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熙国

作品数:114 被引量:552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哲学宗教
  • 27篇政治法律
  • 26篇文化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2篇主义
  • 25篇马克思主义
  • 17篇文化
  • 16篇哲学
  • 15篇社会主义
  • 10篇社会
  • 9篇唯物
  • 7篇特色社会主义
  • 6篇易经
  • 6篇中国文化
  • 6篇中国文化发展
  • 6篇中国哲学
  • 6篇文化发展
  • 6篇文明
  • 6篇理路
  • 6篇国文
  • 6篇传统文化
  • 5篇大众化
  • 5篇政治
  • 5篇中国特色社会...

机构

  • 99篇北京大学
  • 14篇山东大学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聊城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闽江学院

作者

  • 111篇孙熙国
  • 5篇张莉
  • 3篇肖雁
  • 2篇于欣
  • 2篇晏振宇
  • 2篇路克利
  • 1篇孟洁
  • 1篇朱安东
  • 1篇周敬伟
  • 1篇许青春
  • 1篇董艺
  • 1篇梁正
  • 1篇靳诺
  • 1篇尉浩
  • 1篇隋灵灵
  • 1篇许艳华
  • 1篇黄维元
  • 1篇燕继荣
  • 1篇肖雁
  • 1篇韩震

传媒

  • 10篇理论学刊
  • 5篇哲学研究
  • 4篇学校党建与思...
  • 4篇周易研究
  • 3篇中国特色社会...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思想政治课教...
  • 3篇思想教育研究
  • 2篇思想理论教育...
  • 2篇理论导报
  • 2篇理论探讨
  • 2篇东岳论丛
  • 2篇文史哲
  • 2篇学术月刊
  • 2篇马克思主义研...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河南社会科学
  • 2篇理论视野
  • 2篇马克思主义理...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 10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对货币本质之谜的科学解答——以《穆勒评注》和《资本论》为例
2024年
学界对《穆勒评注》的研究多聚焦于交往异化问题,然则还可从下述维度解读:《穆勒评注》是马克思考察私有财产货币形式的历史生成过程、对货币本质之谜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文本。在《穆勒评注》中,马克思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私有财产主体本质的揭示,批判了英国国民经济学家的错误货币观,运用辩证法揭示了货币范畴的历史性,将其本质聚焦到对价值范畴的理解上,表明货币是价值生产的产物。《穆勒评注》暗含了对货币本质的科学思考,借助这一重要思想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一步澄清了“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具有社会性的私人劳动”的表现形式,是“需要被迂回表现的劳动时间”,即劳动和产品互相交换的普遍中介。“价值”通过形式运动,从简单价值形式直至发展为货币形式,即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继而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由此解开了货币本质之谜。
毛菲孙熙国
关键词:《穆勒评注》货币本质辩证法《资本论》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人的本质的发现——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处误译谈起被引量:18
2005年
孙熙国
关键词:唯物史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活动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原理”课的基本思路被引量:3
2021年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新时代的伟大宣言和伟大号召,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纲领,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这一重要文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孙熙国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党史党建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两大源头——以《易经》和《尚书》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8
2008年
《易经》和《尚书》是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两个重要源头。阴阳是支撑《易经》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阴阳两个方面的和谐与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易传》在解释《易经》时提出了"保合太和"的思想。《尚书》阐发了"协和万邦"、"和恒四方"的政治理想。"合和"与"和合"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司马迁的《史记》在《尚书》的基础上,较早提出了"合和"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合和"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孙熙国
关键词:《易经》《尚书》
孔子“知”论及其现代价值被引量:4
2003年
“知”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孔子“知”论立足于现实社会的感性实践 ,高扬了人的主体意识 ;坚持“天命”与“人事”的统一 ,把以“仁”为核心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置于物质世界 (天 )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 (命 )的基础之上 ;坚持以“仁”为体 ,以“知”为用 ,主张仁知合一的道德理想主义。
孙熙国孟洁
关键词:孔子
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扬弃被引量:1
2020年
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扬弃涉及三个理论层面:认识的客观性层面、真理性层面与现实性层面。黑格尔曾对近代以来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的客观性问题进行批判,指出其矛盾根源在于将真理理解为"恶的无限性",并以"真正的无限性"为原则提出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以其客观真理体系扬弃近代以来的"我思"哲学。马克思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扬弃就在于提出关于现实性的理论,扬弃黑格尔的思辨真理观,阐明只有在现实性的层面,亦即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认识的客观的真理性,从而完成认识论的革命。
朱正平孙熙国
关键词:黑格尔客观性真理性现实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思想取向和镜像表达——基于对《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的文本考察被引量:4
2020年
1912年发表的《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在中国早期传播较为完整的译本,是恩格斯的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第一次译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早期传播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作为一部"译述"作品,译者翻译《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借马克思主义文本传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因此译者基于自身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对原文进行了阶级立场的改造,使得这部作品最终呈现出的是一个扭曲的因而是镜像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译者理想的"中人社会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一开始就并非公式化的套用,而是传播主体有意识地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尝试。虽然这种尝试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但前人的经验教训为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汪越孙熙国
关键词:恩格斯
台湾地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多维考察
2022年
台湾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完整图景的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台湾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历了播种萌芽——戒严时期——重新启动——逐渐深化的曲折发展过程。台湾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就唯物辩证法、人学理论、宗教批判理论、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研究等论题展开探讨,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也存在肢解马克思主义、误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薄弱等问题。海峡两岸学者应互相学习和借鉴,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科学性、革命性、时代性等问题的研究,搭建交流合作、协同创新的学术平台,推动构建两岸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张懿孙熙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中“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批判及防范
2024年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面临着“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从表面上看,“非意识形态化”讲求价值中立,去政治化、非政治化、淡化政治,实则“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从实际影响看,“非意识形态化”是用一种“泛政治化”的眼光看待政治问题,实则是要“去马克思主义化”。在新时代,识别“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实质与危害,厘清“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防范化解策略,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鉴别和判断能力,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以此更好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陈绍辉孙熙国
关键词:非意识形态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
马克思对货币拜物教的批判:文本路标与逻辑理路
2023年
货币拜物教批判理论是马克思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重要一着,通过对货币物化性质的指认与批判,马克思揭示出货币的实质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货币拜物教批判理论的生成过程有三个显著文本路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指出货币的主体本质并非一般劳动,而是异化劳动;《穆勒评注》进一步揭示异化劳动是一种生产“价值”的劳动,而货币则是这种劳动的中介,从而表明货币不是物,而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必然表现。《资本论》系统阐发了货币拜物教逻辑理路的二重维度。第一重维度揭示客观的货币物化性质,表明人与人的劳动关系表现为货币的物的关系。第二重维度是对无法理解货币的社会属性、被自然属性迷惑而导致的错误货币拜物教观念的批判。对马克思货币拜物教文本路标和逻辑理路的阐发,彰显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力度。
毛菲孙熙国
关键词:货币拜物教物化性质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