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培培

作品数:21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肝炎
  • 6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4篇衰竭
  • 4篇重型
  • 4篇重型肝炎
  • 4篇急性肝
  • 4篇肝硬化
  • 3篇静脉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化湿
  • 3篇健脾
  • 3篇健脾化湿
  • 3篇肝功
  • 3篇肝功能
  • 2篇胆固醇
  • 2篇乙型肝炎肝
  • 2篇乙型肝炎肝硬...
  • 2篇脂蛋白

机构

  • 19篇北京地坛医院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1篇孟培培
  • 19篇江宇泳
  • 9篇于浩
  • 7篇杨玉英
  • 5篇王融冰
  • 4篇侯艺鑫
  • 4篇周桂琴
  • 4篇孙静媛
  • 4篇孙凤霞
  • 3篇牛思萌
  • 2篇高方媛
  • 2篇刘慧敏
  • 2篇王宪波
  • 1篇董小东
  • 1篇万钢
  • 1篇姜婷婷
  • 1篇吴云忠
  • 1篇宋媛媛
  • 1篇王菲
  • 1篇杜宏波

传媒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医杂志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3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相关结肠病变的特点及防治
2015年
干扰素多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其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缺血性结肠炎等结肠病变。干扰素相关溃疡性结肠炎较为多见,多发生于干扰素治疗后2周至数年,以腹痛、腹泻、黏液便为主要表现,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弥漫性水肿伴溃疡、充血,应用美沙拉秦、柳氮磺嘧啶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多数患者症状改善后可继续干扰素治疗。干扰素相关克罗恩病较为少见,预后不佳。干扰素相关缺血性结肠炎病变多局限在降结肠,表现为纵向溃疡、黏膜水肿及糜烂出血等,停药后对症治疗,症状多于2周内缓解,并可继续干扰素治疗。
江宇泳孟培培王菲宋媛媛
关键词:干扰素类炎性肠疾病
成人非嗜肝病毒性肝炎被引量:6
2014年
除甲、乙、丙、丁、戊5种嗜肝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炎表现外,许多其他病毒感染均可引起肝损伤,如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腺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这些病毒感染可引起一过性或持久性肝损害,伴或不伴有肝脾肿大、黄疸,这类疾病被称为非嗜肝病毒性肝炎.既往认为非嗜肝病毒性肝炎主要出现在儿童,成年人较少见;但近几年收治的成年人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者,非嗜肝病毒性肝炎比例有所增加,甚至表现为难以救治的肝衰竭.
江宇泳孟培培薛亚春
关键词:嗜肝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成人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肝功能异常
对799例重型肝炎的临床病原与实验室分析
本文对799例重型肝炎的临床病原与实验室分析进行了阐述。重型肝炎是高病死率的严重疾病,虽不属高发但预后凶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我国属于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对此类病人的救治工作尤为突出。历经数十年的临床研究对重型肝炎...
王融冰周桂琴江宇泳孙凤霞孟培培牛思萌孙静媛
关键词:重型肝炎病原检测
文献传递
抗肝纤维化中成药预防酒精性肝病相关肾功能减退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抗肝纤维化中成药对于酒精性肝病(ALD)相关肾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8月1日-2016年3月1日收治的ALD住院患者592例,根据应用扶正化瘀胶囊、安络化纤丸或复方鳖甲软肝片是否≥180累计日剂量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对入组患者进行1∶1倾向评分匹配,得到两组患者各187例,记录病史、饮酒量、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机制和腹部影像学等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lplan-Merier法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减退累积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饮酒量、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基线AST、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随访时间36(23~54)个月。尿酸(HR=1.003,95%CI:1.001~1.005,P=0.001)、凝血酶原时间(HR=1.103,95%CI:1.034~1.177,P=0.003)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HR=1.024,95%CI:1.011~1.038,P<0.001)是ALD发生肾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抗肝纤维化中成药(HR=0.170,95%CI=0.053~0.552,P=0.003)是发生肾功能减退的独立保护因素,中药组肾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6%vs 32.1%,χ^2=10.263,P=0.001)。对中药组患者的亚组分析中,累计应用中药治疗>24个月时效果最佳(HR=0.210,95%CI:0.084~0.525,P=0.001)。中药组肾功能减退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36个月vs 24个月,Z=-2.652,P=0.008)。结论抗肝纤维化中成药可以降低ALD患者肾功能减退发生率,延缓肾功能减退发生时间。
孟培培刘尧周梅月于浩杨玉英江宇泳
关键词:中成药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酶)在正常人和肝炎患者的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探讨UGT1A1酶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83例受试者分为三组,无肝炎正常人组(A组)19例;无黄疸型肝炎组(B组)23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小于34μmol/L;黄疸型肝炎组(C组)41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大于34μmol/L。在入组基线时即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并保留血清,检测UGT1 A1酶水平,并记录其肝功检验指标,B组和C组患者在恢复期再次抽取外周血并保留血清,检测UGT1A1酶水平,同时再次记录其肝功检验指标。分别比较A、B、C组受试者在基线时的UGT1A1酶的水平,比较B、C组治疗前后UGT1A1酶的水平;分析UGT1A1酶的水平与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基线时B、C组受试者的UGT1A1酶的水平较比A组受试者,其水平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00;P=0.002);B、C组两者酶的水平在基线、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B、C组UGT1A1酶在恢复期与基线的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37)。C组UGT1A1酶的水平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r=0.223,P=0.044;r=0.241,P=0.029)。结论肝脏的炎症反应和高胆红素血症可以诱导UGT1A1酶的水平升高,在高胆红素血症时,UGT1A1酶的水平可能是胆红素代谢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尚恒杜宏波孟培培江宇泳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肝炎
基于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筛选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采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筛选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本实验采用凝胶电泳法分离、去除高丰度蛋白质,用iTRAQ试剂标记每组肽段后采用UltiMateTM3000纳升高效液相色谱仪、Q—Exactive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ProteinDiscovery软件分析质谱数据,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HBV-ACLF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各纳入10例样本,HBV—ACLF组生存组和死亡组各纳入6例样本。与CHB组比较,HBV—ACLF组差异表达的蛋白共有43个,其中下调的34个,上调的9个;与HBV—ACLF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差异蛋白共33个,其中上调18个,下调15个。结论血清中鉴定获得的角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锌-α2-糖蛋白可能是判断HBV—ACLF预后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慧敏高方媛于浩孟培培江宇泳王宪波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炎乙型生物标志物同位素标记
重症酒精性肝炎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重症酒精性肝炎(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SAH)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8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诊断为SAH的25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CLF分为ACLF组(84例)和无ACLF组(1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白细胞总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白蛋白(albumin,ALB)]、肾功能[血清肌酐(creatinine,Cr)]、血脂[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s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s cholesterol,LDL-C)]、血Na+、血糖(glucose,Glu)、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 ratio,IN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Maddery判别函数(Maddrey discriminant function,MDF)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和并发症如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采用Cox回归分析SAH患者进展为ACL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危险指数(PI)模型。使用受试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新模型进行评价。结果ACLF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中位数:31.5 d vs 20.0 d)、MDF评分(中位数:51.3分vs 46.5分)、MELD评分(中位数:13.8分vs 11.1分)、TBil(中位数:195.6μmol/L vs 129.5μmol/L)、WBC(中位数:7.8×1012/L vs 5.7×10^(12)/L)、NLR(中位数:6.0 vs 3.8)及Cr(中位数:75.1μmol/L vs 62.0μmol/L)均显著高于
王浩宇全卉江宇泳杨玉英于浩孟培培
关键词:肝衰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贫血
解毒凉血健脾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理论探析被引量:6
2017年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该病病机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基于本病"湿、热、毒、瘀、虚"相互胶结的核心病机,笔者综合运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健脾化湿"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文章就这一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进行了理论探析。
刘慧敏高方媛于浩孟培培江宇泳王宪波
关键词:乙型肝炎凉血活血健脾化湿
799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原学与实验室分析被引量:61
2006年
目的探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e抗原表达与病死率的相关性,为重型肝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0-2004年各型重型肝炎的发病率,进一步应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应用微粒子方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死率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1)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占83.50%,慢性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占96.77%;(2)5年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大于1×10,拷贝/ml组,总病死率为53.25%,小于1×105拷贝/ml组,病死率为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抗原表达对病死率无影响;(3)2004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大于1×105拷贝/ml病例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病死率由2000年的54.64%下降至2004年的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肝炎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为主,病毒载量高是高病死率关键因素之一,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王融冰周桂琴江宇泳孙凤霞吴云忠孙静媛孟培培牛思盟
关键词:乙型肝炎E抗原拉米夫定
健脾化湿方加减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年内再出血及内毒素、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基于健脾化湿方的随证加减方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1年内再出血、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活动出血停止1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加用健脾化湿方,西医对照组加用卡维地洛片,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36周。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及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白蛋白(AlB)]、电解质及肾功能、[钠(NA)、肌酐(Cr)]、血糖(GlU)、血常规[白细胞(WBC)、粒淋比(NLR)、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将指标进行Cox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纳入单因素变量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EGVB发生1年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内皮素-1 (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BIL、GGT、GLU、WBC、INR、PT、NA及中药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BIL、GLU、INR、中药治疗是EGVB发生1年内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中药治疗是EGVB再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ET-1、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两组随访时与治疗后比较,ET-1、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及随访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ET-1、TNF-α、NO及内毒素水平较西医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基于健脾化湿方的随证加减方案能够降低乙肝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且具有降低
于浩侯艺鑫江宇泳杨玉英孟培培吴桐孙乐冀晓敏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健脾化湿方细胞因子内毒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