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友生

作品数:155 被引量:600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5篇医药卫生
  • 19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8篇内毒
  • 48篇内毒素
  • 41篇烧伤
  • 30篇细胞
  • 27篇毒素血症
  • 27篇血症
  • 27篇内毒素血症
  • 21篇病理
  • 17篇蛋白
  • 15篇肿瘤
  • 15篇基因
  • 14篇病理学
  • 12篇活性
  • 11篇合并内毒素血...
  • 10篇脂多糖
  • 9篇人源
  • 9篇肺损伤
  • 9篇纯化
  • 7篇多糖
  • 6篇心肌

机构

  • 120篇第三军医大学...
  • 4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医药高等...
  • 1篇创伤烧伤与复...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6...

作者

  • 155篇刘友生
  • 36篇王晓东
  • 22篇葛晓冬
  • 20篇段光杰
  • 18篇王长松
  • 17篇史景泉
  • 16篇朱江
  • 15篇王水明
  • 14篇陈锐
  • 13篇冯俊明
  • 13篇陈意生
  • 10篇邓军
  • 9篇李红
  • 8篇陈燕平
  • 8篇杨海捷
  • 7篇黄宏
  • 7篇郭德玉
  • 7篇邹佳
  • 7篇杨艳丽
  • 6篇许成燕

传媒

  • 3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中华烧伤杂志
  • 8篇中国危重病急...
  • 6篇重庆医学
  • 5篇免疫学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华整形烧伤...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高等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国外医学(生...
  • 2篇中国药业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14篇2006
  • 14篇2005
  • 24篇2004
  • 12篇2003
  • 13篇2002
  • 11篇2001
  • 5篇2000
  • 5篇1999
  • 4篇1998
  • 8篇1997
  • 4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2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毒素的碘化标记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
1995年
根据内毒素可以和一种亚胺脂试剂(P-OHMethylbenzimidate,MPHBIM)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共价键结合这一原理,对大肠杆菌内毒素(脂多糖,E.ColiO111:B4Lipopolysacchrides,LPS)进行碘化连接标记,经过对一些实验条件的反复摸索和改进,获得了93.6%的标记率和1.6±0.25×105Bq/μgM-LPS的比活性。经层析、电泳扫描仪等鉴定,表明标记物结合峰的面积在96%以上,生物活性与未标记脂多糖基本相同。体外存放10d及体内结合试验未见明显脱碘现象,符合体内示踪研究的要求。文中对一些影响标记效果的因素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刘友生晏良遂陈意生傅国金程绍钧
关键词:内毒素
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对短期低氧的反应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短期低氧应激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制作血管内皮细胞低氧应激模型,采用低细胞毒性的染料Almnar Blue染色法测定常氧和低氧培养条件下的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采用膜联蛋白V-荧光素/碘化丙锭(Annexin V-fluorescein/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estem blot),检测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短期低氧(1~3 h)应激可以增强血管内皮细胞活力,细胞周期显示细胞4倍体峰比例增高,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6~12 h),细胞4倍体峰回落至常氧水平。短暂低氧(3 h),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高。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显示,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低氧后表达增高,与低氧反应呈时间效应依赖关系。结论短期低氧启动了以增殖和活力增高为特征的血管内皮细胞适应性反应,同时也诱导了以细胞凋亡为特征的细胞损伤性反应。
苏踊跃梁光萍刘友生陈建杨宗城罗向东
关键词:低氧内皮细胞增殖脱噬作用
分化诱导剂PMA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膜表面受体MD-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豆蔻酸-佛波醇-乙酸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对诱导分化后THP-1细胞膜表面受体髓样分化蛋白-2(MD-2)表达和分布的影响及其与炎症因子TNF-α、IL-6分泌的关系。方法采用PMA梯度剂量(0、1、5、10、50、100 ng/ml)诱导THP-1细胞48 h后观察贴壁细胞形态并计算贴壁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贴壁细胞膜表面受体MD-2、CD14 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性MD-2(sMD-2)、TNF-α和IL-6的分泌水平;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贴壁细胞的MD-2蛋白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D-2在贴壁细胞的分布和定位。结果梯度PMA剂量(1~100 ng/ml)48 h成功诱导悬浮THP-1细胞贴壁;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PMA诱导后MD-2主要表达于胞膜和胞浆,诱导质量浓度增加对MD-2的表达和分布均无显著影响;RT-qPCR检测THP-1细胞经PMA梯度剂量(1~100 ng/ml)诱导后MD-2和CD14 mRNA相对表达量较诱导前均显著升高(P<0.01),诱导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ELISA检测THP-1细胞经PMA梯度剂量(1~100 ng/ml)诱导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NF-α、IL-6分泌水平依次显著增加(P<0.01),sMD-2仅诱导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梯度剂量PMA诱导后细胞内MD-2蛋白表达较诱导前显著增加,诱导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1~100 ng/ml PMA均可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巨噬细胞,增加诱导质量浓度可显著提高炎症因子TNF-α、IL-6的分泌水平,但对其膜表面受体MD-2表达和分布无明显影响。
许建华段光杰朱江徐小明刘友生
关键词:巨噬细胞髓样分化蛋白-2
内毒素结合蛋白样分子p48体内外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2008年
目的以LBP为对照,对比研究p48的体内、外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生物传感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p48与LPS及Lipid A的结合力。通过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U937)和小鼠体内TNF-α的分泌实验,研究p48的生物学功能。采用ELISA方法初步探索p48与LBP是否具有一定相似的空间结构。结果p48能促进LPS与PBMC结合,其活性为LBP的81%。p48能与LPS及Lipid A结合,其亲和常数(KD)分别为1.59×10-6、1.48×10-6mol/L。体内外实验中p48均能促进TNF-α的分泌,其生物学活性约为LBP的77%。高浓度抗NH-LBP Fab抗体能与p48特异性结合,p48部分空间结构与LBP可能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p48具有与LBP相近似的生物学功能,在机体炎症反应中也发挥较重要的作用。
葛晓冬杨艳丽段光杰陈锐潘峰朱江刘友生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改良人源LL-37杀菌肽的融合表达及其杀菌活性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将改良LL37多肽以融合肽形式表达、纯化,并初步研究其杀菌活性.方法:将编码改良的LL37多肽的DNA序列放入载体pET30a(+),转入工程菌BL21star(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得到含6×His标记的改良融合蛋白LL37.再以TALON柱芯亲和层析、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后,用FXa裂解融合肽.将裂解后多肽进一步用强阳离子交换柱MacroPrepHighS纯化、收集各洗脱峰,脱盐、冻干.采用抑菌圈法检测改良LL37的抗菌活性.结果:改良的LL37多肽于载体pET30a(+)在杆菌BL21star(DE3)中高效融合表达,用凝胶扫描显示融合蛋白的表达量约占全菌蛋白的35%.融合蛋白经纯化后用SDSPAGE鉴定在Mr4000处见单一条带.经抑菌圈法检测改良的LL37多肽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都具有很好的杀菌力.结论:改良的人源性LL37多肽以原核细胞进行融合表达是可行的,并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
杨艳丽葛晓冬刘友生邹佳
关键词:杀菌活性
肠源性内毒素及其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4
1997年
肠源性内毒素及其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刘友生综述史景泉审校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重庆630038内毒素是细菌感染时致病的主要毒力因子。它不仅构成许多感染性疾病的原始动因,而且能通过刺激巨噬细胞(包括枯否细胞,KC)等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并导...
刘友生
关键词:内毒素肠源性内毒素肝脏损伤
大鼠枯否细胞CD14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枯否细胞 (KC)中CD14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 (1μg/L - 10mg/L)或同一浓度 (10mg/L)的脂多糖 (LPS)在不同时间 (0 .5h - 2 4h)刺激培养大鼠 4 8h的KC并测定其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 6 (IL - 6 )表达的变化。结果 :LPS能明显上调KC中CD14、TLR4表达 ,且其表达量与LPS浓度及时间呈正相关 ,且在 3- 6h左右达到高峰 ;同时 ,KC产生的活性介质亦能明显上调其CD14的表达。结论 :LPS及其刺激KC后产生的活性介质能明显上调CD14的表达 ,且在CD14的表达中存在一个自身调节环。
冯俊明史景泉刘友生殷育松
关键词:脂多糖类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类枯否细胞
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骨髓粒单系造血反应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骨髓粒单系造血反应及骨髓细胞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和细胞培养观测总体表面积 (TBSA) 2 0 %Ⅲ度烧伤合并内毒素 (1μg/g体重 )腹腔注射后 1周内小鼠的外周血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及骨髓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动态变化 ,并用光、电镜和骨髓细胞原位凋亡检测 (TUNEL)法观察骨髓细胞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结果 烧伤合并内毒素注射后 6小时内 ,外周血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骨髓CFU GM略增多 ,以后逐渐减少 ,1~ 5天外周血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以及 12小时~ 5天的骨髓CFU GM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烧伤注射后早期 ,可见较多的凋亡阳性细胞及骨髓细胞核固缩、碎裂、凋亡小体、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等病理改变。结论 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骨髓粒单系略呈增生反应 ,继而呈造血抑制 ,与单烧组、单注内毒素组比较 ,具有抑制出现时间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向德兵刘友生唐明山王水明王晓东
关键词:烧伤内毒素血症骨髓小鼠
体表烧伤复合内毒素注射早期对肺脏的协同损害作用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研究伤烧复合内毒素血症早期肺病理变化特点。方法:采用2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复合小剂量内毒素注射大鼠模型,检测了肺功能变化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结果:光镜见肺间质水肿伴大量中性粒细胞(PMN)浸润,肺血管周水肿套形成,肺泡腔内大量PMN和蛋白渗出;电镜发现气血屏障弥漫性损害。肺泡腔内见大量板层体和网格状表面活性物质。上述改变较单纯烧伤、单纯内毒素注射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烧伤复合内毒素注射组出现一过性肺功能损害和一过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升高,这些改变也较单纯烧伤组和单纯内毒素注射组出现早,持续时间长。结论: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早期肺病变发展可大致分为间质性肺炎和肺泡内渗出二个阶段;烧伤复合小剂量内毒素注射对肺脏产生明显协同损害作用。
黄宏刘友生陈意生王晓东
关键词:烧伤内毒素血症急性肺损伤肺功能
严重烧伤后大脑皮质、心肌和腓肠肌立早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2年
王水明刘友生陈锐
关键词:严重烧伤大脑皮质心肌腓肠肌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