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群郎
- 作品数:82 被引量:3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纽约哈莱姆区的绅士化及其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美国的许多大城市在经过了二战以来长期的衰落以后,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其表现之一就是"绅士化"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纽约衰败的黑人居民区哈莱姆区也出现了绅士化现象,并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优越的地理位置、政府政策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克林顿办公室的设立等,都推动了哈莱姆绅士化运动的出现与发展。哈莱姆的绅士化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比如增加了该区居民的生活便利,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减少了犯罪,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等。但哈莱姆的绅士化也导致了一些消极影响,比如贫困居民的被迫迁居、小商业的破产等。
- 孙群郎黄臻
- “二战”后美国郊区低密度开发与开放空间保护
- 2022年
- 美国大都市区郊区的住房开发密度很低,不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从而挤压了公众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开放空间,而且由于郊区的蛙跳式开发,还导致了残余的开放空间的分割碎化,严重地破坏了秀美的自然景观。为了保护大都市区残余的开放空间,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了开放空间保护运动。联邦、州、地方政府和土地信托组织纷纷采取了各种保护开放空间的措施,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由于郊区的低密度开发仍在加速进行,所以大都市区内及其周围地区的开放空间仍在快速消失,美国保护开放空间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 孙群郎
- 关键词:地役权
- 英美自由主义与财产权观念的发展变迁
- 2023年
- 从17世纪后期到20世纪后期的300年历史时期内,各种型号的“自由主义”思想贯穿其间,比如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自由主义。国家主权与私人财产权之间的关系问题始终是这些“自由主义”的核心问题。古典自由主义认为,私人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主权不应该干预私人财产和经济活动;新自由主义则认为,私人财产是相对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社会义务,国家有权对私人财产和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规范;新古典自由主义又重提古典自由主义的财产权观念,虽然不再宣扬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认为私人财产是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障,国家不应该对其进行过多干预,只有那些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政策才是可行的。
- 孙群郎
- 关键词: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财产权国家干预
- 美国马里兰州的精明增长政策被引量:7
- 2015年
- 20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了以限制大都市区蔓延为目的的增长管理运动。90年代,该运动发展成一场内容更加广泛的精明增长运动。1997年,马里兰州议会通过了《精明增长和邻里保护总决议》,核心为"优先资助区法"和"乡村遗产法"。马里兰州精明增长政策的最大特征是以激励机制为主。这既不同于加州自下而上的分散的增长管理政策,也不同于俄勒冈州自上而下的具有强制力的增长管理政策,属于第三条道路。这一特征的优点在于减少了地方政府的抵制,但不足是缺乏强制性的管制机制,政策不能得到有力的贯彻执行,导致其效果大打折扣。
- 孙群郎
- 关键词:精明增长激励机制
- 纽约苏荷区(SOHO)的绅士化及其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上的苏荷区曾经是一片被废弃的和衰败的工业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廉价的地产价值和房租的吸引下,世界各地荟萃纽约的艺术家们纷纷移居该区。他们通过艰苦的斗争获得了合法居住权,并使苏荷区免于被夷平的命运。他们的入住开启了苏荷区的绅士化进程,使苏荷区成为纽约的艺术与时尚之都。
- 孙群郎黄臻
- 关键词:艺术家
- 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动因初探被引量:19
- 2003年
- 1970年 ,美国率先成为一个郊区化的国家 ,这与美国现代技术进步、经济发展、联邦政策以及美国的社会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通讯和能源技术的改进 ,为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的迁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而经济结构的变化 ,比如企业规模、部门和地区结构的变化 ,使经济活动在郊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效益 ;30年代大危机以来 ,联邦政府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解决住宅问题 ,执行了一系列推动郊区化的政策 ,其中包括住宅抵押保险制度、住宅补贴制度和社区评估制度等 ;二战以来 ,黑人和少数民族在中心城的集中 ,加剧了美国城市种族矛盾 ,进一步推动了白人中产阶级的郊区化。
- 孙群郎
- 关键词:城市郊区化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种族矛盾
- 美国“逆城市化”现象反思被引量:1
- 2013年
- 20世纪以来,美国大都市区的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非都市地区,大都市区化成为美国城市发展的主流。所谓大都市区,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口在5万以上的中心城市及其周围与之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的郊区所构成的共同体。非都市区就是大都市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比如农村和小城市。但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口的发展出现了异常现象,即非都市地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大都市区。这一现象被某些学者称为“逆城市化”。
- 孙群郎
- 关键词:逆城市化大都市区化人口增长率都市地区城市发展
- 战后美国幼托体系对女性就业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二战后,美国女性的生活状态发生了不同以往的改变,大量女性受战争时期劳动力紧缺的需求,以及战后社会繁荣发展的影响,开始从家庭步入劳动力队伍,参与社会生活。伴随女性劳工的增多,家庭责任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建立完善的幼托体系对于保障女性的持续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美国政府对此一向采取漠视态度,从政府的各项体制和政策制定上都没有给予应有的支持,导致女性在就业道路的发展中阻碍重重。本文从美国幼托体系发展的梳理中探析了幼托体系不健全的原因,以及此社会事实对女性就业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窥见美国政府对女性就业一贯无视的态度。
- 王春侠孙群郎
- 关键词:二战女性就业
- 美国全球城市形成初探被引量:7
- 2011年
- 全球城市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生产者服务业为导向的后工业化场所。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城市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全球化虽然导致了生产分散化,却使得一些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机构不断地集中在全球城市之中,例如跨国公司总部、大型跨国银行、证券交易所和保险公司等。产业分离是全球城市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由于产业分离和专业细化,致使生产者服务业从工业中分离出来,通过区位选择集聚在全球城市之中,服务于工业生产。美国全球城市的产生由多种因素促成,而全球化和产业分离始终是两条最重要的因素。然而,全球化和产业分离也改变了全球城市中的社会结构,致使城市中的就业和消费趋向两极化。这种现象在美国全球城市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 石光宇孙群郎
-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业
- 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的形成及其成因被引量:16
- 2003年
- 根据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及其特征 ,战后以来 ,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由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推动后工业社会来临的主要动因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官僚科层化、国际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 孙群郎
-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企业规模产业结构科层化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