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春潮

作品数:98 被引量:416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7篇成像
  • 29篇磁共振
  • 15篇动脉
  • 14篇磁共振成像
  • 13篇血管
  • 12篇血管成像
  • 10篇对比剂
  • 8篇造影
  • 8篇图像
  • 7篇心肌
  • 6篇肿瘤
  • 6篇磁共振血管
  • 6篇磁共振血管成...
  • 5篇螺距
  • 5篇急诊
  • 5篇腹部
  • 5篇大螺距
  • 4篇调制
  • 4篇调制技术
  • 4篇迭代

机构

  • 88篇四川大学华西...
  • 8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
  • 2篇遵义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国家成都中药...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北京赛迈特锐...
  • 1篇上海联影医疗...
  • 1篇上海联影智能...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91篇夏春潮
  • 74篇李真林
  • 21篇蒲进
  • 20篇张金戈
  • 15篇孙家瑜
  • 15篇张凯
  • 14篇李磊
  • 14篇李玉明
  • 14篇赵飞
  • 12篇宋彬
  • 9篇陈宪
  • 8篇李昌宪
  • 6篇袁元
  • 6篇唐鹤菡
  • 6篇伍兵
  • 5篇曾文
  • 4篇陈玉成
  • 3篇程巍
  • 3篇许华燕
  • 3篇赵俐红

传媒

  • 26篇四川大学学报...
  • 9篇中华放射学杂...
  • 8篇中国医疗设备
  • 4篇华西医学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医院管理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2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20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稀疏欠采样和迭代重建的3.0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断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为金标准,探讨使用稀疏欠采样和迭代重建的3.0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with sparse undersampling an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u-MRA)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65例疑似动脉瘤患者,进行TOFu-MRA、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TOFu-MR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计算2名医生间检查的一致性。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的重建图像上比较两方法在测量动脉瘤形态学参数间的一致性,包括动脉瘤颈宽度(Dneck)、动脉瘤高度(H)和动脉瘤宽度(Dwidth)。结果 DSA检测出46例确诊患者,共计55个动脉瘤。两名医生利用TOFu-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基于患者(95.7%,95.7%)、(94.7%,94.7%)、(97.8%,97.8%)及(90.0%,90.0%);基于动脉瘤(96.4%,94.5%)、(94.7%,94.7%)、(98.1%,98.1%)及(90.0%,85.7%),且两者间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93、0.97。Bland-Altman分析发现,在Dneck、H及Dwidth的测量中,超过95%以上的点位于一致限范围内,两种检查方式对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TOFu-MRA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并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的测量方面与影像金标准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作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案。
徐旭张金戈彭婉琳刘科伶胡斯娴曾令明夏春潮李真林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在胸部薄层CT中的降噪效果评估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为了评估基于深度学习的重建算法在胸部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中的降噪效果,对滤波反投影重建(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与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DLIR)图像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47例患者胸部CT平扫原始数据,利用FBP,ASIR混合重建(ASIR50%、ASIR70%),深度学习低、中、高3种模式(DL-L、DLM、DL-H)共6种,重建出0.625 mm的图像。在每组图像的主动脉内、骨骼肌以及肺组织内分别勾画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内的CT值、SD值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6种重建图像CT、SD和SNR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种重建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LIR在主动脉和骨骼肌处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传统的FBP和ASIR,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需求。而且呈现出DL-H降噪效果最佳、噪声最低,ASIR70%、DL-M、ASIR50%、DL-L、FBP图像噪声依次增加。通过主观评分的比较发现,DL-H的图像整体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但不能使肺纹理重建更清晰。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能够有效减少胸部薄层CT图像的噪声,提高图像的质量。而在3种深度学习模型中,DL-H的降噪效能最佳。
曾文曾令明徐旭胡斯娴刘科伶张金戈彭婉琳夏春潮李真林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降噪算法
基于人工智能的滤波和插值图像重建算法在腹部磁共振图像降噪中的价值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比较腹部磁共振序列中常规滤波技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滤波和插值(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filtering and interpolation,AIFI)的重建技术的降噪性能,并探讨AIFI在图像降噪时的最优参数。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60例进行上腹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将其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e,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e,T2WI)和双回波序列的原始图像分别进行常规滤波和不同强度的AIFI技术重建,比较重建图像的客观图像质量指标——图像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noise ratio,pSNR)和图像锐利度。两名医生对重建图像噪声、对比度、清晰度、总体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其评分结果并计算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相较于原始图像,三序列(T1WI、T2WI和双回波序列)图像经降噪技术重建后图像的pSNR、图像锐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均<0.05),且在T1WI中使用常规滤波和AIFI组合重建时,T2WI和echo1序列中AIFI level≥3及组合重建时,echo2序列中AIFI level≥4及组合重建时的图像客观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滤波(P均<0.05)。对三序列主观评分中常规滤波重建、AIFI重建(除AIFI level=1)、组合重建图像各序列中的图像噪声、对比度、清晰度、整体图像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原始图像(P均<0.05),AIFI level=5时,图像对比度得分均有所降低(P<0.05)。两医生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均>0.75,P<0.05)。经多维度比较,腹部MRI使用AIFI技术进行降噪时的最优参数T1WI为常规滤波+AIFI level=3;T2WI和双回波序列中为AIFI level=4。结论AIFI技术在中高level的降噪表现优于常规滤波,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降噪技术,其在腹部MRI的最优参数T1WI为常规滤波+AIFI level=3;T2WI和双回波序列中为AIFI level=4。
徐旭彭婉琳张金戈刘科伶胡斯娴曾令明夏春潮李真林
关键词:图像降噪滤波人工智能
基于几何深度学习的脑形态学研究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基于脑表面图形和几何深度学习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分类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性能。方法纳入临床确诊AD患者76例,健康老年人83例,并按4∶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受试者的MR成像中三维T1加权高分辨率结构像中构建脑表面图形,进行一系列图形简化操作后将训练集输入几何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用测试集对训练产生的预测模型进行性能评估,评估参数包括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右脑面数为6 000的脑表面图形上训练得到的预测模型取得最佳性能(准确性93.8%,敏感性91.7%,特异性94.1%)。脑表面图形在卷积与池化操作过程中的变化揭示AD患者相较健康老年人存在全脑弥漫分布的脑组织损失。结论基于图形数据和几何深度学习的脑形态学分析方法在A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谢薇孙怀强陈嘉伟曾意徐旭李真林李真林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脑形态学
基于神经网络对CT上腹部脏器边界识别及其临床应用中的检测效能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和不同层面组合对CT上腹部影像主要脏器边界进行识别,并检测其临床实际应用效能。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或包括上腹部增强CT检查且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病例2 000例,对上腹部8个主要脏器边界层面(肝上下缘、脾上下缘、左肾下缘、右肾下缘、胃下缘和胆囊下缘)进行标注,利用不同神经网络方法和不同层面组合进行模型训练(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获得边界识别的准确率,并通过识别50例临床数据检测其准确率和临床应用效能。结果两种模型按照不同权重比例整合的融合模型准确率最高,EfficientNet-b3模型次之,Xception模型最低。各模型中5层图像识别边界的准确率要高于3层图像的准确率,1层图像的准确率最低。融合模型连续5层图像获得肝上缘、肝下缘、脾上缘、脾下缘、左肾下缘、右肾下缘、胃下缘和胆囊下缘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是91%、87%、92%、85%、92%、95%、76%、74%。融合模型对50例效能检测数据进行识别,获得8个层面准确率为88%、86%、88%、80%、82%、80%、69%、65%;满足临床应用各边界的准确率为98%、98%、95%、98%、99%、98%、80%、77%。结论通过增加边界在连续层面的变化逻辑,按照不同权重比例整合的融合模型识别上腹部CT各边界的准确率最高,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较高的临床检查效能。
夏春潮张凯刘秀民蒲进彭婉琳徐旭曾令明曾文李真林
关键词:神经网络CT上腹部
腹主动脉离断经胸腹腔镜人工血管转流术影像学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对成人腹主动脉离断的诊断及经胸腹腔镜人工血管转流术(胸主动脉-腹主动脉搭桥)后疗效评估、随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例成人腹主动脉离断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及追踪该患者根据临床诊疗评估需要术后2年随访的影像资料一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前首次CTA检查:腹主动脉中段(右肾动脉下方层面-腰3椎体上缘水平)未见显示,范围约50mm,考虑闭塞或发育异常。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分支明显迂曲扩张,其一分支与下腹主动脉相连。术后1周复查:降主动脉远段与腹主动脉远段间人工血管术后,人工血管通畅。术后第1年和第2年CTA随访结果无明显变化:降主动脉远段与腹主动脉远段间人工血管术后,人工血管通畅,人工血管下段接口处见少量非钙化性斑块形成,管腔未见明显狭窄。结论CT血管成像可以作为腹主动脉离断的术前诊断、胸腹腔镜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张道恩吴应行任垚张高峰夏春潮刘衡
关键词:人工血管
定量CT参数联合血生化指标对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的评估
2024年
目的探讨定量CT(QCT)参数联合血生化指标与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参加西南自然队列研究的受试者439例,将受试者按性别和年龄段(每隔10岁为1组)分4组,比较每组腰椎BMD,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两组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和QCT参数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各项参数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腰椎BMD与各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BMD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腰椎BMD随年龄增大逐渐降低。男性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骨量正常组,甘油三酯(TG)和皮下脂肪(SFA)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女性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腹内脂肪(VFA)和总脂肪(TFA)都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男性腰椎BMD与年龄、HDL-C呈负相关,与体质指数(BMI)、TG、SFA呈正相关(P<0.05),女性腰椎BMD与年龄、HDL-C、VFA、TFA均呈负相关(P<0.05)。年龄和HDL-C是男性腰椎BMD异常的危险因素,BMI是其保护因素,年龄和VFA是女性腰椎BMD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腹部脂肪堆积和血脂代谢异常是导致中老年人腰椎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
杨行廖凯夏春潮刘江山窦青瑜李真林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腹部脂肪血脂
提高大型医院CT设备使用效率的方法探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提高大型医院CT设备使用效率的方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检查需求,使放射科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临床。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6层和128层CT各1台纳入分析,与国内外相同机型的平均数据进行比较。借鉴华西医院放射科的经验,对CT设备的维保和使用实行精细化管理。结果统计时间内华西医院16层CT和128层CT检查人次分别为125 311人次、141 024人次;开机率分别为99.2%与99.4%。单个球管曝光时间16层CT为108.5万秒,128层CT为128.7万秒,球管使用寿命较长,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结论通过改变CT使用模式、建立和落实CT设备的维保制度等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大型医院CT设备使用效率。
张金戈彭婉琳夏春潮李真林
关键词:CT使用效率设备维护设备管理
移动CT头部扫描辐射剂量场的空间分布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初步探究移动CT在进行头部扫描时产生的杂散辐射在空间中的分布,以期为移动CT的辐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CareTom移动式多排CT头部序列进行单次扫描,用TLD(LiF:Mg,Cu,P)型热释光探测器测得辐射剂量值,并用Matlab软件绘制出辐射剂量场的空间分布.结果 移动CT前方的辐射剂量稍高于后方,周围空间辐射剂量场则大致呈从前向后的“倒三角”形分布.最大数值出现在中心水平层面,移动CT正前方距离扫描孔中心最近的测量点(距中心0.5m),为0.255 mGy.结论 移动CT头部扫描产生的杂散辐射剂量较低,但为了避免长期低剂量辐射的损伤,检查技师和其他医护人员应尽量站在移动CT机的侧面和后方2 m以外的地方,并在扫描时尽可能地配置放射防护装备.
张金戈彭婉琳李真林夏春潮蒲进
医院信息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在数字化摄影体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放射科信息系统(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数字化摄影(DR)体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2012年7月-2013年6月与2013年7月-2014年6月PACS/RIS系统和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DR体检的工作流程、日平均体检工作量、单个部位平均检查时间及体检者信息管理。结果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DR体检工作中较系统融合前少3个环节,日平均体检量增加35个部位,单个部位平均检查时间由1.12 min降至0.96 min,体检者信息管理更加便捷、高效。结论 HIS-PACS/RIS-体检信息系统在DR体检工作中优化了工作流程,缩短了单个部位的检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蒲进夏春潮宋伟威徐龙涛陈宪宋彬李真林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系统数字化摄影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