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作品数:17 被引量:47 H指数:5 供职机构: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比较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晚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251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晚期患者按同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定期观察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HBV DNA载量及患者的治愈、好转率。结果:治疗组在血清生化学、HBV DNA载量、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特别是早期给药更显著降低HBV DNA载量、降低病死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提高重型肝炎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其疗效与抑制病毒复制有关,临床上应早期使用疗效更佳。 王林 张鸿 张人风 金鸿 高峰关键词:乙型重症肝炎 恩替卡韦 HBV-DNA ALT 茵陈柴平汤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茵陈柴平汤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3月,选择采用茵陈柴平汤联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5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并与50例仅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2、4周时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时,治疗组在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无严重不良反应;4周时,治疗组的症状缓解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66%);其总有效率(96%)亦高于对照组(80%)。结论茵陈柴平汤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高峰 吕奕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与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与年龄、病程、血清学及肝脏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以确定孰是对病理进程影响最主要的指标。方法:对134例临床诊断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肝活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的检查。结果:①病理表现为不典型增生者HBeAg阴性组少于HBeAg阳性组,而表现为慢性肝炎者前者多于后者,差异均有显著性;HBV-DNA<105亚组分析两组病理表现无统计学差异;两种病理表现类型在年龄18~40岁组及>40岁组明显多于<18岁,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种病理类型在免疫组化双阳性组均多于单阳性组及全阴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在炎症(G)及纤维化(S)早期(G0-1和S0-1),HBeAg阳性组多于HBeAg阴性组,HBV-DNA≥105组多于HBV-DNA<105组;而在炎症及纤维化明显期(G2、G3-4和S2、S3-4),结果却相反,但无统计学差异。③相关性分析表明,G及S与患者年龄、病程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分别校正了年龄和病程后,仅S分别与抗-HBs和年龄呈正相关;当同时校正了年龄和病程后,G及S与病毒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均消失。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病程、表面抗原、E抗原、表面抗体和E抗体均是影响G和S的重要因素,而HBV-DNA似乎对G和S无明显影响。结论:①血清HBeAg阳性与否及HBV-DNA滴度高低对肝脏病理进程以及G和S本身无明显影响;但年龄却对肝脏病理进程有影响。②乙肝病毒对肝脏G和S的影响尚取决于患者年龄和病程。③年龄、病程、表面抗原、E抗原、表面抗体和E抗体均是影响G和S的重要因素,而HBV-DNA似乎对G及S无明显影响。 刘大凤 王林 刘亚玲 陈红 高峰 张鸿 黄勃关键词: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年龄 病程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重型肝炎尿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2012年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尿酸(UA)水平与肝功能损害、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8例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初UA测定值与检测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GLU)、胆固醇(CHOL)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UA水平分为<70μmol/L组18例,70~100μmol/L组22例,>100~150μmol/L组37例,>150μmol/L组81例,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1.1%、50.0%、91.9%、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A值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尿酸水平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峰 李继科关键词:重型肝炎 血尿酸 预后 常规方法和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1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6例。两组均以抗炎、保肝、降酶、退黄、对症为治则。治疗组加用电脑肝病仪治疗,每日一次。结果:治疗组在消化道症状改善方面有效率95.0%,黄疸消退方面有效率90.2%。谷丙转氨酶恢复方面有效率85%。而对照组分别为82.14%、67.86%和71.43%。结论: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肝病能迅速改善消化道症状,有效降低黄疸、转氨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高峰关键词:电脑肝病治疗仪 病毒性肝炎 毫米波 电脉冲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证侯分布规律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552例病毒性肝炎证侯分布规律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1)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2)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痊愈158例,好转386例,仅5例未愈(肝胆湿热证3例、脾虚湿困证和气虚瘀黄证各1例),3例死亡,总体预后良好;3)肝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组痊愈者多,其他证型组好转者多,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疾病预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4)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预后最好(总有效率均为100.00%),其次是肝胆湿热证、脾虚湿困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8.87%、97.06%),气虚瘀黄证预后相对差一些(总有效率为93.33%)但不同中医证型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51)。结论:四川地区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不同中医证型与疾病预后间可能存在一些关联。 陈定潜 刘大凤 李继科 叶庆 周晓飞 王林 胡蓉 王丽 高峰 段萌 毛创杰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中医证型 预后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证型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552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与疾病预后。结果 1)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2)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痊愈158例(28.62%),好转386例(69.93%),仅5例(0.91%)未愈,3例(0.54%)死亡,总体预后良好;3)肝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组痊愈率高,其他证型组好转率高,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疾病预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4)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预后最好(总有效率均为100.00%),其次是肝胆湿热证、脾虚湿困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8.87%、97.06%),气虚瘀黄证预后相对差一些(总有效率为93.33%)。但不同中医证型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51)。结论四川地区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不同中医证型与疾病预后间可能存在一些关联。 陈定潜 刘大凤 李继科 叶庆 周晓飞 王林 胡蓉 王丽 高峰 段萌 毛创杰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中医证型 预后 斯巴特康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1999年 我院于1997年7月~1998年2月对100例病素性肝炎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在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斯巴特康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其退黄、降酶、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治疗患者,病毒性肝炎及分型按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高峰 冯松球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疗效观察 苦参碱注射液 静脉滴注 消化道症状 谷丙转氨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肝衰竭患者随机分入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治疗8周。比较两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生化及凝血指标改善的差异。结果:1)基线时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病因、病原型别、肝衰竭分型分期、并发症、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病毒学指标均相似,具有可比性;2)4周结束时中西医结合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西医组(7.69%VS25.00%,P=0.087);3)4周结束时中西医结合组原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组(15.38%VS 43.75%,P=0.021),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及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均略低于西医组;4)自治疗后第1周末始至第4周结束时中西医结合组总胆红素较西医组明显降低,尤其在第2周结束时、3周结束时(分别为198.63 VS235.32,133.28 VS 220.93,83.58 VS 154.08,67.38 VS 92.58,P=0.306、0.014、0.012、0.203);第1周结束时至3周结束时中西医结合组ALT及AST略低于西医组,ALB及PTA略高于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人工肝治疗能改善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肝衰竭患者短期(4周结束时)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陈定潜 曾义岚 胡蓉 王林 王丽 刘大凤 叶庆 李继科 高峰 段萌 毛创杰 李守娟关键词:肝衰竭 中医治疗 西医综合治疗 人工肝治疗 疗效 陈定潜分阶段辨治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验案 2014年 陈定潜主任医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医4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疾病及多种疑难杂症,遣方用药既遵古训,又有创新。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近期见陈师诊治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患者颇有成效,兹总结其经验,以飨同道。 李继科 叶庆 高峰 陈定潜关键词:肝癌 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