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妍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冷战
  • 2篇学术
  • 2篇学术机构
  • 2篇苏联人
  • 2篇冷战史
  • 2篇冷战史研究
  • 2篇美中关系
  • 2篇肯尼迪政府
  • 2篇柏林危机
  • 2篇SOUTHE...
  • 1篇档案
  • 1篇导弹危机
  • 1篇地缘
  • 1篇地缘政治
  • 1篇地缘政治学
  • 1篇杜鲁门
  • 1篇杜鲁门政府
  • 1篇学士
  • 1篇右倾
  • 1篇右倾机会主义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2篇美国印第安纳...
  • 1篇马里兰大学巴...

作者

  • 9篇何妍

传媒

  • 6篇冷战国际史研...
  • 1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北大史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3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关于中苏分歧的美国档案,1958—1960
2007年
冷战时期,中苏关系一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密切关注的对象。中苏从合作、蜜月走向分歧、分裂甚至对抗的整个过程,美国政府都通过其庞大的情报网密切跟踪,并且根据多方情报做出缜密的分析,从而做出应对的政策。瓦解共产主义阵营、对中苏关系实施"楔子"战略,是美国在冷战过程中不变的宗旨。本组档案选取了中苏分歧重要时期(1958—1960)
何妍
关键词:中苏关系苏联人社会主义阵营发件人
评《冷战:一部新历史》被引量:1
2007年
1991年,当苏联解体的时候,乔治·布什(George H.W.Bush)总统的一位高级外交政策官员告诉我:"你们历史学家要有麻烦了,你们要向将来的美国人解释为什么我们在45年的时间里把冷战想得如此恐怖。"他是正确的。到2006年为止,年轻的美国人根本无法理解那个进行着"卧倒与掩护"①训练的时代。
麦克尔.贝思洛斯何妍
关键词:苏联人基辛格冷战期间地缘政治学战略防御计划撒切尔夫人
评《美中关系正常化:一部国际史》被引量:3
2007年
这本写作与编辑都十分精良的作品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国际史。八篇文章的作者有一位来自美国,一位来自英国,四位来自中国大陆,一位来自台湾,一位来自俄国。他们总体上对冷战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提供了不同的有价值的角度。尽管对这一领域的学者而言它所包含的新奇的内容并不多,这本书应该对学生们特别有用。
孔华润何妍
关键词:美中关系国际史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政府勃列日涅夫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共产国际关系研究述评
2006年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长期以来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末由向青首先提出颠覆性的观点,他认为大革命失败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陈独秀,共产国际负有部分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由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向青的观点很快受到批判,众多学者著书立说证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灾难,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始终没有摘去。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前苏联档案的解密,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学术界开始重新探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问题。以杨奎松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陈独秀不仅不是“右倾”机会主义,反而在许多情况下抵制了共产国际的错误路线。这种提法具有开创性,其后,学者们进一步探讨,深化了新观点的研究。
何妍
关键词:右倾共产国际
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冷战史研究的资料宝库
2007年
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组成人员包括香港、中国内地、美国和英国等地的优秀学者。中心的宗旨是吸引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学者到香港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和搜集研究资料,发展与中国内地、亚洲、美国和欧洲的学术机构的学术友好关系,成功搭建了东西方之间国际研究、美国研究和欧洲研究的桥梁。从建立至今,中心不断向世界各地的学者(尤其是内地学者)发放奖学金。
何妍
关键词:学术机构VIETNAMSOUTHEASTFILES柏林危机
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在线网外交专栏圆桌书评会评迈克尔·卢姆博斯新著《捅破竹幕:约翰逊年代的对华搭桥尝试》
2010年
夏亚峰(Yafeng Xia)教授撰写的导言:迈克尔·卢姆博斯(Michael Lumbers)的新著《捅破竹幕:约翰逊年代的对华搭桥尝试》是利用英美档案、以整书的篇幅对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的对华政策进行研究的开山之作。迈克尔·卢姆博斯认为,"约翰逊执政时期的政策并非僵化保守,在探求改变长期以来的对华政策的问题上,他的高级智囊做出了超出时代的大胆设想"。(第3页)他追溯了约翰逊的主要中国问题顾问的观点发展演化的过程。
何妍
关键词:博斯肯尼迪政府线网杜鲁门政府
“周鸿庆事件”与美日台三角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1963年末发生的“周鸿庆事件”引发了台日关系的危机。在这场事件中,日本不顾台湾当局的压力,坚持允许周鸿庆返回大陆。在台湾看来,这是日本亲大陆的严重过失行为,因此对日采取了激烈的报复措施,台日矛盾激化,一度濒临“断交”的边缘。作为台日双方的盟友,美国利用驻台“大使馆”向台湾当局斡旋,不断对其施加压力。美国国务卿腊斯克也亲自访日、访台,为解决双方矛盾不遗余力。最终,在美国的调节下,台日双方各让一步,就此渡过了这场“外交”危机。在解决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美国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同时,美国在远东的战略意图也反映得淋漓尽致。
何妍
关键词:美日关系美台关系
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冷战史研究的资料宝库
2006年
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组成人员包括香港、中国内地、美国和英国等地的优秀学者。中心的宗旨是吸引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学者到香港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和搜集研究资料,发展与中国内地、亚洲、美国和欧洲的学术机构的学术友好关系。该中心成功地搭建了东西方之间国际研究、美国研究和欧洲研究的桥梁。从建立至今,中心不断向世界各地的学者(尤其是内地学者)
何妍
关键词:学术机构SOUTHEAST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情报部门
1960年代美国政府中国问题专家艾伦·怀廷教授访谈录被引量:3
2009年
艾伦·怀廷(Allen S.Whiting)教授是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192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帕斯·安伯伊,1948年获康奈尔大学学士学位。怀廷教授在大学期间开始接触中文,毕业后分别于1950年和1952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51—1953年,他于西北大学担任政治学系的助理教授,由于受麦卡锡主义的席卷,失去工作,随即赴台湾继续学习中文、搜集研究资料。1955年至1957年受聘于密歇根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其后直至1961年一直在兰德公司从事研究工作。1960年怀廷教授出版了他的成名作《中国跨过鸭绿江》一书,该书在美国国内产生极大反响,怀廷教授的知名度也随之骤然提升。1961年他被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杰·希尔斯曼(Roger Hilsman)直接调到国务院担任肯尼迪政府情报研究司国际关系方面的特别助理,1962年任远东研究分析处处长,供职至1966年。之后,他调任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协助总领事爱德华·赖斯(Edward E.Rice)工作。1968年约翰逊(Johnson)总统卸任后,怀廷教授重返学术界,在密歇根大学担任教授,其间还兼任美中关系国家委员会主席、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担任关于中国问题的特殊评论员等重要职务。最终于亚利桑那大学退休。
何妍
关键词:中国问题专家肯尼迪政府美国政府美中关系学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