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方
- 作品数:49 被引量:306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突变型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1例
- 2023年
- 本文报道1例因反复头晕、腹泻、肢体麻木等多系统受累症状就诊而确诊为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的患者。患者因“头晕1周余”入院,经完善免疫固定电泳、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心脏核素、基因等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突变型),给予氯苯唑酸特异性治疗后病情好转。
- 林丽容黄明方刘继陈卢荔红
- 关键词:淀粉样变心肌病
- 缬沙坦改善高血压房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原发性轻中度(1~2级)高血压伴永久性房颤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80~160mg/d)32例和氨氯地平组(5~10mg/d)32例,分别接受12周的缬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血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测定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选择年龄匹配的高血压窦性心律者20例作为对照组,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且下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两组房颤患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WF、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房颤患者之间上述3项指标无明显差别;降压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房颤患者NO水平显著升高(P〈0.01),vWF、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相同降压程度条件下,和氨氯地平组相比,缬沙坦组降低vWF、hsCRP水平和升高N0水平更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压,改善内皮功能及降低炎症因子;在同等降压条件下,缬沙坦改善内皮功能和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强于氨氯地平。这可能对预防高血压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 黄明方刘经南盖晓波薛昭卿侯建萍陈娟郑卫星
- 关键词:氨氯地平高血压心房颤动内皮功能
- 高血压合并房颤老年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
- 2010年
-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房颤)老年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意义。方法选择35例高血压合并房颤老年患者为房颤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P)及Ⅲ型胶原前多肽(NP);选择高血压合并窦性心律患者30例作为窦律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房颤组Ⅰ型CP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与不伴左房扩大者相比,伴左房扩大的房颤患者Ⅰ型CP水平更高,窦性心律组Ⅰ型CP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房颤老年患者血清中纤维化指标水平增高,存在心房间质纤维化。
- 王晓虎林皓平黄明方盖晓波兰小鹏邓玉莲
- 关键词:高血压心房颤动胶原纤维化
- 心房起搏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被引量:5
- 2004年
- 近年研究提示心房起搏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目的。本文就房颤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生理性起搏、双房起搏及右房多部位起搏、抗心律失常起搏等在房颤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 黄明方许春萱盖晓波
- 关键词:心房起搏心房颤动
- 生姜抗运动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06年
- 运动病是因异常运动刺激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流涎、淡漠、嗜睡、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和体征,包括晕车、晕船、晕机、晕飞船等类型。随着航海、航空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交通工具不断更新,世界各国日益重视运动病发生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目前的抗运动病药物主要包括抗胆碱、拟交感胺类及抗组胺类等,虽有一定的抗运动病作用,但多有中枢抑制作用,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多项研究发现生姜有明显的止吐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因而生姜成为各国学者普遍看好的新的抗运动病药物。本文就生姜在运动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理作一综述。
- 黄明方侯建萍盖晓波
- 关键词:抗运动病药物生姜神经系统面色苍白腹部不适
- 防晕口服液对晕船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观察防晕口服液在晕船高度敏感者海上预防晕船时对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在登陆艇上进行双盲对照试验,40名晕船高度敏感者分为2组,分别于开船前0.5 h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和以生姜+陈皮酊配制的防晕口服液(试验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航渡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并记录受试者出现的晕船症状。结果试验组晕船症状评分为4.80±0.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2±0.28(P<0.05),呕吐症状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航渡前两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航渡后试验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航渡前(P<0.05)。结论防晕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预防晕船作用,其抗运动病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皮质醇水平有关。
- 侯建萍黄明方薛昭卿林洁杨烨于西全盖晓波
- 关键词:晕船血清皮质醇
- 以心包积液为主要症状的纵隔淋巴结结核1例
- 2006年
- 李刚黄明方张慧敏曹小织
- 关键词:心包积液纵隔淋巴结结核
- 防晕船口服液对晕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观察在海上口服防晕船口服液对晕船高敏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在登陆艇上进行双盲对照试验,随机选取10名晕船不敏感者作为对照组,40名晕船高敏者分为安慰组和试验组,分别于开船前半小时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安慰组)和防晕船口服液(试验组),记录受试者4h动态心电图,应用心率变异时域、频域分析方法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并记录受试者出现的晕船症状。结果防晕船口服液具有良好的预防晕船作用,安慰组抗晕船作用很小,有效率仅20%,而试验组中有7例显效,总有效率达85%,明显优于安慰组(P<0.01)。安慰组和试验组的时域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ms占总心动周期数的百分比(PNN50)、每5min时段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每5min时段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上述指标在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安慰组;而极低频功率(VLF)在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防晕船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预防晕船作用,其抗运动病机制可能与降低过高的迷走神经兴奋性有关。
- 侯建萍盖晓波宋青扬黄明方林洁黄继华杨烨于西全
- 关键词:晕动病生姜心率变异性
- 西洛他唑通过Rb-p53-p21通路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增殖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西洛他唑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DMEM阴性对照组(对照组),不同浓度西洛他唑组(共5组,分别给予1.0×10^-7、2.5×10^-7、5.0×10~、7.5×10^-7和1.0×10^-7mol/L西洛他唑干预)。细胞计数和四唑盐(MTY)比色试验分析西洛他唑对VSMC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析给药前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p53和p2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西洛他唑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使血管平滑肌细胞阻滞于G1期,且该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高浓度的西洛他唑(7.5×10^-7和1.0×10^-7mol/L)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西洛他唑各浓度组p5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5×10^-7、5.0×10^-7和7.5×10^-7mol/L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10^-7mol/L组差异更为显著(3.22±0.45比1.75±0.32,P〈0.01),西洛他唑7.5×10^-7mol/L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0^-7mol/L组差异更为显著(0.53±0.11比0.18±0.06,P〈0.叭)。西洛他唑1.0×10^-7、2.5×10^-7和5.0×10^-7mol/L组p21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6±0.19、2.20±0.24和2.10±0.18比1.21±0.18,P均〈0.05),西洛他唑1.0×10^-7mol/L和2.5×10^-7mol/L组Rb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5.0×10^-7mol/L组则更为显著(0.89±0.07比0.38±0.04,P〈0.01)。而西洛他唑7.5×10^-7和1.0×10^-7mol/L组p21的mRNA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81±0.09比1.21±0.18,P〈0.05和0.36±0.10比1.21±0.18,P〈0.01),RbmRNA的表
- 王守力黄明方孙飞殷召陈力量冯国斌
- 关键词:血管细胞增殖西洛他唑
- 防晕船口服液及抗晕船口服液预防晕船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观察自制“抗晕船口服液”及“防晕船口服液”海上预防晕船的效果。方法在登陆艇上将986名首次出海出现不同程度晕船症状的志愿者分为4组,于开船前半小时分别服用安慰剂(对照组)、防晕口服液(A组)、抗晕口服液(B组)、防晕口服液+抗晕口服液(C组),记录受试者出现的晕船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均有预防晕船效果,对照组预防晕船作用显著低于其余3组,C组预防晕船作用明显高于A组和B组,各组间副作用无显著差别。各组对低、中敏受试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晕船效果,但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在高敏受试者中,对照组无抗晕船效果;在中、高敏受试者中,C组抗晕船的有效率、保护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抗晕船口服液及防晕船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预防晕船作用,两者联用效果更佳。
- 侯建萍黄明方于西全林洁杨烨盖晓波
- 关键词:晕动病茶苯海明山莨菪碱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