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海建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长江口
  • 4篇沉积物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邻近海域
  • 3篇近海
  • 3篇近海域
  • 3篇海域
  • 3篇长江口及其邻...
  • 2篇地球化学研究
  • 2篇表层沉积物
  • 1篇地球化学行为
  • 1篇氧化还原环境
  • 1篇元素分布特征
  • 1篇碎屑
  • 1篇缺氧区
  • 1篇粒度
  • 1篇粒度划分
  • 1篇环境指示意义
  • 1篇还原环境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卢海建
  • 5篇许淑梅
  • 5篇翟世奎
  • 3篇张晓东
  • 2篇张爱滨
  • 1篇张怀静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划分及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30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粒度进行了粒级划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粒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最高含量粒级——粉砂(粒径4-63μm,含量大于50%)并非组成沉积物的主体粒级,<16μm的细粉砂及黏土粒级才是研究区的主体粒级,含量在50%-80%之间,能代表粒径频率分布的中心趋向和平均搬运动能情况。16μm是研究区沉积物粒度性质的一个分界点。通过对表层沉积物粒级的研究还发现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粒级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4-8μm,8-16μm细粉砂粒级百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与<1μm,1-2μm,2-4μm粒级(细分的黏土粒级)完全一致,与>16μm的各粒级之间不相关或呈强的负相关关系;16-32μm、32-63μm粗粉砂粒级含量的变化规律与63-125μm,125-250μm,>250μm粒级(细分的砂粒级)的变化规律呈弱相关或弱负相关关系,与<16μm的各粒级的变化规律不相关。对沉积物粒度的不同组分研究有助于对沉积动力环境和元素的“粒度效应”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许淑梅张晓东翟世奎卢海建
关键词:粒度表层沉积物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
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的“粒控效应”被引量:18
2005年
对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岩芯样品的粒度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简称RSE,和典型陆源碎屑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元素的“粒控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岸底层水溶解氧浓度正常海区沉积物中,元素(包括典型陆源碎屑元素和RSE)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粒控效应”,在缺氧区沉积物中,RSE与粒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其分布不受“粒控效应”的制约,而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另外缺氧区缺氧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RSE的富集。
张晓东翟世奎许淑梅张爱滨卢海建
关键词:长江口缺氧区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对采自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9个表层沉积物中的31个元素(或氧化物)的含量进行了富集因子和变异系数分析,探讨了元素的来源和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环境和沉积物分布特征,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五大沉积地球化学区,相关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揭示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卢海建翟世奎许淑梅
关键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
海洋环境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15
2007年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初步讨论了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RSE)Re、Cd、Mo、U、V等的地球化学行为,其中包括海洋沉积物中RSE的来源、RSE在缺氧和无氧海区的沉淀富集机理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利用RSE研究氧化还原环境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RSE的沉淀富集机制不尽相同,但具有以下共同特点:①对底层海水的溶解氧浓度敏感。在正常溶解氧条件下,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在海水中呈溶解态稳定存在,而当底层海水处于缺氧或无氧条件时容易发生还原。②当底层海水处于缺氧或无氧条件时,经过沉积物—海水界面过程,受缺氧程度不同的制约,海水中呈溶解态的RSE依次在沉积物中沉淀,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③持续还原条件下,RSE在沉积物中稳定存在;受氧化作用后,容易在沉积物中发生二次迁移和重新富集。不同的RSE其氧化还原电位不同,在氧化还原序列中的位置不同,Re在U之后Mo之前发生还原。因此,RSE在海洋沉积物中的不同富集特征和富集程度可作为还原程度指标研究底层海水的缺氧程度和底质的氧化还原环境。研究RSE的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必须对RSE陆源碎屑来源组分进行剔除,同时,还应充分注意到还原沉积区发生氧化后,RSE在沉积物中会发生重新迁移和二次富集。
许淑梅张晓东翟世奎卢海建
关键词:氧化还原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环境指示意义
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研究
在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后,及时地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综合调查。本文对调查中所采集29个表层沉积物中的31个元素(或氧化物)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对多元素进行变异系数和含量平面分布特征分析后,得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
卢海建
关键词:长江口邻近海域元素分布特征
文献传递
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被引量:10
2007年
对取自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和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析与测试,对长江口外缺氧区缺氧环境对元素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简称RSE)分布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粒控效应,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受粒度效应的制约很弱,主要受离岸缺氧区还原环境的制约,具有在缺氧区富集的特点。缺氧环境对RSE分布的影响超过了元素的粒控效应,从而使研究区RSE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许淑梅翟世奎张爱滨张怀静卢海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