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传印
- 作品数:29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那雪山的水——论覃子豪的《瓶之存在》一诗的古典文化品格被引量:1
- 2009年
- 《瓶之存在》是诗人覃子豪晚出的作品之一,在覃子豪的诗作中,它最为典型、完美且影响深广,评论家探究其现代品格并以此断言覃子豪后期诗风与诗歌观念的转变,然对其古典韵味却多有搁置,本文即从意象、主题、思维、结构、语言诸方面剖析其与中国古典诗歌以及传统文化的关联,并探讨其中得失。
- 任传印
- 关键词:贵无中道
- 佛陀本怀、中国经验与全球视域--佛教文学百年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 2016年
- 在现代化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势必要推进中华佛教文化的现代转型,促进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以及人类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作为现当代中国佛教的重要侧面,百年佛教文学包括现代阶段和当代大陆、台港澳等时空存在,从古典形态转向现代白话创作,诸多优秀作品传达出契合本土语境的现代佛教审美体验。当代佛教须深契佛陀本怀,洞达中国经验,强化全球视域,三个方面循因缘法与因果法形成富有张力的系统。
- 任传印
- 关键词:全球视域
- 论鲁迅《野草》的终极关切与佛教文化被引量:1
- 2016年
- 终极关切在根本上是人生意义问题,社会转型语境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鲁迅对此深有眷注。鲁迅与佛教文化有复杂深厚的渊源,以"了生死"为本怀的佛教对鲁迅的终极关切具有深入持久的影响,这在代表鲁迅哲学的散文诗《野草》中体现最为明显。《野草》的生死意识、苦感体验与佛教相通,不过由此而来的"反抗绝望"、自由意志与佛家修证路向有所不同,般若经典、华严宗、唯识学、三论宗等不同宗派可能以较为复杂的方式参与和影响了这种意义关切与价值贞定。
- 任传印
- 关键词:佛教文化终极关切
- 民国文论建设的文学史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民国文论的建设与发展,受到现代西方文化、文学及其理论思潮和明清以来的文艺变革思潮的双重影响,在整个建设理念和体系构建上,确立了以"人的文学"为理论基点和价值原则的"大文论"格局,通过对文论的范式、话语、路径、策略、规则等方面的探讨,建立起了一种以现代性价值为内涵的"崇高"类型的理论构架。民国文论开辟了中国文论发展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历史地位。
- 黄健任传印
- 关键词:民国文论建设文学史意义
- 《金刚经》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
- 2020年
- 作为记述卓著思想家佛陀教育活动的大乘佛教般若学经典文本,《金刚经》的教育启示包括思想与方法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是基于缘起论的教育主体思想、基于佛性论的师生平等思想、基于以法身慧命的教育目标论、基于菩萨道的教师人格理念、基于契机契理开显佛性的根器阶次论;后者主要有身教法、互动法、启发法、案例法、复沓法、比较法、修辞法。"双一流"背景下的中国大学教育亟待改革,针对目前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教育主体、师生伦理、教育目标、教师人格建构、学生研究薄弱、教育方法陈旧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金刚经》有丰富的启示价值。
- 任传印
- 关键词:《金刚经》大学教育教育思想教育方法
- 论新世纪华语功夫电影与佛教文化
- 2016年
- 新世纪华语电影发展势头强劲,功夫电影以独特的身体语言和影像审美成为重要类型,其对佛教文化的借用值得探讨。这种借用可归纳为叙事辅助与深度吸纳两种类型,前者运用某些佛教文化元素支持影像叙事与动作美学,很少涉及深层意义创造;后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深度吸纳佛教价值理念进行意义建构,传达蕴含佛教精神的审美体验。纵观华语功夫电影发展史,借用佛教文化已颇有传统,从本土化与国际化相契合的角度说,吸纳佛教资源是有效的文化策略。
- 任传印
- 关键词:佛教文化跨文化传播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佛教人物形象塑造
- 2016年
-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与佛教文化存在多层面关联,其中佛教人物形象具有独特性格内涵与审美价值。佛教界和文学界主要有三种创作导向:宗教性书写重在弘演佛教人格与信仰体验,艺术特色不够突出;批判式塑造多从现代人文价值、科学理性、民族国家建构等维度展开;审美化运用以佛教人物支持文本建构与意义创造,后两者艺术风格较丰富。从文学史来看,佛教人物形象的批判式塑造影响较大,三种导向共同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学内涵与艺术经验。
- 任传印
-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 风雨江湖菩提树——佛教四圣谛视角下的“天龙八部”
- 金庸自幼接触佛教且后来皈依佛门,佛教的影响相当明显地体现在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中,其中以《天龙八部》为最。该小说篇幅广大、人物繁杂且情节曲折多变,宛若芸芸众生的象征和概括,小说总体上已将艺术化的佛法与佛法化的艺术冶于一炉,在...
- 任传印
- 关键词:金庸《天龙八部》佛教文化
- 文献传递
- 夏丏尊文论研究综述
- 2021年
- 夏丏尊兼有作家、教育家、学者、出版人多方面身份与建树,学界对其文论的研究起步于1988年,2010年之后渐趋精深,总体数量不多,主要有综合研究、比较研究两类,前者内容丰富,但不够严谨,后者比较精善。非文论视角论著对此有所涉及,有利于文献挖掘,需要规整与融通。后续研究应首先注重夏丏尊文论文献的挖掘整理,加强专题分析、历史性研究、比较研究、生成动力研究,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结合,在纵横交错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开显其内容与价值。
- 王新雨任传印
- 关键词:文论
- 论民国白话佛教文学的意义创构——以民国佛教期刊为中心
- 2016年
- 在民国时期社会转型以及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背景下,佛教志士积极探索革新之路,创办诸多佛教期刊,推出白话佛教文学创作,参与时代社会的意义创构。民国白话佛教文学的意义创构主要表现为入世与出世两种导向、苦惑与超越两个层面,其中入世特点比较明显;意义创构的传达以"知识的文学"与"力的文学"为主要方式,"知识的文学"之特征相对明显。民国白话佛教文学的意义创构在佛教文学史上有继承、转化与拓新之功,对民国新文学亦有特定的支持与丰富作用。
- 任传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