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敏

作品数:23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叙事
  • 4篇莫里森
  • 3篇叙事策略
  • 3篇英美文学
  • 3篇文本
  • 3篇文本建构
  • 3篇文学
  • 3篇美文
  • 3篇教学
  • 3篇《宠儿》
  • 2篇隐喻
  • 2篇英美文学课
  • 2篇英美文学课程
  • 2篇英语
  • 2篇英语专业
  • 2篇身份
  • 2篇圣经
  • 2篇诗学
  • 2篇天堂
  • 2篇文化

机构

  • 20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作者

  • 20篇史敏
  • 1篇蒋永国
  • 1篇郭珊珊
  • 1篇陆道夫

传媒

  • 7篇广东技术师范...
  • 2篇天津外国语学...
  • 2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林区教学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巧言示意 意在言外——论《天堂》的叙事策略和潜藏文本被引量:3
2010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已成为当今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天堂》作为莫里森描述美国黑人历史和生活状况的第七部小说,同时也是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小说,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拟从故事和话语层的双重文本、全知和限知视角交替的流动性叙事、自由间接引语的表达策略等三个角度切入这一作品,深入分析作者独具匠心的叙述手法和结构安排,透视表面文本下的潜藏文本,揭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意义。
史敏
关键词:叙事策略潜藏文本
《慈悲》和《我弥留之际》的叙事策略和文本建构对比
2013年
莫里森和福克纳是两位在不同历史时期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美国作家。虽然两位作家的性别和肤色截然不同.他们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文学成就。通过对比莫里森的近作《慈悲》和福克纳的力作《我弥留之际》,研究两部名著的叙事策略和文本建构,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以福克纳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文学经典对莫里森创作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史敏
关键词:《慈悲》《我弥留之际》叙事策略文本建构
破灭的“美国梦”——浅谈美国文学中的悲剧性“美国梦”主题被引量:11
2004年
“美国梦”源于英国对美国的殖民时期 ,发展于 19世纪。它认为每一个人 ,不管他的出身如何 ,只要努力奋斗 ,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许多人并不能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有的人甚至以死亡结局。《马丁·伊登》、《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美国悲剧》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角度揭示了“美国梦”
史敏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悲剧
天堂抑或是地狱——论《天堂》的圣经母题被引量:2
2007年
《天堂》是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小说,叙事宏大,充满圣经母题。本论文从场景原型、人物原型、象征原型和主题原型等四个方面剖析解读《天堂》丰富的圣经原型和意象;并结合美国历史文化传统分析,指出以肤色深浅决定一切,隔绝封闭是不可能构建天堂般的生活的。
史敏
关键词:天堂圣经母题种族歧视
“爱”抑或“恨”?——《爱》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2014年
托妮·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十年后的作品《爱》通过一贯的多角度叙事,讲述了一个爱恨交织的故事。成功的商人科西由于兽性因子失控,破坏伦理禁忌,强娶孙女克里斯廷少时的好友,年仅11岁的希德为第二任妻子,以致祖孙三代家庭成员均陷入伦理困境。伦理关系混乱,引发了妻子、儿媳和孙女严重的身份危机和多重的家庭矛盾。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围绕"伦理身份"、"伦理禁忌"、"伦理结"等关键词,分析在这个以科西为家长的父权制家庭里,由于他错误的伦理选择,导致家中女性之间的仇恨愈演愈烈,不可开交。最终,黑人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解构了纠缠多年的伦理结,克里斯廷和希德找回了彼此间互助互爱的姐妹身份,赢回失落已久的爱。
史敏
关键词:《爱》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身份伦理禁忌
“3P”型英语专业职教师资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7年
在实践型、实用型人才市场的拉动下,职教师资的培养已迫在眉睫。通过分析英语专业职教师资的人才供需矛盾现状,探讨如何定位创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技能实践平台等方面深入探讨“3P”(profession-based以专业为基础、pedagogy-supported以教育学为依托、practice-oriented以实践为导向)型英语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并以创新实验区的具体做法为例证。
郭珊珊史敏
关键词:职教师资英语专业
论《宠儿》的文本建构与文化能指被引量:4
2007年
《宠儿》是莫里森小说创作的一个里程碑。文章拟从三个方面即互文性文本,多声部文本和不可靠的同故事叙述文本来分析《宠儿》文本建构的独特性,展现作家对那段人们不愿提及的历史的重新解读,进而重现奴隶制的黑暗及其给黑人民族带来的身心两方面的深重灾难。
史敏
关键词:文本建构互文性多声部不可靠叙述
论《宣叙》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
2012年
《宣叙》运用不可靠叙述、限制叙述和多层次的动态叙述的叙事策略消解了叙述者的叙事权威。小说中,罗伯塔对于麦吉的追问和关心象征了新一代的年轻黑人不再逃避难以言说的历史和伤痛,力图寻求本民族的精神和主体意识,同时与特怀拉象征的白人民族寻求一种民族融合。
史敏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叙事策略
美国后现代女作家的写作特质初探
2008年
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后现代女作家是一支异军突起的新军,托妮.莫里森、汤亭亭和厄秀拉.勒.魁恩是这支新军中的领军人物。她们以女性更为细腻的观察和视角,在文本建构、多元主题、创作手法和素材等方面巧妙地融进了一些新的后现代派艺术创作技巧,为美国文学的创作和批评带来了视角和启发。
史敏
关键词:后现代女作家文本建构
基于“对话”理论的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探索
2010年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哲学思想领域的核心内容,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语言学和文学研究。本文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强调在文学课堂环境下综合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
史敏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口语交际能力自主性学习能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