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宝安

作品数:29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9篇肝细胞
  • 6篇肿瘤
  • 6篇肝癌
  • 5篇他汀
  • 5篇伐他汀
  • 5篇病毒
  • 4篇血管
  • 4篇疱疹
  • 4篇疱疹病毒4型
  • 4篇外科
  • 4篇细胞癌
  • 4篇肝细胞癌
  • 4篇肝炎
  • 4篇肝炎病毒
  • 4篇癌发生
  • 4篇EPSTEI...
  • 3篇普伐他汀
  • 3篇综合征
  • 3篇免疫

机构

  • 25篇汕头大学医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29篇吴宝安
  • 16篇李威
  • 12篇曾永明
  • 10篇陈广灿
  • 10篇陈君填
  • 9篇李欣欣
  • 8篇郭毓文
  • 6篇梁力建
  • 4篇曾毅
  • 3篇杜海军
  • 2篇章斐然
  • 2篇李绍强
  • 2篇曹强坚
  • 2篇彭宝岗
  • 2篇李曼红
  • 2篇李晓军
  • 1篇华赟鹏
  • 1篇陈潮文
  • 1篇严江
  • 1篇吴利娥

传媒

  • 5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伐他汀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Statins)在体内外抑制肝细胞癌增殖和侵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普伐他汀(Pr)作用于培养的HepG2细胞,用噻唑蓝比色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建立HepG2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腹腔注射浓度为5 g/L的Pr,每只每日10 ml/kg体重。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束时切取肿瘤称重,检测血中AFP水平。肿瘤标本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yclinD1和FⅧRA的表达。结果 Pr作用96 h后明显抑制了HepG2细胞的生长,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Pr也抑制裸小鼠皮下移植型肝癌的生长,Pr组和对照组瘤重分别是(0.246±0.129)g和(0.376±0.102)g(P< 0.05),抑瘤率34.6%。两组的AF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7±1.465)μg/L比(4.206± 1.204)μg/L,P<0.05]。Cydin D1在肿瘤间质的成纤维细胞表达,Pr组的积分吸光度(OPTID)为 219.40±24.00,对照组为451.54±47.97(P<0.05)。两组的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27.43± 6.83和41.22±6.26(P<0.05)。结论 Pr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主要是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和肿瘤基质中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李晓军梁力建吴宝安
关键词:普伐他汀药物治疗成纤维细胞血管形成
腹茧症误诊误治致短肠综合征1例被引量:5
2002年
吴宝安
关键词:腹茧症短肠综合征误诊
结肠癌中USP22表达水平与基质金属蛋白酶及预后的相关性
2022年
目的研究结肠癌中USP22表达水平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120例结肠癌患者,收集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USP22的高表达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USP2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MP-2)、MMP2、MMP7、MMP9的mRNA相对表达量,随访结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USP22的高表达率及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0.00%、1.91±0.34,均高于癌旁组织(33.33%、1.0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Ⅲ期、术前CEA及CA19-9升高的结肠癌组织中USP22的高表达率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Ⅱ期、术前CEA及CA19-9正常的结肠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SP22高表达的结肠癌组织中MMP2、MMP7、MMP9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USP22低表达的结肠癌组织,TIMP2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USP22低表达的结肠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SP22高表达结肠癌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和累积总生存率均低于USP22低表达的结肠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中USP22表达增加与病理进展、MMP表达增加及预后不良有关。
曹强坚黎小爱吴宝安
关键词:结肠癌基质金属蛋白酶预后
RhoA在洛伐他汀抑制HepG_2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RhoA在洛伐他汀抑制HepG2细胞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基因芯片、RT_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洛伐他汀作用前、后HepG2细胞中RhoA的表达。结果:加入洛伐他汀后,mRNA(RhoA)和RhoA蛋白水平均上调;加入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或法呢基焦磷酸后,RhoA蛋白水平上调被不同程度逆转。结论:减少RhoA香叶酯化,抑制RhoA的细胞膜锚着可能是洛伐他汀抑制HepG2增殖的机制之一。
吴宝安梁力建李威宋香茹
关键词:HEPG2细胞增殖RHOA
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探讨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治疗的70岁以上高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72例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并存心脏病23例,高血压20例,糖尿病15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贫血11例,肾功能异常8例,低蛋白血症45例。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15例,心功能不全5例,肠瘘2例,切口裂开4例,切口感染6例。术后死亡2例,愈合后将近出院时出现脑梗死及肺栓塞死亡2例。结论 高龄患者营养状况差,并存病多,增加了手术风险,但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陈君填李威曾永明郭毓文吴宝安李欣欣陈广灿
关键词:胃肠肿瘤围手术期医护老年人
腹腔镜切除术对早期胆囊癌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术对早期胆囊癌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确诊治疗的早期胆囊癌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根治组,每组50例,根治组患者给予常规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随访1年,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术后排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术后排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1年复发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早期胆囊癌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术中对患者的创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无增加复发的风险,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汤衍斌严江吴宝安林依克
贲门失弛缓症外科治疗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比较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探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以术前辅助检查为依据,23例患者中经腹行手术治疗共16例,经胸行手术治疗共7例。其中共有8例行DOR术式,3例行幽门成形术。术后禁食为1~5d,全组病例随访3个月~10年。结果 23例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均改善,3例单纯行肥厚肌层切开术患者出现食管反流,1例经胸行手术治疗患者出现膈疝。结论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前须行内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术式的选择以术前辅助检查为依据。经腹手术损伤小,术后肺部并发症少、恢复快,避免术后肌纤维瘢痕粘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DOR术式能有效预防反流的发生。术后加用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缓解反流性食管炎。
曾永明陈广灿李威吴宝安李欣欣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外科治疗并发症
普伐他汀对肝癌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普伐他汀(Pr)在体内抑制肝细胞癌增殖和侵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HepG2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腹腔注射浓度为5mg/ml的Pr,每只10ml.kg-1.d-1。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束时切取肿瘤称重,检测血中AFP水平。肿瘤标本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RA的表达。结果:Pr抑制裸小鼠皮下移植型肝癌的生长,Pr组和对照组瘤重分别是(0.246±0.129)g和(0.376±0.102)g(P<0.05),抑瘤率34.6%。两组的AFP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7±1.465)μg/L比(4.206±1.204)μg/L,P<0.05]。两组的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27.43±6.83和41.22±6.26(P<0.05)。结论:Pr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主要是抑制肿瘤的血管形成。
李晓军梁力建吴宝安
关键词:肝细胞普伐他汀药物治疗血管形成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ilarbileductcancer,HBD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自1989年11月~1999年8月共收治HBDC31例。其中,行单纯胆肠内引流术共18例(组1),行支撑内引流加内外放疗共9例(组2),行网络化切除加支撑内引流与网络化切除加支撑内引流加内外放疗共4例(组3)。结果随访的结果表明:术后生存期为1周~10.5个月(组1),在组2中,除外2例无法完成放疗,其他7例术后生存期平均为21.2个月,在组3中,由于病例太少无法做相对可靠的分析,但疗效显著。(其中1例患者术后存活达8年零7个月)。3组病例中,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胃肠道出血2例,肝肾综合征1例,肺炎1例(76岁),发热6例。结论肝门部胆管癌(HBDC)由于其部位特殊和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而预后较差。在无法行手术切除的病例中,单纯胆肠内引流术能有效地缓解病情,对于合适的病例,内引流联合内外放疗是安全的,有效缓解病情且能取得显著疗效。
李威陈广灿曾永明陈君填郭毓文章斐然吴宝安王懿儒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联合放疗
胃肠道间质瘤21例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2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部位:胃16例(76%),小肠2例(9%),结直肠3例(14%)。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52%)和腹部肿块(47%)。21例均行手术切除。全组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6~45个月,随访率为100%。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存活3年以上者10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好发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以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表现为主。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有赖于病理形态学检查与免疫组化的结合。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陈君填李威曾永明郭毓文吴宝安闫峰陈广灿李欣欣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特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