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达强
- 作品数:50 被引量:2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葡萄膜炎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31 T/C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31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3例葡萄膜炎及119例正常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31G/A基因多态性。结果葡萄膜炎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31 T/T、T/C、C/C表型频率分别为:0.5455、0.4545、0,对照组分别为0.5799、0.4117、0.0084;葡萄膜炎组TNFα-1031 T、TNFα-1031 C基因频率分别为:0.7727、0.2273,对照组分别为0.7857、0.2143,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31G/A各种基因型频率在葡萄膜炎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31G/A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无明显相关。
- 陈小洁李林姚达强江惠燕陈盛强
- 关键词:葡萄膜炎多态性
- 多区切削模式在飞点扫描式LASIK治疗近视的应用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评价对角膜相对较薄的近视患者利用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仪进行LASIK多区切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的ESIRIS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仪,对104例(201眼)按常规模式切削时,剩余角膜厚度小于250μm的近视患者进行多区切削治疗;屈光度范围:球镜度为-5.25至-19D,散光度为0~4.0D,等值球镜度平均为(-10.13±3.11)D;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98±0.19;角膜厚度450~617μm,平均(517.9±29.3)μm;术中角膜瓣厚度为78~176μm,平均(116.9±24.1)μm;多区切削分为3~5区,切削光斑4.5~7.0mm。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术后的视力1个月视力达到最好并趋于稳定,屈光度有轻度回退的倾向,分别为:术后1天,0.76±0.46、(+0.59±1.19)D;术后1周:0.78±0.24、(-0.11±1.28)D;术后1个月:0.84±0.27、(-0.25±1.18)D;术后3个月:0.85±0.29、(-0.81±1.51)D;术后6个月:0.86±0.31、(-1.39±1.71)D。术后一个月内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并发症较多,一个月后减轻或消失;没有出现继发圆锥角膜。结论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仪的LASIK多区切削模式对于相对角膜较薄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姚达强丁宇虹刘咏仪叶翠玉李月瑶李林郭露萍陈振谦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近视多区切削飞点扫描LASIK治疗近视患者角膜厚度
- ORK-CAM角膜像差引导的LASIK治疗高度散光的临床评价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评价ORK-CAM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治疗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近视性散光(验光度数和轴向与角膜地形图数据大致相同)≥2.00D,等值球镜度≤8.00D的67例(89眼)患者采用随机表分为两组,ORK-CAM组39例(53眼)接受ORK-CAM非球面切削的LASIK治疗;LASIK组28例(36眼)接受传统LASIK治疗。两组术前球镜度数分别为(-4.23±1.31)D和(-4.42±1.58)D(P>0.05);柱镜度数分别为(-2.50±0.52)D和-(2.49±0.47)D(P>0.05)。平均随访6个月,手术前后观察患者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Q值变化和对比敏感度等情况。结果 ORK-CAM组和LASIK组术后球镜度数分别为(-0.14±0.76)D和(-0.12±0.82)D(P>0.05);柱镜数度分别为(-0.51±0.63)D和(-0.98±1.21)D(P<0.01)。裸眼视力≥1.0者分别占81%和80%(P>0.05);术后慧差分别为(0.33±0.15)μm和(0.42±0.27)μm(P<0.05);球差分别为(0.51±0.24)μm和(0.92±0.32)μm(P<0.01);Q值分别为0.55±0.34和1.17±1.23(P<0.001);ORK-CAM组1个月时对比敏感度恢复到术前水平,而LASIK组3个月时才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ORK-CAM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的像差矫正优于传统LASIK。
- 姚达强沙翔垠李林叶翠玉丁宇虹刘咏仪李玥瑶
- 关键词:个性化切削角膜地形图
- 虹膜无张力的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虹膜无张力的环形粘连性小瞳孔(SPSAI)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PHA+IOL)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SPSAI白内障患者45例(50只眼),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A、B两组,A组27例(31只眼),小范围虹膜节段切除加瞳孔成形(SSIC);B组18例(19只眼),牵拉和扩张瞳孔(SDP)到4~5mm。观察记录手术过程和术后第1、7天和3个月的视力、瞳孔状态。结果A、B两组手术后第1天的平均视力分别是4.7^(+1)和4.4^(+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超出T界值表范围的秩和检验u=2.38,P<0.05);第7天分别是4.8^(+2)和4.8^(-2),第3月分别4.9^(-1)和4.9^(-3),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组无后囊膜破裂,手术时间短,术后无虹膜萎缩,瞳孔恢复好。结论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SPSAI白内障PHA+IOL手术中SSIC操作简便、安全,比SDP处组的视力恢复快。
- 方秋云沙翔垠郭露萍姚达强陈振谦
- 关键词: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
-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类型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3
- 1996年
- 作者对106例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发生后囊破裂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术中处理进行了分析.其中外伤性白内障22例术前已存在后囊的裂孔,裂孔边缘较厚,在晶体皮质抽吸过程中无扩大或玻璃体脱出,并顺利植入了后房人工晶体.84例为老年性白内障术中新鲜形成的后囊破裂,其边缘较薄,术中有扩大的趋势.其中47例(56%)经处理后植入了后房人工晶体.术中后囊破裂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性损伤.本文对后囊破裂的术中处理,粘弹剂及玻璃体切除在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 郭海科李林杨瑞明时翠玉姚达强郭露萍
- 关键词:白内障后囊破裂人工晶体
-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疗效
- 2006年
-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眼科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近视患者1238例(2418眼)按术前屈光度分3组:I组(-0.75^-6.00)D,Ⅱ组(-6.25^-10.00)D,Ⅲ组(-10.25^-21.00)D。采用德国Schw ind公司生产的Esiris第6代小光斑飞点式准分子激光系统和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电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1年,对视力、屈光度、偏中心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诊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达1.0以上分别为91.1%、84.9%、52.0%;术后3个月时裸眼视力1.0以上的分别为96.2%、93.0%、84.2%;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占91.7%。所有患者屈光度在术后1~3个月时基本稳定。结论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术后视力恢复快,稳定快,无偏心切削、中心岛形成及不规则散光。
- 叶翠玉姚达强郭露萍陈振谦
- 关键词: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近视治疗
- 翼状胬肉手术后再生长和复发部位探讨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预防再生长和复发的翼状胬肉切除方法。方法对住院接受翼状胬肉切除和结膜瓣转移手术的患者206例(263眼),手术后随访3~69个月,平均18.6个月,观察翼状胬肉手术后再生长和复发开始发生的部位。结果 263眼中发现82眼翼状胬肉再生长,22眼复发,共104眼,其中101眼再生长和复发起始部位在上下结膜瓣缝合连接处原翼状胬肉的残留结膜,占97.1%,仅3眼复发起源于角膜缘,占2.9%。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后的再生长和复发绝大多数起始于结膜瓣缝合连接处,因此翼状胬肉手术转移结膜瓣缝合要求对合严密。
- 方秋云沙翔垠彭娟姚达强陈振谦
-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随访复发结膜瓣转移翼状胬肉手术眼翼状胬肉
- 内高频电灼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4
- 1996年
- 内高频电灼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评价广州医学院附二院眼科刘春民,陈冬,姚达强,郭露萍,杨瑞明近年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我们采用王智崇等研制的WZC─Ⅰ型泪道治疗仪[1]对38例(49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
- 刘春民陈冬姚达强郭露萍杨瑞明
- 关键词:泪囊炎电灼术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 2002年
-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 231例(269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 39例(40眼)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囊袋内植入 12眼;人工晶体先学部前囊固定 13眼,睫状沟内植入 13眼,2眼需缝线固定。随防 l-37个月,裸眼视力≥0.5者 33眼(82.5%),≥1.0者 19眼(47 5%);矫正视力≥0.5者 38眼(95%),≥1.0者 25眼(62.5%);并发症主要有:人工晶体偏位3眼、瞳孔变形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时,控制玻口的扩大,利用前、后囊作支撑,结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 李林姚达强郭露萍陈振谦郑瑜谭颖谦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91例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学习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PHACO)的方法。方法 对 2 91例白内障患者进行PHACO手术 ,从手术参数、临床效果、手术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超声乳化时间和平均超声能量分别为 :(61 1±42 1)s和 (8 1± 6 2 ) % ;②术后 1周裸眼视力≥ 0 5者为 2 3 6眼 (81 1% ) ;矫正视力≥ 0 5者为 2 5 9眼 (89 0 % ) ;③并发症主要在早期的术中出现 :后囊破裂 3 7眼 (12 7% ) ,瞳孔缘损伤 2眼 (0 7% ) ,核沉入玻璃体 1眼 (0 3 % ) ,转变为ECCE术式 5眼 (1 7% ) ,术后角膜水肿 3 8眼 (13 1% ) ,黄斑囊样水肿 2眼 (0 7% )。结论 学习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必须掌握连续环形撕囊、维持前房的技巧和囊袋内乳化 。
- 李林姚达强陈振谦郭露萍
- 关键词: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体连续环形撕囊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