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淑均

作品数:23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血型
  • 6篇抗原
  • 4篇细胞
  • 3篇血清
  • 3篇输血
  • 3篇肽库
  • 3篇酶链反应
  • 3篇模拟表位
  • 3篇聚合酶
  • 3篇聚合酶链反应
  • 3篇抗体
  • 3篇合酶
  • 3篇表位
  • 2篇血清阳性
  • 2篇血清阳性率
  • 2篇血栓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型不合
  • 2篇血型抗原
  • 2篇血液

机构

  • 22篇安徽医科大学...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安庆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学高等...

作者

  • 23篇刘淑均
  • 15篇卞茂红
  • 11篇张循善
  • 10篇杨鹏
  • 9篇许伟
  • 7篇闻慧琴
  • 5篇程越
  • 4篇钟涛
  • 3篇张莹
  • 3篇王林定
  • 2篇刘淼
  • 2篇汪小五
  • 2篇沈际佳
  • 2篇王莉
  • 2篇卫玉芝
  • 2篇李燕萍
  • 2篇胡海亮
  • 2篇黄建尧
  • 2篇曾宪聪
  • 2篇于在诚

传媒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用于人血小板抗原-2、-4、-5系统基因分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用于检测人血小板抗原(HPA)-2、-4、-5系统基因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HPA-2、-4、-5系统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HPA-2、-4、-5系统基因型;再用多重PCR对75名健康的单采血小板者进行HPA-2、-4-、5系统基因分型,分型结果与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PA-2、-4、-5系统分型的结果为:70名为2 a/2 a型,5名为2 a/2b型;73名为4 a/4 a型,2名为4 a/4b型;66名为5 a/5 a型,9名为5 a/5b型。未发现2b/2b、4b/4b及5b/5b纯合子个体。多重PCR结果与PCR-SSP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致。结论多重PCR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可以用于血小板血型抗原基因分型。
卞茂红黄建尧杨鹏刘淑均许伟沈际佳
关键词:基因分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应用TEG监测冠心病患者的凝血状态及评价抗血小板聚集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监测冠心病(CHD)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体内的凝血状态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方法:选取71例冠心病患者为CHD组和380例TEG检测结果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冠心病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治疗方案给予临床推荐剂量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用血栓弹力图仪监测凝血的基础指标(包括R值、K值、α角、MA值、CI值)及一系列血小板抑制率相关指标。结果:CHD组中患者的TEG各凝血基础指标80%以上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与对照组相比,CHD组R值、MA值、α角和CI值无显著性差异,但K值显著性增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CHD组男性患者比率明显增多,年龄显著增高(P <0.05)。CHD组血小板抑制率在50%以上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的患者占83.10%;且以MA_(ADP)、MAck和MA_A为参考依据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相关指标中,提示有血栓形成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占9.86%、4.23%和12.68%。CHD组中所有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相关指标中,与年龄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为MAck(相关系数0.111),与体质量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为ADP%(相关系数0.160)。结论:TEG结果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凝血信息,并且在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临床诊治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TEG检测的应用还可为下一步冠心病患者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预判的依据,从而更加精准地指导和保障临床抗栓治疗的安全性。
钟涛许伟胡海亮刘淑均闻慧琴夏康卞茂红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冠心病凝血状态血小板抑制
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并对其免疫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以抗Rh(D)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随机挑选35个克隆,经噬菌体ELISA和交叉反应试验,确定阳性克隆,再对这些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和抗体竞争抑制试验,以获取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然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所获噬菌体进行鉴定和抗原性分析。结果经过3轮淘洗后,噬菌体得到富集,获得11个阳性克隆。DNA序列测定和竞争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这11个克隆噬菌体所展示的外源多肽中有7个克隆氨基酸序列含有相同的色氨酸(W)、脯氨酸(P)和谷氨酰胺(Q)结构(-WP-Q-),且均具有40%以上的抑制率;其余4个克隆没有共性,抑制率较低,可能为非特异性结合。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被选定的噬菌体能被抗Rh(D)血清特异识别,具有类似于Rh(D)蛋白的抗原性。结论利用抗Rh(D)单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成功获得含有(-WP-Q-)结构的Rh(D)抗原模拟表位,为进一步探讨Rh(D)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和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卞茂红沈际佳刘淼许伟杨鹏刘淑均钟涛
关键词:RH-HR血型系统血型抗原表位肽库
-80℃非程控降温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80℃非程控降温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应用效果。方法:常规方法动员外周血干细胞,血细胞分离机分离采集干细胞,120g/L羟乙基淀粉、体积分数为10%的DMSO、体积分数为10%的AB型血浆为冷冻保护剂与干细胞以1∶1的比例混合,然后直接将其置于-80℃冰箱保存。测定保存前以及保存后不同时间的单个核细胞(MNC)、CD34+细胞、粒-单核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回收率以及细胞的台盼蓝拒染率。结果:经非程控直接冷冻保存15~720d,PBSC的台盼蓝拒染率、MNC回收率的变化较小(P>0.05),而CD34+细胞、CFU-GM回收率在冻存240d后下降较明显(P<0.05),但仍分别达82.5%、79.6%。21例患者经相应处理后,回输经-80℃下保存12~46d(平均29d)的干细胞,患者于干细胞回输后14~27d(平均20.5d)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结论:在采用终浓度为60g/L羟乙基淀粉、体积分数为5%的DMSO及体积分数为5%的AB型血浆组成的冷冻保护剂情况下,-80℃非程控降温法适于PBSC的短期(240d内)保存,效果理想。
刘淑均杨鹏王莉张循善卞茂红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非程控降温冷冻保存
同种输血对食管癌患者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同种输血对食管癌手术患者一氧化氮 (NO)生成的影响。方法 食管癌手术患者 18名 ,以输注去白细胞血液的食管癌手术患者为实验对照 ,以 2 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中NO3 -/NO2 -来反映NO生成水平。结果 ①食管癌患者的血清中NO3 -/NO2 -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无差异。②实验组输血后第 1天与输血前相比血清中NO明显降低 (P <0 .0 1) ,并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同种输血可导致血清中NO浓度降低 ,而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患者血清中NO浓度下降不明显。因此 。
张循善李燕萍于在诚卞茂宏程越刘淑均
关键词:食管癌同种输血免疫一氧化氮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微流芯片检测人血小板抗原系统基因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人血小板抗原(HPA)-2、4、5系统基因型的检测方法。方法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和微流芯片检测方法,通过设计9条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在一个体系中同时扩增HPA-2、4、5系统特异性的目的基因片段,利用微流芯片快速检测HPA-2、4、5系统基因型;并把分型结果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35名健康单采血小板者进行HPA-2、4、5系统分型的结果为:33名为2a/2a型,2名为28/2b型;34名为4a/4a型,1名为4a/4b型;29名为5a/5a型,6名为,5a/5b型。未发现2b/2b、4b/4b及5b/5b纯合子个体。该结果与PCR-SSP方法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用于血小板血型抗原基因分型,尤其适合于大样本检测。
卞茂红刘淼杨鹏黄建尧许伟刘淑均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微流芯片
人类血小板抗原-1系统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06年
目的建立人类血小板抗原-1系统的基因分型方法,并对本地区献血小板者进行血小板抗原-1基因分型。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基因,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同时将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将其结果进行同源性比较;再用已建立的方法对本地区的献血小板者进行人类血小板抗原-1基因分型。结果成功建立了人类血小板抗原-1基因分型方法;本地区的HPA-1a、HPA-1b基因频率分别为97.7%、2.3%。结论构建的人类血小板抗原系统-1基因分型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单,为建立血小板血型库奠定基础。
卞茂红杨鹏刘淑均许伟张循善
关键词: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聚合酶链反应
PCR-微流芯片检测HBV DNA在血液筛查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在血液筛查中检测HBVDNA的必要性及应用PCR 微流芯片检测献血者HBVDNA可运 行模式。方法用PCR 微流芯片检测已经过常规ELISA初、复检全项测定合格献血者的微量血清汇集池(5人 份×50μl)HBVDNA,再对阳性血清汇集池中的标本进行单份检测。用HBVDNA(-)的献血者血清系列稀释 HBVDNA标准质控血清,分别测定其含量,以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分别检测37例HBeAg(+)、16例HCV RNA(+)、3例抗 HAVIgM(+)患者标本的HBVDNA,观察其特异性;再重复检测不同稀释度的HBVDNA标 准质控血清,以了解其批内、批间变异。结果 545份(分109个血清汇集池)无偿献血标本中有7份HBVDNA阳 性(1.28%)。PCR 微流芯片法检测HBVDNA敏感度为4.81×102拷贝/ml;HBeAg(+)患者的HBVDNA阳性 检出率为100%(37/37),而HCVRNA(+)、抗 HAVIgM(+)患者的HBVDNA全为阴性;批间、批内变异范围 分别为15.6%~40.2%、11.9%~30.6%。结论无偿献血者开展HBVDNA检测是必要的。PCR 微流芯片法 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把它应用于血液筛查中并利用混合标本检测HBV DNA是可行的,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卞茂红张循善刘淑均许伟杨鹏
关键词:DNAHBV微流芯片聚合酶链反应血液筛查
肾移植细胞毒交叉配型实验的临床分析及其意义
2021年
目的总结分析微量淋巴毒交叉配型实验结果,探讨供受者基本情况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344例患者结果,分析供受者年龄、性别、血型分布以及供受者关系对微量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实验结果的影响等。结果受者方面:受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受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1~50岁,其中低风险组中31~40岁受者死淋巴细胞百分比(PDL)最低(3.85±2.08);受者血型主要是A型和O型,供受者血型一致约占85.17%。供者方面:72.67%的供者是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低风险组中DCD组受者PDL为(5.30±2.24),高于活体亲属捐献(LDR)组受者P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DR组中,女性供者多于男性,年龄>50岁的供者最多,O型供者最多,93.02%的供者是父母亲。结论虽然DCD例数多于LDR,但是LDR受者PDL阳性率更低,且能够更快地提供肾源,有效解决肾衰竭患者的病痛。
胡海亮李宁许伟刘淑均程越廖贵益卞茂红钟涛
关键词:肾移植
安徽省安庆地区卡波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安徽省安庆地区卡波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在普通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并初步分析KSHV感染的危险因子。方法选择KSHV ORF65、ORF73和K8.1编码的病毒蛋白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 006份普通健康人群血清进行KSHV抗体检测。结果在检测的1 006份血样中,KSHV抗体的总阳性率为5.3%,其中男性为5.6%,女性为5.5%。KSHV感染率与梅毒感染有显著相关性,但是其与年龄、性别、血型及乙肝五项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中国安徽安庆地区的普通健康人群KSHV的感染率较低,其中KSHV的感染率与性病梅毒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
段强张莹曾宪聪汪小五吴悦杜爱能刘璐璐陈振刘淑均李进王林定
关键词:血清阳性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