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太勰
- 作品数:1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东床坦腹”与东晋政局——《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条的政治史解读
- 2023年
- 《世说新语》中关于王羲之“东床坦腹”的婚姻佳话,实际上有着深刻的政治内涵。郗鉴择婿东床的时机与动因,暗含着对东晋政局的多方考量:一是联合王导,以北来流民帅的身份立足江左、稳固权力;二是与琅琊王氏形成军政联盟,内外呼应,以壮大武力外藩的军事实力;三是借助王羲之家族关系与宗教信仰,以拓展交游,经营政治资本;四是鉴于王羲之无心政事,可在复杂时局中从容进退、保全门户。郗、王联姻,当下可以安定政局,长远可以延续门户,同时也在客观上制衡了其他不轨门阀,从而维持了东晋朝廷较长时间的安宁稳定。
- 丁太勰
- 关键词:《世说新语》
- 《左传》与希罗多德《历史》战争观之比较
- 2012年
- 《左传》与希罗多德《历史》分别是中国与希腊古代两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二书都以叙述战争见长,并体现出同中有异的战争观:首先,在对战争的根源与性质的认识上,二书都认为战争是利益之争,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其次,在对战争胜负因素的认识上,《左传》认为人心向背、战略战术、外交政策是制胜关键,而《历史》则认为军事实力才是决定因素。二书的不同之处体现出两国在文化传统上的差异。最后,在对战争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上,二书虽然都认为战争是成就功业的重要工具,但《左传》认为政治、经济与军事同等重要,并不一味迷信武力,《历史》则充分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感,对和平的向往。
- 丁太勰
- 关键词:《左传》《历史》战争观
- 大时代下的学者散文
- 2023年
- 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刘跃进先生《从师记》暨新时代学者散文研讨会”近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4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里选编两组文章,一是参会感言和编辑手记,二是邱华东和费君清等学者的论文。
- 刘跃进刘跃进胡仰曦费君清杜广学廖可斌廖可斌陈蘅瑾丁太勰
- 关键词:学者散文编辑手记
- 理性与诗性的交融——读《左传》与希罗多德《历史》
- 2012年
- 《左传》与希罗多德《历史》分别是中国与希腊古代两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两书在叙述上都兼备理性与诗性的特征,既能以历史与科学的理性来辨别史料之真伪,解释怪异之现象,又能以诗化的叙事说理、语言艺术以及情感表达来丰富史书的内涵。理性与诗性的交融,是两部史书在叙事艺术上具有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 丁太勰
- 关键词:《左传》《历史》诗性
- 关于《左传》与希罗多德《历史》的几点比较
- 2008年
- 中国和希腊都是文明古国,《左传》与希罗多德《历史》分别是记载两国相近年代历史的史书,两书的成书年代也相近,因而具有可比性。本文从这两部书的几个突出的特点,即惊人相似的人本史观、同而不同的叙述风格、形态各异的战争描写等方面加以比较,从而分析两国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之间的同与不同。
- 丁太勰
- 关键词:历史观战争描写
- 文本与接受:论《春秋左传集解》的诗学意义
- 2015年
- 《左传》因记载了大量引诗、赋诗的材料,使之既具有诗学文献学意义,也具有诗学阐释学意义;既可以从《诗》的文本上考察其历史语境意义;也可以从接受上考察其现实语境意义。这两个方面也恰恰是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阐释《诗》的主要着眼点。杜预解《诗》,既注重语词训诂、章句辨析以及本事考索,试图在可能的历史语境的还原中揭示文本的本来意义;又注重阐释引诗、赋诗的当下现实的语境意义,试图揭示《诗》接受生成意义的特殊性。"诗以言志"是其一以贯之的诗学思想,"情志合一"则又是其基本思想倾向。
- 丁太勰刘运好
- 关键词:诗学意义
- 高校文学经典研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1
- 2017年
- 文学经典研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依托,按照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修正理论研究——完善教学实践的研究思路展开,最后建立一个系统、动态的经典阅读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基本教学模式。具体改革措施有:一是经典阅读与知识结构优化;二是经典阅读与洞察能力培养;三是经典阅读与语感能力提升;四是经典阅读与审美能力形成。通过上述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和审美观。
- 丁太勰
-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 《陆云集》四考被引量:1
- 2012年
- 陆云集原本散佚,现存陆云集乃辑自前代类书,错讹较多。本文就陆云集诗文异名问题、存疑作品作者归属问题、《与兄平原书》之错简以及辑佚文《泰伯碑》的作者问题作了详细考论。
- 刘运好丁太勰
- 关键词:异名错简
- 论大禹对中国古代诏令体式的建构
- 2016年
- 诏令,指中国古代社会以帝王命令形式颁布的下行公文。最早的诏令产生于夏朝,《尚书·大禹谟》记载的《禹誓》,以及《周书》所载的《禹禁》,是中国古代诏令的源头,对后世之"征讨诏"、"劝农诏"等在体制、结构、风格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大禹诏令所承载的特殊政治功能,不仅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深刻影响了后代诏令的制度、法律、文化的人文内涵。所以说,大禹对中国古代诏令体式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 丁太勰
- 关键词:大禹诏令体式
- 善而雅、辞气衰:论东汉诏令的风格特征
- 2017年
- 东汉诸帝因时代、政局、家风等原因,极力弥合社会矛盾,其诏令表现出“人主之善意”;在艺术表达上,东汉诏令趋向骈偶、结构明晰、情感动人、简明典雅;以文气论,东汉诏令不复高、武英气,呈现出“辞气衰薄”的特点。
- 丁太勰
- 关键词:东汉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