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猛
- 作品数:24 被引量:3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基层治理机制的“分立”与合力被引量:1
- 2022年
- 针对当前我国基层社区类型多样、治理场景时常切换的特点,基层主体应注重储备治理工具,提升多元治理能力,发挥不同治理机制的相对优势,在治理"分立"基础上凝聚治理合力。
- 冯猛
- 关键词:社区参与
- 差异化达标“作为”: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基于M县精准扶贫实践的个案被引量:49
- 2020年
- 在地方治理实践中,基层干部不仅是国家与社会的双重代理人,还是拥有自身利益的“行为人”。目标管理责任制虽然有效控制了基层干部的“任务清单”,驱使其执行那些被赋予更高指标权重的任务目标,但在多任务叠加的基层治理环境中,基层干部通常基于任务属性和主观认知,将考核指标所要求的最低限度作为核心目标,形成了三种相互关联的行动取向,并在实践中表现为“实绩达标”、“名义达标”、“数字达标”,发展出差异化达标“作为”的行动逻辑。本文在“多因素聚合”思路下考察基层干部行为,一则强调基层干部在执行任务时受到的多种因素,同时将基层干部效用最大化作为其行动的立足点,突出行动的明确性,在影响因素与明确行动之间探寻其中的关联机制,并以M县精准扶贫为例,从经验层面予以验证。
- 彭云冯猛周飞舟
- 关键词:基层干部行动逻辑
- 基层政府与地方产业选择——基于四东县的调查被引量:62
- 2014年
- 本文以东北某农牧县四东县的调查为例,分析了基层政府打造地方产业发展谋求晋升的运作机制,指出:在中国转型背景下政府干预经济与社会创新活动中存在共通的内在逻辑。在地方,围绕产业发展指标已形成了一套衡量政府官员政绩、上下级政府共同认可的制度安排与激励结构。这一制度结构约束并激励基层政府通过引领性干预——甄别、选择、投入、扶持、包装等方式达到打造地方产业的目的。为了在政府竞争中获得更高的比较效用,基层政府官员会选择与其他乡镇有所区别的产业打造策略,新任政府官员也会选择与本乡镇原有产业不同的产业策略,即打造某项(些)典型产业。上述状况导致的结果则是,基层政府联手塑造了地方辖域内以产业区别度高、更新率快、典型性强为特点的产业格局。
- 冯猛
- 关键词:基层政府
- 特大城市社区分类治理: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被引量:9
- 2020年
- 社区分类治理是推进特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率的重要进路。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治理机制理论,尝试构建一个应用于特大城市社区治理的"分类—匹配"框架:以"社会交往度"和"资源活跃度"两个维度作为分类标准划分特大城市中的社区类型;根据治理参与主体关系区分权威整合、专业介入、社会扩展、自我成长等不同的治理路径;以提升特大城市社区治理有效性为导向,将社区类型与治理路径进行匹配,并选配适当的治理方式方法。以实践应用为面向,利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的5个社区治理案例,进一步展示特大城市社区分类治理的具体做法及其效果,并从树立社区分类治理意识、运用社区"分类—匹配"工具、积累社区治理资源、融合科技手段为社区赋能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 冯猛
- 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北京东城区6号院的启示被引量:16
- 2013年
- 进入新世纪,我国城市社区进入稳步发展阶段,社区治理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机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社区建设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社区治理中的一些缺陷也暴露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结和探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困境并解决这些困境,以促进社区治理更好更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社区治理的基本要素出发,以北京东城区6号院的环境整治行动为例,构建了一套研究社区治理困境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从治理困境发生的原因出发,针对治理行动规则、治理行动结构和治理行动过程,提出了本质困境、结构困境和过程困境等三个理论范畴。针对上述困境的不同成因和特点,本文从制度、组织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若干解决途径。
- 冯猛
- 城市社区服务的供需匹配:模型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26
- 2016年
- 城市社区服务是在政府主导下,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以及居民共同开展公益性社会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的一系列活动,社区服务的开展过程也是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相互匹配的过程。城市社区服务供需匹配强调效率逻辑,代表社区服务的规划思维,是应对社区服务多样化的资源配置策略。文章以供需匹配为导向,在分析四类供给方式相对优势以及重视居民需求意义的基础上,以上海浦东新区老年人需求为例,从需求内涵复杂程度、需求情感涉入程度、需求数量规模程度等三个方面对居民需求进行了维度分类,并尝试构建一套新型的社区服务供需匹配体系。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服务正处在从侧重数量向侧重结构转型的阶段,为实现供需匹配创造了现实条件,应以此为契机加强设计,推进社区服务升级。
- 冯猛
- 关键词:模型构建
- 后农业税费时代乡镇政府的项目包装行为 以东北特拉河镇为例被引量:80
- 2009年
- 本文以东北某农业乡镇——特拉河镇为例,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财政结构的变化,以及在这种结构之下乡镇政府的项目包装行为。税费改革之前,乡镇财政主要是一种"向下要"财政结构,乡镇政府主要是通过向农民征收税费的形式来实现本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税费改革之后,"项目财政"成为乡镇政府增加本级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这种财政收入的获得是乡镇政府通过申请"项目资金"来实现的。通过对特拉河镇大鹅养殖项目的考察,我们发现,在乡镇政府项目申请过程中,镇政府将大鹅养殖产业链条上的每个流程都包装成为项目,以此向上级政府申请资金,并且通过虚报数量、宣传、政绩化等手段来提高项目申请的成功率。笔者认为,"向上要"财政结构决定了乡镇政府的项目包装行为。
- 冯猛
- 关键词:税费改革乡镇政府
- 项目制下的“政府—农民”共事行为分析——基于东北特拉河镇的长时段观察被引量:31
- 2015年
- 项目制与项目现象的研究近些年成为学界的热点,文章以东北某农业乡镇——特拉河镇的大鹅产业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制下乡镇政府与农民的共事行为。乡镇政府借助项目资金形成对农户的相对优势地位,引导农户参与到政府规划的项目活动中,在项目支持下,双方形成共事关系。但随着项目产品产生的政府效用下降,乡镇政府会减少项目扶持乃至中止项目,双方的共事行为也随之消解。项目共事的过程完全受政府主导控制,一旦农民选择参与项目活动,继续共事是其最有效的策略,但受政府突然撤资的冲击,农民被迫退出项目,将使得项目资金支持下农户经营的项目活动急剧萎缩。项目制引发的政府—农民共事行动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批反响良好的项目,但在这种共事格局下,容易导致项目短命化,乡镇政府与农民之间亦无法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 冯猛
- 关键词:项目制政府效用
- 基本管理单元建设与治理的探索——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被引量:5
- 2019年
- 基本管理单元是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背景下,设立在镇与村居之间的非行政层级,在创新社会治理与加强基层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浦东新区基本管理单元的实地调查,发现基本管理单元的制度定位已经形成共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逐步到位,运作机制进一步理顺,但也出现权力职能不清晰、治理主体关系不顺、组织保障薄弱等问题。为此,需要协调推进基本管理单元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人财物资源保障,凸显多元治理特征。
- 冯猛杨旭赵碧坤吴子明
- 关键词:社区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
-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工作的可持续性探讨
- 2010年
- 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调研,以及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工作开展的考察,论证了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 王英琦冯猛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