道路的交通选择性强于纵向道路;无论是市级尺度的全局集成度,还是区级尺度的局部集成度,其空间分布都呈现单中心结构特征,距中心越近,拓扑可达性越高,反之亦然.受兰州市河谷空间环境的影响,城市道路网络智能度在市区尺度上表现中度的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而在分区层面却表现出较强的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
- 雒占福徐静巩萧何昕范园园
- 关键词:城市道路网络空间句法
- 近十年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收敛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各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本文基于2003-2012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和城乡一体化四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评价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并结合ESDA-Arc GIS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差异明显,城镇化均值表现为东部>全国>中部>西部,增长幅度表现为西部>全国>东部>中部;(2)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表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变化规律;(3)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β收敛,在增加空间因素后,城镇化水平的绝对收敛速度明显加快,稳健性也大大提高,从条件β收敛分析来看,人均GDP和非农人口比重2个因素是促进我国各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经济增长与市民化的空间联动是实现中国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 梁炳伟雒占福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地级及以上城市Β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