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
- 作品数:81 被引量:4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以赛促学 提高临床基本技能被引量:21
- 2011年
- 探讨开展比赛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的效果。汕头大学医学院引入"以赛促学"临床技能训练新模式,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进行改革实践。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期末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两组考核方式和内容相同。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开展技能竞赛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教与学均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运用。
- 尹俊陈晓勤许杰州吴丽萍
- 关键词:技能训练模式临床基本技能
- 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方法:根据用药史将本组患者分为糖皮质激素组(A组)、非糖皮质激素组(B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分别取A组7例(A1组)、B组8例(B1组)和C组10例(C1组)外周静脉血的血小板,建立各自的样本池。提取血小板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寻找慢性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小板的差异蛋白点,采用质谱分析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鉴定。此外,分别取A组15例(A2组)、B组15例(B2组)和C组20例(C2组)外周静脉血的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验证三者的差异蛋白。结果:双向电泳联合质谱分析发现,慢性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中存在着糖皮质激素受体α和β(GRα和GRβ)的差异表达: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A组表达GRα和GRβ阳性的血小板比例分别为(19.03±5.72)%和(40.89±8.98)%,B组分别为(18.96±5.63)%和(43.01±8.24)%。两组间表达GRα和GRβ阳性的血小板比例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与C组(分别为(2.31±0.83)%和(2.73±0.89)%)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上调很可能是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点,可能在慢性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许澄伟龚燊鑫何春玲邱进锋许贤如余文俊张泽文尹俊
- 关键词: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糖皮质激素受体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止凝血功能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和促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40例慢性ITP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血小板表达CD62P和CD63的情况。分别以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凝血酶和胶原作为诱聚剂,检测血小板的聚集率。采用凝血法检测血小板的促血浆凝固时间。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慢性ITP患者表达CD62P的血小板百分率为(36.15±1.0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6.61±0.41)%,P <0.01];慢性ITP患者表达CD63的血小板百分率为(25.88±1.52)%,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3.25±0.25)%,P <0.01]。以ADP为诱聚剂,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的聚集率为(89.8±5.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61.8±2.3)%,P <0.01];以凝血酶为诱聚剂,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的聚集率为(84.5±4.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63.7±3.5)%,P <0.01];以胶原为诱聚剂,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的聚集率为(79.3±2.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53.6±3.1)%,P <0.01]。慢性ITP患者血小板的促血浆凝固时间为(56.8±6.8) s,显著短于健康对照者[(87.2±0.6) s,P <0.01]。结论: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呈活化状态,其聚集和促凝血功能增强。
- 张森张摇威纪少娜尹俊
-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活化
- 乳酸脱氢酶变化对急性白血病诊治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 2015年
-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探讨其对AL疗效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00例AL患者包括初治组300例、完全缓解(CR)组201例、复发组58例的LDH值,并根据核型分成预后好、预后中等及预后差3组,分析LDH值与上述分组、患者白细胞数及白血病亚型的相关性。结果初治组和复发组的AL患者血清LDH值中位数(P50)分别为388 U/L和272 U/L,明显高于CR组的189 U/L(P<0.05)。LDH的增高与外周血白细胞数(r=0.180)及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r=0.121)呈正相关关系。LDH与不同白血病亚型有关(L2、M4明显增高)(P<0.01)。难治复发的AL患者初治时LDH值(P50 611 U/L)高于非难治复发组(P50 287 U/L)。结论 LDH在AL发病时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病期、亚型及恶性度有相关性,AL缓解LD可下降。LDH可作为AL诊治过程中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参数。
- 陈敬潮金妍尹俊
- 关键词:急性病预后
- 止、凝血系统中的炎症因子被引量:13
- 2009年
- 血管、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构成了机体的止、凝血系统,它们和抗凝、纤溶系统一起维持血液存血管内正常地循环流动,保持既不发生出血又不致形成血栓的状态。炎症是机体对外源性和(或)内源性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炎症因子是指在炎症过程中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多肽,它们作为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分子,介导和调节炎症反应。
- 尹俊王鸿利
- 关键词:止血凝血炎症因子
-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联合血小板、白细胞直方图对判断血小板聚集的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WBC和血小板直方图的变化对判断血小板聚集的临床意义。方法:血液分析仪检测390例住院病人血常规;观察淋巴细胞绝对计数、WBC和血小板直方图,同时涂片显微镜镜检。首按有、无满足仪器警示信息或血小板、WBC直方图异常改变分为实验组(174例)和对照组(216例);次按满足血小板、WBC直方图异常改变和仪器警示信息分为直方图组(170例)和警示信息组(105例);再按有、无血小板聚集分为血小板聚集组(111例)和无聚集组(63例);收集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结果:直方图和警示信息组血小板聚集诊断率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聚集和无聚集组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0.795。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取ROC曲线的cutoff1.05)并联血小板、WBC直方图异常变化,血小板聚集敏感度0.963,特异性0.603,两者串联则敏感度降为0.627,特异性升高到0.921。结论:在异常血小板、WBC直方图下,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越高,血小板聚集可能性越大。
- 周东铭刘薇薇费选文尹俊
- 关键词:白细胞直方图血小板直方图血小板聚集
-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被引量:5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高血压综合防治三级管理的干预;对照组给予原高血压社区防治模式进行管理。随访1年后,比较管理前后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社区医生业务水平、医学生临床技能成绩,调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结果管理后试验组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医生业务水平、医学生临床技能成绩较前提高;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总体评价的满意度达85.3%。结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在高血压社区防治中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 陈晓勤吴丽萍尹俊
- 关键词:高血压三级管理
-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合并地中海贫血1例
- 2014年
- [病例]男性,64岁。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食物及其他接触物过敏史,有家族遗传史。查体:重度贫血貌,颜面色素沉着,右颊部褐斑,下肢红褐斑。肝肋下未触及,脾脏高度肿大,脾缘超过脐水平线与前正中线,下缘达双侧髂前上脊连线水平,右缘超过中线约3.0 cm。B超显示肝左叶大。CT胸片显示脾大。
- 赵佳强余文俊黄华邱进锋周园园王端旭尹俊
-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肝左叶颊部传染病史血红蛋白含量
-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脑电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与脑电图(EEG)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儿科收入院的HFMD患儿分为普通组(133例)、重症组(85例)及重症并发脑炎组(40例)),同时选取同龄健康体检儿童(5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4组儿童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细胞的比例,同时进行EEG检查,分析各T细胞亚群比例与EEG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T细胞亚群总CD3+、CD3+CD4+、CD3+CD8+细胞的比例对照组(分别为(65.52±7.61)%、(39.50±5.78)%和(25.94±3.93)%)高于HFMD组(分别为(51.72±7.36)%、(30.01±5.07)%和(21.20±4.46)%),两组差异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分别为(54.11±7.80)%、(33.94±6.48)%和(23.94±5.30)%)、重症组分别为((48.73±8.14)%、(27.55±6.53)%和(20.4±3.61)%)、重症并发脑炎组(分别为(40.51±8.64)%、(21.87±6.29)%和(16.97±4.90)%)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4+/CD3+CD8+在各组中无统计学差异。同时HFMD患儿外周中总CD3+、CD3+CD4+、CD3+CD8+细胞的比例高低与EEG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合EEG分析,对HFMD患儿的分型及临床严重程度的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 许洁松林广裕黄沚荷何春玲尹俊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脑电图手足口病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 2009年
- 廖敬源尹俊
- 关键词: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浅表淋巴结面色苍白重度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