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德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子宫
  • 4篇子宫内膜
  • 4篇内膜
  • 4篇宫内
  • 4篇宫内膜
  • 2篇多囊
  • 2篇多囊卵巢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癌患者
  • 2篇他莫昔芬
  • 2篇子宫内膜癌
  • 2篇综合征
  • 2篇腺癌
  • 2篇卵巢
  • 2篇卵巢综合征
  • 2篇内膜癌
  • 2篇绝经

机构

  • 9篇梧州市红十字...

作者

  • 9篇黄德萍
  • 4篇雷嘉
  • 2篇吴耀忠
  • 1篇文哲
  • 1篇谭艳丽
  • 1篇郭毅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2篇实用妇科内分...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促排卵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促排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取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达英-35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排卵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水平明显较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则较高;同时,观察组周期取消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明显较低,而妊娠率则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促排卵的效果显著,其有助于改善患者激素水平以及促排卵结局。
黄德萍
关键词: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应用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应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常规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分析分子分型分布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高拷贝型、低拷贝型、MSI-H型、POLE超突变型各占11例、20例、7例、2例,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共计33例,而高拷贝型、低拷贝型、MSI-H型、POLE超突变型各占6例、19例、6例、2例。非子宫内膜样腺癌共计7例,低拷贝型、MSI-H型、POLE超突变型各有5例、1例、1例。40例患者分子分型p53状态、MMR蛋白表达、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FIGO分期、肿瘤病理类型、恶性肿瘤家族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年随访期间未出现患者死亡事件,复发例数共计11例,复发率为22.50%,其中高拷贝型、低拷贝型、MSI-H型复发率各为55.56%、22.22%、22.22%。在无进展生存率分布情况中,高拷贝型为52.50%,低拷贝型为92.50%,MSI-H型为77.50%,POLE超突变型为100%。结论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能够为病情预后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确保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黄德萍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
他莫昔芬对绝经前后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随访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后或化疗后长期服用他莫昔芬,对不同绝经状态下子宫内膜的病理学影响及探讨适宜的随访策略。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于本院确诊乳腺癌患者共90例,经病理证实为雌、孕激素受体阳性,其中未绝经患者40例,绝经患者50例;随访至2018年1月,两组临床资料不完善或失随访各5例,根据患者是否绝经进行分组,最终入组未绝经患者35例,绝经患者45例,未绝经组随访中位时间25.5个月,绝经组27.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月经和异常阴道流血情况,结合阴道B超、宫腔镜或子宫内膜活检诊断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结果未绝经组共发生异常阴道流血10例(28.57%),异常阴道流血率显著高于绝经组,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阴道B超诊断无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性显著高于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和无子宫内膜病变均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他莫昔芬对乳腺癌患者绝经前后状态下子宫内膜的病理学影响不同,应制定适宜的随访策略,早期发现和治疗。
江布英吴耀忠郭梓耘黄德萍雷嘉
关键词:他莫昔芬乳腺癌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癌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2024年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影响女性健康的肿瘤疾病的一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与社会经济水平、群众的生活质量、饮食、运动等习惯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在临床上将子宫内膜癌类型分为多种,Ⅰ型子宫内膜癌更为多见,并且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与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有着密切的关联。子宫内膜癌的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在疾病病发的早期会沿着子宫向输卵管、宫颈管等部位缓慢的延伸;淋巴转移是最为常见的、最为重要的一种转移途径。但目前临床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仍未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导致疾病发生与多种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各种基因增加了女性患者换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此本文对子宫内膜癌易感基因进行综述。
黄德萍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易感基因恶性肿瘤妇科肿瘤科
他莫昔芬对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乳腺癌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n=44)在手术和(或)化疗后给予他莫昔芬治疗,对照组(n=43)未行内分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异常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性激素水平大于或高于治疗前水平及对照组,子宫内膜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性激素水平大于或高于未绝经者,子宫内膜异常率高于未绝经者(均P <0. 05)。结论乳腺癌患者长期服用他莫昔芬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且对绝经后患者的影响更大。
江布英吴耀忠郭梓耘黄德萍雷嘉
关键词:乳腺癌他莫昔芬子宫内膜绝经
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观察
2019年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术前行后装放射治疗宫颈癌患者30例为对照组,治疗后对两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新辅助化疗的副反应、有效率及评价其安全性;对两组患者术后宫颈深间质浸润、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肿瘤最大横径由化疗前的(4.47±0.32)cm缩小为化疗后的(3.07±0.2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325,P=0.0000<0.05)。观察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32例,稳定13例,进展0例;对照组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1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对照组为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新辅助化疗过程中,主要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分别为10例,7例,各占16.67%和11.67%,给予积极对症治疗3~5d后,均明显好转。观察组术后宫颈深间质浸润发生率、脉管癌栓发生率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行术前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年轻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郭梓耘江布英雷嘉郭毅罗业琳黄宇璐黄德萍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装放疗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较大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较大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较大子宫肌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下肌瘤剥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出血及感染、瘤体残留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切口出血率为3.33%、感染发生率为3.33%,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3.33%、20.00%(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较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良好,且手术安全,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黄德萍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安全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以内分泌紊乱为主,多种代谢异常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占生育年期妇女的5%~10%。已经成为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随着诊断手段及对病因的研究,人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日趋一致且逐步深入,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本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谭艳丽文哲雷嘉黄德萍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内分泌紊乱临床综合征代谢异常常见疾病
对接受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对其膀胱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探讨对接受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对其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术后,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指导,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拔管后的2 h内恢复自主排尿的情况、尿潴留的发生率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较短,其中拔管后的2 h内恢复自主排尿患者的占比较高,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对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可促进其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其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黄德萍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术电刺激针刺膀胱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