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乐平
- 作品数:168 被引量:2,177H指数:27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兰州盆地第三系磁性地层年代与古环境记录被引量:67
- 2000年
- 对兰州盆地永登剖面第三系沉积物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了古新世~中新世磁性地层序列,并对比BKSA95古地磁年表为相应地层及所含哺乳动物群建立了时间标尺,讨论了盆地古环境记录及与青藏高原隆升关系.结果表明:西柳沟组顶界年龄约51 Ma.时代为始新世.野狐城组顶界年龄大约为31.5Ma,底界年龄为51Ma,时代为早始新世晚期~早渐新世早期,咸水河组顶界年龄大约为15 Ma,底界年龄约为31.5 Ma,时代为早渐新世~中中新世.咸水河组下段地层年龄为 31.5~20.0 Ma时代为早渐新世及早中新世早期.成水河组中段地层年龄约 20.0~16.5 Ma.时代为早中新世中期.
- 岳乐平F. Heller邱占祥张莉颉光普邱铸鼎张云翔
- 关键词:古地磁年代兰州盆地古环境磁性地层学
- 浅析坝上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被引量:6
- 2004年
- 通过对坝上典型调查区沙漠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发现虽然坝上地区生态环境局部好转,但是总体恶化的局面仍然没有彻底改变。探讨了沙漠化成因以及发生发展过程,认为,气候、地貌、沉积物以及水文条件是坝上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基础,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沙漠化发生的直接原因。总结了沙漠化对农牧业、交通、水利、通信以及人类健康等的危害,提出防治坝上地区沙漠化的对策建议。
- 聂浩刚王岷岳乐平李智佩卢峰
-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
-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发展态势与成因分析被引量:49
- 2005年
-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质的天然牧场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该草原中的砂质草场已大面积发生沙漠化。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遥感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在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着重从地质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探讨了该区沙漠化的成因。认为沙漠化的发展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环境因素是形成沙漠化的基础,地表的土壤和植被是草原良好的保护层,人类对草原的破坏是导致沙漠化的直接原因。最后,对沙漠化的防治提出了3点建议。
- 聂浩刚岳乐平杨文李智佩扬湘奎
- 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地质环境变化
- 柴西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变及其对阿尔金山隆起过程的启示被引量:4
- 2013年
- 柴西位于阿尔金山中段南麓山前,柴达木盆地内连续沉积了新生代地层,完整地记录了盆地自新生代以来的沉积过程。依据柴西新生代的岩性、岩相和岩相时空变化规律,沉积相从底部的冲积扇、洪积扇、扇三角洲相,向上逐渐变化为断陷湖泊相,到上油砂山组上段又由扇三角洲相向上逐渐变化为浅湖相,最终到下更新统七个泉组变为冲积扇、扇三角洲相。沉积物的粒度由粗—细—粗—细—粗,体现了一个断陷湖盆发生—发展—消亡—发生—发展—消亡的演化过程。再结合沉积相分析和砂岩组成成分分析可知,阿尔金山山体隆升具有多期次阶段性特征,存在3个期次的快速隆升:始新世中晚期—渐新世早期;中新世晚期;上新世中晚期—早更新世。
- 周晓龙李建星岳乐平杨利荣
- 关键词:沉积相新生代柴达木盆地
- 准噶尔盆地北缘谢家阶底界—推荐界线层型及其生物—年代地层和环境演变意义被引量:20
- 2006年
-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地层剖面构造简单并含有丰富的晚渐新世及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铁尔斯哈巴合组及索索泉组沉积基本连续,两组界线位于剖面米距33m处。依据该剖面中8个层位和相邻的XJ99005剖面中18个层位上采集的化石以及它们的上下关系和生物组合性质,划分出5个哺乳动物组合带,其中两个位于铁尔斯哈巴合组中(铁-Ⅱ带),3个在索索泉组下部(索-Ⅰ,Ⅱ,Ⅲ带)。从剖面的铁尔斯哈巴合组、索索泉组和哈拉玛盖组中以0.5m的间距采集了348组古地磁样品,获得的磁性剖面包含了16个正向带和16个反向带(事件),其中包含了相当于地磁极时间表中C7n~C5E段的完整磁极带。铁-Ⅰ~Ⅱ带与塔本布鲁克哺乳动物群相近,为中国已知位置最西、构成门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晚渐新世哺乳动物组合。索-Ⅰ带应为中国目前所知的最晚渐新世的哺乳动物带。早中新世索-Ⅱ带与谢家动物群和蒙古中部渐新世—中新世过渡带D带可以对比。早中新世索-Ⅲ带相当于过去使用的“索索泉动物群”,时代大致与乌尔图动物群相当。根据地磁极时间校正,铁尔斯哈巴合剖面中铁尔斯哈巴合组和索索泉组跨越了从24.5Ma(地磁极时带C7n.2n)到18Ma(地磁极时带C5Dr.2r)大约6.5Ma的时间,岩体平均沉积速率大约为2.5cm/千年。剖面中5个生物组合带的时间跨度大致分别为:铁-Ⅰ带:24.4~24.15Ma;铁-Ⅱ带:23.2~23.1Ma;索-Ⅰ带接近但还未到达渐新世/中新世界线的23.03Ma;索-Ⅱ带:21.9~21.7 Ma;索-Ⅲ带:21.68~21.15Ma。我们推荐将铁尔斯哈巴合剖面作为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单位谢家阶(期)底界界线层型的一个候选剖面。与谢家阶底界相对应的界线暂定在剖面由底向上40.25m处,对应于地磁极时带C6Cn.2n底界。该界线位于索索泉组内部,索-Ⅰ和索-Ⅱ带之间。根据定
- 孟津叶捷吴文裕岳乐平倪喜军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年代地层
- 毛乌素沙地全新世地层粒度组成特征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30
- 2003年
- 分析结果显示 ,毛乌素沙地粒度自西北至东南逐渐变细、磁化率值逐渐变大。这一规律不仅表现在地表 ,而且在不同地点同一层位也有明显反映。说明了毛乌素沙地的形成过程与东亚季风联系密切。就所选剖面分析来看 ,本区在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气候比较寒冷干燥 ,东亚冬季风影响较明显 ,此时为堆积成沙期 ,自北至南堆积的砂粒渐细 ,砂层渐薄 ;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 ,东亚夏季风影响显著 ,此时为较明显的成壤期 ,表现在自北至南普遍可见发育较好的黑垆土层 ,且南部的成壤作用比北部好 ,土壤的厚度也大 ;全新世晚期至今 ,气候向干冷的方向转化 。
- 曹红霞张云翔岳乐平王煜
-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全新世地层粒度古气候
- 段家坡黄土剖面中B/M极性转变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1991年
- 极性转变带的研究是当前国际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它的主要研究方面之一是通过观测各种沉积物中记录到的极性转变期间地磁场方向、强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为研究地磁场极性转变的机制、探索地磁场起源的理论模式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同时。
- 马醒华安芷生岳乐平徐树金郑宏波严远森孙东怀
- 关键词:地球物理地磁场
- 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区划与沉积序列被引量:9
- 2016年
- 在前人资料和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对祁连山及邻区贵德盆地、循化—化隆盆地、同仁盆地、西宁盆地、门源盆地、临夏盆地、兰州盆地、定西盆地、天水盆地、肃北盆地、酒泉盆地、玉门盆地、张掖盆地、武威盆地、哈拉湖盆地、苏里盆地、木里盆地、民和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及柴达木等20余个盆地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研究。以祁连山第四纪构造地貌演化、盆地沉积序列、古生物及古气候特征为地层分区依据,对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地层分区,并对部分地层名称做了厘定或统一。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沉积特征总体为东部(主要为陇中地区)黄土分布广泛,堆积了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地层;北部(河西走廊地区)冲洪积扇堆积及风沙发育;南部(柴北盆地)以冲洪积-湖积为主,晚更新世以来发育风成沙及黄土;共和盆地由湖泊转向冲积扇和风沙沉积;青海湖盆延续至今;中西部高山及山间盆地冰碛、冰水堆积以及河流阶地堆积发育。根据上述特征及划分原则,将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区划分为:兰州—西宁地层区,贵德地层区,酒泉—张掖地层区,柴北地层区,共和地层区,青海湖地层区及肃北—门源地层区。
- 杨利荣岳乐平王洪亮张睿郭怀军朱小辉张云翔弓虎军
- 关键词:地层区盆地第四纪
- 中国黄土古地磁与古生物、古环境
- 岳乐平
- 祁连山及邻区古-新近纪地层分区与构造-沉积演化被引量:8
- 2017年
-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由一系列平行的山系及其山间盆地相间组成,其新生代山体隆升与盆地演化是关系到青藏高原隆升扩展乃至中国一二级阶梯地势形成的关键问题.本文以祁连山腹地及外围新生代沉积盆地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区域位置、盆地形成与演化等要素,基于不同盆地区域地层对比,进行动态地层区划,进而恢复祁连山地区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古近纪早期(古-始新世)祁连山地区为一隆起带,南北两侧的柴达木盆地与酒泉盆地以及腹地兰州-西宁盆地独立演化;渐新世青藏高原隆升并向东北方向扩张逆冲,西秦岭北缘贵德-西宁-兰州-临夏压陷盆地形成,祁连山东部地区压陷盆地全面接受沉积,祁连山西部地区的南祁连古隆起与北祁连古隆起之间苏里盆地开始形成并接受沉积.中新世祁连山地区陆内挤压造山与盆地裂解,拉脊山、青海南山、积石山、六盘山等山体相继隆起,将古近纪统一大型压陷盆地分割为贵德、共和、青海湖、西宁、兰州、临夏及天水等盆地,分别归属新近纪贵德-西宁-兰州地层区中各地层分区,疏勒南山隆起将苏里盆地裂解为多个小盆地,同归新近纪苏里地层区.与此同时,南、北祁连开始向外逆冲扩展,柴达木盆地与酒泉盆地范围较古近纪缩小,且在盆地边缘形成次一级沉降中心,分属新近纪柴达木地层区和肃北-酒泉地层区.
- 杨利荣李建星岳乐平王洪亮郭怀军朱小辉朱涛杜凯张睿张云翔弓虎军
- 关键词: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分区构造-沉积演化青藏高原