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顺
- 作品数:16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东化工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从季铵盐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金银铜被引量:2
- 1991年
- 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的结果表明,以硫脲作为反萃取剂,在酸性条件下,从季铵盐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金、银、铜具有很好的指标。负载有机相经两段共5级的逆流反萃,金、银、铜的反萃率达99.8%以上,并用分段反萃取,可达到金和银、铜的基本分离。用电沉积法提取金属元素后的硫脲盐酸溶液可循环使用。本研究解决了季铵盐作为优良的萃取剂,但难以反萃取的问题。
- 周展云傅建顺吴志泉杨惠明黄顺德
- 关键词:铜萃取硫脲季铵盐
- 季铵盐从氰化液中萃取银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研究了氢氧化三烷基甲铵(转型的 N_(263))—煤油体系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银的机理。考察了水相酸度、被萃金属和萃取剂浓度、添加剂、温度及其共存金属对萃取行为的影响。采用多种方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并获得了一些有用的热力学参数。实验条件下萃合物的主要形式为 Ag(CN)_2R_3CH_3N,并有部分 N_(263)聚合物的萃合物存在。
- 傅建顺周展云
- 关键词:季铵盐氰化液银萃取
- 碱性氰化液中季铵盐萃取铜的动力学被引量:2
- 1990年
- 用N_263(氯化三烷基甲基铵)-煤油体系作为有机相,在一恒界面池内进行了文题的研究。结果表明,铜的萃取速率与两相搅拌强度无关,但正比于两相的接触界面积和有机相中萃取剂浓度,萃取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18750J/mol。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结果可知,铜的萃取反应过程为反应与扩散在水膜内并列进行的过程,但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包含水膜的界面反应。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萃取动力学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4.9%。
- 傅建顺周展云
- 关键词:氰化液季铵盐萃取铜动力学
- 季铵盐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被引量:1
- 1990年
- 研究了氢氧化三烷基甲基铵(转型后的N_(263))-煤油体系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机理。考察了水相酸度、温度、添加剂高碳醇含量、共存金属银、铜和萃取剂N_(263),浓度对金萃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的酸度和温度对萃取反应的平衡影响甚徽,高碳醇与N_(203)的摩尔比为0.1~0.3时,对金的萃取较为有利,金的萃取率随着溶液中银、铜含量的提高而下降。采用摩尔比法、连续变化法和平衡移动法综合确定了萃合物的主要形式为Au(CN)_2R_3CH_3N,同时还有部分N_(263)聚合物的萃合物存在。金萃取的表观平衡常数6.3x10^3,萃合物的稳定常数4.8x10^5,离解常数0.08。
- 傅建顺周展云
- 关键词:季铵盐氰化液萃取金碱性
- 硫脲反萃取季铵盐负载有机相中金、银、铜被引量:1
- 1990年
- 硫脲对金、银、铜的反萃取能力和体系的酸度有关。利用此特点,通过调节体系酸度并采用分段反萃取可达到金与银、铜的基本分离。反萃取过程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60℃;反应时间大于5min;流比1/3;硫脲浓度1.2mol/L;酸度0.5mol/L HCl(反萃液Ⅰ)和1.5mol/L HCl和(反萃液Ⅱ)。负载有机相经两段共五级逆流反萃取后,金、银、铜的反萃率均达99.8%以上。将反萃体系在高流比混合澄清器中进行小规模生产性试验,结果与模拟平衡值相近,级效率达95%。用电沉积法将硫脲液中金和银、铜按不同的槽电压进行分离,所得硫脲贫液经调整后可返回反萃体系,反萃能力不受影响。
- 周展云傅建顺吴志泉杨惠明黄顺德
- 关键词:硫脲反萃取季铵盐萃取剂
- 从氰化液中萃取铜的机理研究被引量:5
- 1991年
- 本文研究了氢氧化三烷基甲铵(转型的N_(163))—煤油体系从氰化液中萃取铜的机理。采用多种方法对萃合物的研究表明,铜以Cu(CN)_4^(8-)的形式被萃入有机相,萃合物的主要形式分别为Cu(CN)4·3(R_8CH_3N)和Cu(CN)_4·(ReCH_3N)_2(R_8CH_3N)。
- 傅建顺杨惠明周展云
- 关键词:氰化液季铵盐萃取铜
- 含金矿物的氰化浸取动力学被引量:5
- 1990年
- 筛选了一种能强化金浸取反应速率的添加剂——间硝基苯磺酸钠(MS),并进行了浸取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讨论了MS和氰化钠浓度、温度、搅拌强度及矿物粒度等因素对浸取反应的影响。MS通过改变阴极反应体系强化了金的氰化浸取反应速率,且对浸取液中氰化物无破坏作用。采用收缩未反应芯模型较好地描述了金的浸取过程,金浸取的动力学过程受扩散控制。同时导出了宏观动力学方程。用黄铁矿焙渣在串联式池浸装置中进行工业化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含MS的浸取液,浸取金含量仅为0.94g/t的矿渣,具有较力满意的结果。
- 傅建顺周展云
- 关键词:金矿物浸取氰化金
- 铜的萃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 1990年
- 本文用氯化三烷基甲铵(N_(263))—煤油体系作为有机相进行了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铜的动力学研究。实验是在一恒界面池(Lewis cell)中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铜的萃取速率与两相的搅拌强度几乎无关;但正比于两相的接触界面积及萃取剂浓度;萃取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18.750kJ/mol。对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的结果可知,铜的萃取反应过程为反应与扩散在水膜内并列进行的过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包含水膜的界面反应。通过数据处理,建立了如下萃取动力学模型:用此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平均偏差为4.9%。
- 傅建顺杨惠明周展云
- 关键词:铜萃取动力学三烷基
- 季铵盐萃取过程中的乳化及第三相被引量:1
- 1990年
- 1 前言近年来,溶剂萃取技术作为湿法冶金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迅速发展起来。它不仅已成为从矿物(第一类资源)中分离、纯化金和银的有效手段,而且正逐步深入到合金、银废水、废料等第二类资源的回收及处理领域。
- 傅建顺周展云杨惠明
- 关键词:季铵盐萃取剂萃取乳化
- 银矿的浸取动力学
- 1990年
- 对氰化物无破坏作用的间硝基苯磺酸钠(MS),通过强化传质和阴极反应,加快了银的氰化浸取反应速率。采用收缩未反应芯模型较好地描述了银的氰化浸取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MS存在下,浸取反应仍具有明显的扩散控制特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数据处理,建立了如下银的浸取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 1-(1-x)^(2/3)=[26.5w^(1.40)S^(0.48)[CN^-]^(0.62)exp(-6598/R′T)]t 用此模型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平均偏差为4.3%。
- 傅建顺周展云
- 关键词:银矿浸取动力学氰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