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忠芬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真菌
  • 3篇着色
  • 3篇着色真菌
  • 2篇蟾蜍
  • 1篇电镜
  • 1篇芽生菌病
  • 1篇真菌病
  • 1篇致病
  • 1篇实验室
  • 1篇腔注射
  • 1篇注射
  • 1篇着色芽生菌病
  • 1篇着色真菌病
  • 1篇蟾蜍科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环境
  • 1篇小鼠
  • 1篇小孢子菌
  • 1篇面癣
  • 1篇菌病

机构

  • 5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万俊增
  • 5篇戴文丽
  • 5篇陈瑞娥
  • 5篇任忠芬
  • 2篇施岩
  • 1篇吴绍熙
  • 1篇郭子英

传媒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年份

  • 2篇2003
  • 1篇1998
  • 2篇199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着色芽生菌病患者污染环境的实验研究
1994年
用着色芽生菌病患者皮损内的脓液污染活树皮、腐木、锯末、麦秆、沙土和黄土,可见皮损内的着色芽生菌厚壁孢子能在上述物质中很快转成菌丝相,并可与多种杂菌共生。从中分离出卡氏枝抱霉纯培养,污染后第28天分离阳性率达52.2%。结果提示着色芽生菌病患者排出体外的病原菌能污染环境,这种污染作用是造成此病地区性流行的原因之一。
万俊增郭子英吴绍熙戴文丽任忠芬陈瑞娥
关键词:着色真菌病环境污染
287株致病性着色霉菌实验室观察与分析被引量:9
1998年
目的 研究山东省章丘县及其周围地区着色霉菌病的菌种组成。方法 采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进行试管法培养 ,将培养阳性菌落分别进行葡萄糖蛋白胨琼脂、葡萄糖玉米粉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钢圈小培养 ,观察其分生孢子梗形态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卡氏枝孢霉的产孢方式。结果 共鉴定出 2 83株卡氏枝孢霉、2株裴氏着色霉、1株疣状瓶霉及 1株未定瓶霉。结论 山东省章丘县及其周围地区着色霉菌病的致病菌种以卡氏枝孢霉为主。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我国北方该病致病菌种主要为卡氏枝孢霉。
戴文丽陈瑞娥任忠芬万俊增
关键词:电镜
粉小孢子菌致面癣国内首例报告被引量:1
1994年
万俊增戴文丽陈瑞娥任忠芬阎风秀
关键词:面癣
着色真菌蟾蜍分离株小鼠致病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 观察着色真菌蟾蜍分离株的致病性。方法 : 抽样取着色真菌蟾蜍分离株与标准人分离株对照 ,制成菌悬液 ,做小鼠腹腔接种 ,观察接种后小鼠的外观表现 ,做菌种逆培养和观察内脏病理变化。结果 : 蟾蜍分离株卡氏枝孢霉、疣状瓶霉、裴氏着色霉和甄氏外瓶霉与病人分离株一样 ,在接种 2 8天后 ,均可从小鼠脏器逆培养出接种的菌种 ,并引起内脏病变 ,形成结核样肉芽肿 ,肉芽肿内均可查见棕黄色硬壳小体。而瓶霉和外瓶霉属菌种逆培养结果均阴性。结论 : 从野生蟾蜍分离出的卡氏枝孢霉、疣状瓶霉 ,裴氏着色霉和甄氏外瓶霉与病人分离株一样 ,对小鼠有致病性 。
万俊增戴文丽任忠芬陈瑞娥施岩
关键词:着色真菌蟾蜍小鼠腹腔注射
从野生蟾蜍分离致病性着色真菌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从野生蟾蜍分离致病性着色真菌。方法在着色芽生菌病高发区和无病区分别捕捉野生蟾蜍,取内脏制成悬液分离着色真菌。结果在着色芽生菌病高发区山东章丘,354只野生蟾蜍中有151只分离出着色真菌,占42.7%,共计分离出着色真菌11种,162株,其中疣状瓶霉49株,外瓶霉33株,瓶霉属19株,甄氏外瓶霉19株,卡氏枝孢12株,可疑卡氏枝孢3株,喙枝孢7株,裴氏着色霉5株,毛样枝孢4株,棘状外瓶霉3株,枝孢属3株,小尾枝孢1株,未鉴定4株。而在无病区山东莱阳,45只蟾蜍中仅有4只分离出非致病性着色真菌,占8.9%。结论着色芽生菌病流行区野生蟾蜍真菌的分离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流行区,且分离出多种致病性着色真菌,提示野生蟾蜍带菌与着色芽生菌病的流行相关。
万俊增戴文丽任忠芬陈瑞娥施岩
关键词:蟾蜍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