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 作品数:17 被引量:39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矿业工程 更多>>
被动啼哭法治疗新生儿呃逆 2006年 刘杨 姜红关键词:呃逆 啼哭 新型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模型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对临床使用材料进行改进,建立一种新型的安全的无血预充的小动物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模型,以满足DHCA并发症病理生理的研究.方法取20只成年SD大鼠(14~16周,200~300 g).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道由改良储血器、定制的小动物膜肺、滚压泵和硅胶管道以及自制热交换管道,管道预充量不足10 ml.右颈静脉、右颈动脉及左股动脉插管,右心房血液通过右颈静脉插管引流,通过左股动脉进行灌注.体外循环流量为全流量,大鼠体温降至18℃并进行45 min全身停循环,随后进行60 min复温.管道内血液离心并回输浓缩红细胞.在术中实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及体外循环指标.结果20例CPB及DHCA过程均成功完成.实验中无大鼠死亡.各时间点血气分析均正常.术后心率为(346.5±3.51)次/min,血压为(72.6±2.84)mm Hg,红细胞压积为(34.5±3.6)%.结论新型无血预充深低温停循环大鼠模型可以安全建立. 张帅 刘杨 蒋璇 谷天祥关键词:体外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 动物模型 脑保护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避免针刺伤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随机分为Y型留置针组和防针刺伤组各250例。Y型留置针组采用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防针刺伤组采用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套管针。观察2组针刺伤的发生率、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脱出、阻塞、外渗等情况。结果2组针刺伤的发生、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脱出、阻塞、外渗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穿刺成功率因血管条件和针型不同而不同。防针刺伤型留置针组无一例针刺伤发生。结论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可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刘杨关键词:穿刺成功率 针刺伤 DavidⅠ术中顺行性与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的心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David Ⅰ术中顺行性灌注与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保护液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行David Ⅰ手术的110例患者,患者早期行DavidI手术均为顺行性灌注组(2014年6月-2016年5月),后期为逆行性灌注组(2016年5月-2018年1月),比较两组临床后果,随访6-36个月。结果两组中均无临床死亡及再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中肌钙蛋白I水平、心肌酶谱、左心室射血分数、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相似。顺行性灌注组中乳酸水平高于逆行性灌注组[(9.33±2.18)mmol/L比(7.22士1.44)mmol/L,P=0.018]。传导阻滞发生率在逆行性灌注组中(6例)高于顺行性灌注组(10.17%比1.96%,P=0.009),但仅有1例患者(1.69%)需要永久起搏器置入。结论在David Ⅰ手术中,顺行性和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都是安全有效的。持续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往往伴随着可接受的传导阻滞发生率及较低的乳酸水平。 张帅 韩昌秀 刘杨 谷天祥关键词:DEL 心肌保护 术前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手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抗血小板治疗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盛京医院2015年至2020年收治的5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有31名在术前接受过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或两者联合使用的抗血小板治疗。在倾向评分匹配后,口服抗血小板治疗(antiplatelet therapy,DAT)组中患者为30例,非DAT组为80例。结果 DAT组中有10例(33%)患者既往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DAT组的红细胞输入量较非DAT组更多[1400(800,1926)ml比0(0,1176)ml,P<0.001];血浆输入量[0(0,800)ml比0(0,300)ml,P=0.004]以及血小板输注量[(14.07±8.92)IU比(9.90±8.47)IU,P=0.026]均更多。DAT组的心包及胸骨后引流量更多[(5009.37±2131.44)ml比(3608.38±2294.40)ml,P=0.004]。DAT组的病死率相对非DAT组更高(26%比10%,P=0.027)。术前DAT是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OR=6.808,95%CI 1.554~29.828,P=0.011)。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手术前口服DAT与可能导致更多的输血和更高的早期病死率。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状况和外科医师的经验仔细考虑手术时机。 张帅 刘杨 蒋璇 谷天祥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 抗血小板治疗 深低温停循环 小儿先天性肾积水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的有效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郑妍 刘杨腹裂患儿腹壁伤口处应用“SILO”袋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回顾15 例新生儿腹裂患儿伤口处应用“SILO”袋的护理过程,总结应用“SILO”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12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治疗的15 例无法一期回纳的新生儿腹... 郑妍 刘杨浅低温脑灌注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浅低温脑灌注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1例行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中采用浅低温脑灌注治疗的43例患儿设为浅低温组,术中采用中低温下脑灌注治疗的38例患儿设为中低温组。对比2组患儿术中最低鼻咽温度,术中最低直肠温度,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术后心包和纵隔引流量,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手术开始后20 min(T2)、手术结束时(T3)血压(BP)及心率(HR)水平变化,术中室颤,术后低血压,术后心律失常及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浅低温组术中最低鼻咽温度、术中最低直肠温度均高于中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术后心包和纵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刻2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SBP、DBP和HR水平均先下降后升高,其中T1、T2、T3时刻B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刻(P<0.05),T2时刻B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T1时刻(P<0.05),T3时刻BP和HR水平均明显高于T2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低温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与中低温组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低温组术中室颤、术后低血压、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低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应用浅低温脑灌注治疗可减少术中室颤、术后低血压及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王鸿 汤蕙霞 刘杨 陈凤关键词:脑灌注 浅低温 中低温 小儿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亲情快乐操作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小儿疝气手术患儿治疗过程中辅以亲情快乐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疝气手术患儿132例,按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66例,实施亲情快乐护理。结果试验组手术耗时、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心率及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疝气手术患儿夯实亲情快乐护理,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减轻其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 韩莹 刘杨关键词:疝气手术 并发症 小儿 新生儿新型帖服式连体约束带使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11年 约束带是为防止危重新生儿在躁动、抽搐、无意识状态下发生各种导管意外脱落等严重后果而采取的必要措施。适用于危重的、术后有各种引流导管的患儿。但使用不当会导致不良后果发生。传统的约束带为分体式,呈被迫体位。缺点是不舒适、易引起患儿疲劳而哭闹、导管易脱出。近年来。 姜红 刘杨 于凤英关键词:危重新生儿 约束带 引流导管 不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