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雪宝

作品数:29 被引量:111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8篇群落
  • 13篇群落结构
  • 12篇底栖动物
  • 10篇大型底栖动物
  • 8篇多样性
  • 7篇红树
  • 7篇红树林
  • 6篇大型底栖生物
  • 5篇湿地
  • 4篇生境
  • 4篇生态研究
  • 4篇甲壳
  • 4篇海域
  • 4篇不同生境
  • 3篇底栖动物群落
  • 3篇动物群
  • 3篇动物群落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污损生物
  • 3篇物种

机构

  • 27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9篇何雪宝
  • 25篇林俊辉
  • 25篇王建军
  • 23篇林和山
  • 23篇黄雅琴
  • 17篇郑成兴
  • 15篇李荣冠
  • 15篇江锦祥
  • 15篇郑凤武
  • 13篇刘坤
  • 11篇牟剑锋
  • 10篇张舒怡
  • 2篇崔永德
  • 1篇冯伟松
  • 1篇刘学勤
  • 1篇潘保柱
  • 1篇王兆印
  • 1篇俞炜炜
  • 1篇王洪铸
  • 1篇陈彬

传媒

  • 5篇海洋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2篇第六届全国红...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 1篇2015年“...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洛阳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甲壳动物群落及其功能群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2013年8月、2013年10月、2014年1月和2014年4月分别在洛阳河口潮间带选取5种生境(红树林区Q1,Q2,Q3;光滩Q4,林缘光滩Q5)开展调查,以探讨不同生境间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群差异和影响因素。调查共获得甲壳动物18科35种,优势种和重要种有弧边招潮(Uca arcuata)、薄片蜾蠃蜚(Sinocorophium lamellatum)、宁波泥蟹(Ilyoplax ningpoensis)和秀丽长方蟹(Metaplax elegans),以穴居型植食者为主;不同生境间优势种存在明显变化,游泳型甲壳动物主要出现在生境Q1、Q2和Q3。洛阳江红树林生境Q1、Q2、Q3底栖甲壳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复杂性高于林缘光滩和光滩生境,而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则相反。通过对5种不同生境的物种数、生物量、密度、功能群、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生境-季节间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生境间与季节间甲壳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功能群、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在生境间差异不显著,丰富度指数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生境Q1、Q2和Q3差异不显著。而底栖甲壳动物群落相似性和非度量多维度标序(n MDS)分析表明林缘光滩Q5的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与Q1、Q2、Q3的相似度高,与光滩生境相似度较低,这可能是因为红树林、林缘光滩、光滩三者生境的复杂程度、食物丰富程度和食物来源存在差异有关。综合分析表明生境复杂程度与季节是影响洛阳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甲壳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张舒怡何雪宝王建军林和山黄雅琴林俊辉牟剑锋刘坤郑成兴
关键词:群落结构功能群甲壳动物
长江镇江段不同生境类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2010年3~12月在长江镇江段进行4次采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6种,隶属于7科21属,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7属12种,多毛类1科1属种,软体动物2科4属4种,水生昆虫2科9属9种。长江镇江段共有4个优势种:厚唇嫩丝蚓(Teneridrilus mastix)、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多鳃齿吻沙蚕(Nephthys polybranchia)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4ind./m2和0.2g/m2。各种生境类型中,保护区的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相对较高,北湖次之,主航道最低。同时存在着季节变动,密度以春夏较高,秋冬较低,生物量以春秋较高,冬夏较低。各季度功能摄食类群密度相对丰度以直接收集者所占比例较高,滤食收集者次之。比较长江下游各江段,底栖动物群落有较大差异:密度最高值出现在扬中段,最低值出现在镇江段;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江阴段,最低值出现在镇江段;而种类数在镇江段和扬中段较高,江阴段较低。
彭增辉何雪宝冯伟松崔永德
关键词:长江镇江段底栖动物生境类型功能摄食类群
三沙湾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结构及其分布格局
2013年 11月-2014年 8月,以福建省三沙湾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光滩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草滩为样地,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的研究。
黄雅琴王建军江锦祥林俊辉林和山何雪宝牟剑锋刘坤张舒怡
关键词:群落结构功能群大型底栖动物红树林互花米草
西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河流担负着水源供给、食物生产、旅游、航运等功能。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底栖动物常被作为环境指示生物,研究其群落特征为河流保护及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航运需求,西江开展了航道整治工程,由此引起河道生物栖息生境条件的改变,从而影响河流的生态健康。为了西江的保护和管理,研究于2009年枯水期和2010年丰水期对西江的底栖动物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期间共鉴定底栖动物70种,隶属于30科59属。其中环节动物7科12属16种,软体动物11科14属21种,节肢动物11科32属32种,其他动物1科1属1种。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40 ind/m2、0.23 g dry weight/m2。统计分析表明河床底质在底栖动物丰度和分布上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稳定性越高的底质越有利于底栖动物生存。软泥底质以直接收集者(主要包括颤蚓科寡毛类和摇蚊亚科昆虫)占优,而各类石质底质则以刮食者(主要是短沟蜷Semisulcospira spp.)或过滤收集者(主要是淡水壳菜Limnoperna lacustris)占优。西江航道整治工程的开展降低了生境条件质量甚至使得原有生物栖息地丧失,由此会对底栖动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潘保柱王兆印何雪宝
关键词:底栖动物现存量底质
印尼北苏拉威西省红树林湿地的底栖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珊瑚礁三角区(Coral Triangle)孕育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被认为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地带。印尼北苏拉威西省就位于三角区的中部,这里除了有世界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珊瑚礁资源,同时也存在其它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如红树...
林俊辉王建军黄雅琴林和山何雪宝郑成兴郑凤武江锦祥李荣冠
关键词:红树林底栖生物多样性
兴化湾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分别于2005年11月(秋季)和2006年5月(春季)两个季节,在兴化湾潮间带4条断面取样,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189种。其中,多毛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占总种数的90.5%,是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类群。优势种主要有寡鳃卷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中蚓虫(Mediomastus sp.)、异蚓虫(Heteromastus sp.)、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opsilla cingulata)和侧理蛤(Theora lata)等。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26 ind/m^2和32.35 g/m^2。空间分布上,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次序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水平分布具有湾内向湾口递减的趋势;对比两个季节,春季的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大于秋季。群落结构分析显示,兴化湾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群落发生扰动。
林和山王建军黄雅琴林俊辉何雪宝刘坤郑成兴李荣冠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
多毛类沙蚕科(Nereidae)在人工岛红树林种植区的多样性和数量特征
沙蚕科动物在分类学上属环节动物多毛纲,其生态分布范围可从潮滩到深海,不少种类能适应于盐度变化较大的河口区。沙蚕科动物被认为是群落演替早期阶段的指标种,该型动物可穴居于沉积物内部,掘挖通道,促进沉积物内部的通风氧化,同时摄...
林俊辉郑凤武何雪宝王建军
厦门滨海湿地沙滩潮间带生物生态研究
2010年秋季和2011年春季,为了了解厦门香山和观音山岸段沙滩修复后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现状,在香山和观音山分别布设断面.结果显示,香山和观音山2条断面沙滩潮间带生物已鉴定的种类共有113种,其中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
王建军黄雅琴林俊辉林和山何雪宝江锦祥郑成兴郑凤武李荣冠
关键词:滨海湿地物种多样性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区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在南海北部东沙、神狐和琼东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区开展了多个航次共90站次的海洋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258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82种,甲壳动物80种,软体...
何雪宝郑成兴李荣冠王建军梁前勇夏真林俊辉林和山黄雅琴牟剑锋刘坤张舒怡江锦祥郑凤武
关键词:大型底栖生物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群落结构甲烷
福建古雷半岛周边海域春季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现状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2011年4–5月期间对福建古雷半岛周边海域27个站位所做的生态调查,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密度、生物量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古雷半岛周边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丰富,共采获145种,其中多毛类69种,软体动物28种,甲壳动物29种,三者是海区种类组成的优势类群,但种类的出现率和优势度普遍不高。海区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111±200)ind/m2和(14.79±22.03)g/m2,站位间高低值相差较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d均值都不高,为2.064和2.847,源于半数以上站位的种类数不到10种。在所划分的3个地理区域,东山湾内的种类多样性水平和密度都要比东山湾口和东侧海域来得高。与福建其他港湾相比,古雷周边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但密度和生物量不高。底栖生物这些多样性特点可能与底质分布特征有关。与东山湾的历史调查数据相比,该湾的优势种类组成变化明显。
林俊辉王建军林和山何雪宝黄雅琴李荣冠郑凤武郑成兴
关键词:春季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