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萍萍

作品数:19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晚期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3篇蛋白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免疫治疗
  • 3篇肺癌
  • 2篇单抗
  • 2篇血管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帕金森病患者
  • 2篇鳞癌
  • 2篇吉奥
  • 2篇检查点
  • 2篇恶性
  • 2篇肺癌患者

机构

  • 19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刘萍萍
  • 8篇杜瀛瀛
  • 7篇笪洁
  • 3篇卜丽佳
  • 2篇彭万仁
  • 2篇熊福星
  • 2篇戴映
  • 2篇李敏
  • 2篇郝吉庆
  • 2篇孙国平
  • 2篇胡盼盼
  • 2篇汪凯
  • 2篇马泰
  • 1篇李薇
  • 1篇吴锦
  • 1篇赵雪梅
  • 1篇杨震
  • 1篇范璐璐
  • 1篇彭松
  • 1篇焦洋

传媒

  • 5篇安徽医药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ARP抑制剂治疗BRCA2基因突变晚期胰腺癌1例被引量:1
2022年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预后极差。报道1例BRCA2基因突变晚期胰腺癌使用PARP抑制剂单药及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取得较好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黄鑫张以若刘萍萍赵妍妍杜瀛瀛
关键词:胰腺癌PARP抑制剂
伊立替康单药三线治疗晚期肺鳞癌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单药三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7年12月至今就诊我院的23例晚期肺鳞癌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ECOG 0~1分,既往一、二线方案化疗无效,予CPT-11 1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重复,化疗2周期后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并记录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有2例因第1周期治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及腹泻退出研究,未能评价疗效。21例可评价病例中无CR患者,PR 9.5%(2/21),SD 38.1%(8/21),疾病控制率CR+PR+SD47.6%,最多者接受伊立替康单药化疗6周期,骨髓毒性是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他主要毒副反应为疲劳、腹泻、恶心呕吐等。结论伊立替康治疗难治性晚期肺鳞癌有一定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可以接受。
杜瀛瀛吴锦笪洁刘萍萍熊福星
关键词:伊立替康肺鳞癌
siRNA沉默钙蛋白酶1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siRNA沉默钙蛋白酶1(Calpain1,CAPN1)对胆囊癌细胞GBC-SD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阴性siRNA、CAPN1-siRNA分别转染至细胞GBC-SD,以未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转染48 h后,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GBC-SD细胞中CAPN1的表达情况,应用MTT实验检测GBC-SD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检测GBC-SD细胞迁移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GBC-SD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4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转染效率达到90%以上;与对照组、siRNA组相比,CAPN1-siRNA组细胞增殖率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CAPN1、PCNA、CD4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 05)。结论:siRNA沉默CAPN1具有一定的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可为胆囊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赵治艳徐璟范璐璐笪洁刘萍萍彭万仁顾康生
关键词:胆囊癌细胞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CD44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双眼竞争平均切换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对帕金森病病患者辅助运动区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感知觉变化。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4—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2例帕金森病患者(6例男性,6例女性),采用rTMS的持续性θ爆发式磁刺激序列,在导航下对辅助运动区进行连续14 d的rTMS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未服药状态下的双眼竞争平均切换时间,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中第Ⅲ部分运动症状评定量表(UPDRSⅢ)进行评定。结果受试者治疗前UPDRSⅢ评分为(29.25±12.02)分,治疗后评分为(24.00±11.63)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P<0.05)。受试者治疗前HAMA、HAMD-17评分分别为(9.08±3.09)、(9.75±3.52)分,治疗后分别为(8.50±3.29)、(8.75±3.22)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4、1.225,均P>0.05)。治疗前后受试者双眼竞争平均切换时间为(5.50±1.47)、(4.06±1.21)s,治疗后的双眼竞争平均切换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3,P<0.05)。结论rTMS干预帕金森病患者辅助运动区可加快帕金森病患者双眼竞争的切换,提高其感知觉水平。
莫雨婷邢峰博刘萍萍孙金梅胡盼盼汪凯
关键词:帕金森病经颅磁刺激感知觉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微小残留病灶检测技术与应用进展
2022年
手术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仍有复发转移风险。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检测手段的进步,检测患者术后外周血微小残留病灶(MRD)水平,可以动态监测复发和判断预后。由于MRD检测方法繁多,检测效能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和前瞻性研究验证,临床应用仍有争议。早期非小细胞肺癌MRD检测的进一步发展有待于技术的进步、检测标准的规范和可信的临床数据。
牛瑞琪刘萍萍杜瀛瀛
关键词:微小残留病灶
PD-1抗体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PD-1抗体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与PD-1抗体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06-01-2020-11-30安徽医科大学肿瘤内科接受PD-1抗体单药或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73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患者中位年龄56岁,接受单药治疗34例(47%),联合治疗39例(53%)。基于最佳治疗反应统计疗效,包括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应用Kaplan-Meier方法估算各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OS)。结果所有患者ORR和DCR分别为31.51%(23/73)和73.97%(54/73),mPFS为6.73(95%CI为0.00~15.10)个月,mOS为未至(NR)。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ORR分别为32.35%(11/34)和30.77%(12/39),χ^(2)=0.054,P=0.816;DCR分别为76.47%(26/34)和71.79%(28/39),χ^(2)=0.206,P=0.6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mPFS为9.57(95%CI为3.94~15.20)个月,长于单药治疗组的4.53(95%CI为0.00~13.65)个月,χ^(2)=0.705,P=0.4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mOS为NR,长于单药治疗组的12.43(95%CI为0.00~27.01)个月,χ^(2)=3.936,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47%(26/34)和76.92%(30/39),χ^(2)=0.002,P=0.9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例及21例患者分别接受PD-1单药或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mPFS分别为16.33(95%CI为1.16~31.50)和6.73(95%CI为0.00~15.76)个月,χ^(2)=0.004,P=0.950;mOS分别为27.17(95%CI为0.00~41.10)和20.23(95%CI为5.07~35.40)个月,χ^(2)=2.096,P=0.14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最常见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分别为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上升,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和胆红素上升,发生率分别为31.51%、27.40%和21.92%。结论PD-1抗体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对比PD-1单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具有更好的疗效和相似的安全性,且在一线二线治疗中均有效。
赵梅刘萍萍张以若笪洁戴映杜瀛瀛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
透明血管型(多中心型)淋巴结增生症伴骨质破坏一例报道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报告1例透明血管型(多中心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并复习有关文献。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一种淋巴组织良性反应性增生疾病,但有恶变倾向,其临床表现各异,伴发全身症状的局灶型及多中心型预后相对较差,两者的病理类型有所交叉,在全身症状出现前应考虑有效的治疗手段。
刘萍萍孙国平彭万仁
关键词: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
EML4-ALK融合介导EGFR-TKI耐药晚期肺腺癌个案报告
2023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的发现显著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并使患者生存显著获益。ALK融合突变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机制之一。我们报告了1例64岁晚期肺腺癌女性患者,其存在EGFR突变,并在EGFR-TKI耐药后发生了ALK融合,通过先后使用EGFR-TKI或ALK-TKI获得了长期生存,为ALK融合介导的EGFR-TKI耐药患者的靶向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赵妍妍张以若吕遐智刘萍萍笪洁杜瀛瀛
PD-L1阳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2年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是起源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的滤泡性树突状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WHO将其分为经典型和炎性假瘤样型,以后者更为罕见。本病无特异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确诊。本文回顾性分析一例极其罕见的PD-L1表达阳性的原发于肝脏,后多次在结肠、胸壁及盆腔处复发的FDCS,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FDCS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帮助提高临床工作者对FDCS的认识。
赵梅张以若徐玉良戴映刘萍萍杜瀛瀛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复发免疫治疗
替吉奥单药三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评价替吉奥单药三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49例转移性女性乳腺癌患者,既往接受过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细胞毒化疗方案2个,予替吉奥胶囊:40 mg/m^2/次,2次/d,早晚餐后30 min内口服,1-28 d,随后休息14 d,每6周为一周期,每2个周期复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核磁共振(MRI)按RECIST 1.1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每周期均按CTCAE4.0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1例患者因面部严重皮疹未能完成1周期治疗出组,48例可评价患者中完全缓解0.00%(0/48),部分缓解20.83%(10/48),疾病稳定50.00%(24/48),疾病进展29.17%(14/48),客观反应率20.83%(10/48),疾病控制率70.83%(34/4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90月(95%CI:5.03-6.77个月)。骨髓抑制、腹泻是剂量限制性毒性。结论替吉奥胶囊单药三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疾病控制率较高,不良反应能够耐受,且服药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笪洁杜瀛瀛卜丽佳刘萍萍潘跃银郝吉庆
关键词:转移性乳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